作品介绍

农民性格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


作者:张宏卿     整理日期:2014-08-19 13:15:05

本书作者关注的焦点主要不是革命精英与领导者,而是底层民众,不是“先进”势力,而是“落后”势力。从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视角去解读中国的革命,可以走进历史的深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的特殊性质。
  作者简介:
  张宏卿,男,江西余干人,1970年10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供职于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出版著作一部《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在《开放时代》、《党史研究与教学》、《理论学刊》、《江西社会科学》等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时段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本文的创新点
  五理论、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革命序幕:共产党与苏区农村
  第一节中央苏区的民性
  一原初的营利意识
  二安逸的“乐土”
  三山区型权威性格
  第二节早期江西革命组织的生态分析
  一江西早期的革命情形
  二革命组织生态分析
  第三节地缘革命学: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时段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本文的创新点
  五理论、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革命序幕:共产党与苏区农村
  第一节中央苏区的民性
  一原初的营利意识
  二安逸的“乐土”
  三山区型权威性格
  第二节早期江西革命组织的生态分析
  一江西早期的革命情形
  二革命组织生态分析
  第三节地缘革命学: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
  一理论背景与解释限度
  二地理环境、社会控制与革命的兴起
  三封闭性与外向性悖论中的革命传播
  第二章革命下乡: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结盟
  第一节乡村革命的源起:赣南、闽西革命初期的领导群体
  一地方素质:乡村暴动的领导群体构成
  二外部活动:革命思想的产生
  三在乡下干革命:身份认同与革命的职业化
  第二节走向乡村:苏俄模式与中国的农民革命
  一从“强调工人成分”到“农民革命”
  二“党指挥枪”:强有力列宁主义政党的塑造
  三“肃反”:作为民众动员的一环
  第三节革命的“瓶颈”与中共动员模式的形成
  一革命的“瓶颈”
  二动员、任务与政令:中共党人的应对
  第三章环境?性情?仪式:苏区民众参与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赤白对立:革命环境的形成
  一“意识觉醒”中产生“革命精神”
  二“赤白对立”中形成“革命情势”
  三“特定场景”中塑造“革命荣耀”
  第二节农民性格与革命的传播
  一农民利益即时满足的实利主义
  二接受革命教化之前的农民具有同质性而导致的简单、好走极端的特质
  三中国传统农民的人情文化:重人情、轻人性的非理性思维
  第三节乡下人的革命性:农民仪式与革命“在场”
  一农民的仪式
  二革命的“在场”
  三革命表象与农民行为
  第四章“边缘化战略”:中共动员与苏区民众的基本利益、社会感情
  第一节越穷越革命?——革命动员中的贫雇农
  一“越穷越革命”:中共动员理念中的贫雇农
  二走向“革命”:贫雇农从观望、质疑到从众的心理进程
  三政治压力的形成:组织性动员与对立面的控制
  第二节婚姻自由与中央苏区的妇女动员
  一政策倾斜:杠杆是这样撬动的
  二婚姻自由与阶级斗争:积极性孰大孰小?
  三心理基础与制度保证
  第三节时刻准备着:小学教育与苏区儿童动员
  一小学教育——国共两党争取民众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苏区的小学教育
  三中共的儿童动员
  第五章政党战斗力的锻造:走向乡村的党组织建设
  第一节在“传统”中革命:苏维埃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中共构建基层政权的设想与现实困境
  二苏维埃政权与原有的权力体系
  三苏维埃基层政权的构成趋势
  第二节民主“下乡”:从《红色中华》看苏区的群众监督
  一苏区的喉舌——《红色中华》报
  二群众批评的内容分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三群众监督的制度化条件与作用
  第三节阶级“再造”:查田运动与中央苏区民众动员
  一中央苏区阶级基础的困境:查田运动的兴起
  二查田运动与中央苏区基层组织的重塑
  三再造阶级基础的动员机制:查田运动与民众革命积极性的契合
  结论与思考:理解农民、理解革命
  一中共动员的三种模式
  二实质性问题:“农民性”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
  三思考与跨越:理解农民、理解革命
  参考文献





上一本:水浒天下 下一本:世界史的构造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农民性格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的作者是张宏卿,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