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近代救济史》分上下两篇,上篇以灾荒救济为主,涉及晚清时期由清政府主导的荒政,丁戊奇荒时期的官方与民间赈济,1920年旱灾的救济,1926年至1928年间的赈济,1933年及1935年黄河水灾的救济,抗战胜利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对山东的救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在根据地实施的救济等。这类救济以政府为主导,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是近代山东救济的主体和重点。下篇以慈善救济机构为主,涉及仓储的兴建、重建与管理,传统慈善救济机构的延续,新型慈善救济机构的设立,以及济南、青岛两个城市的慈善救济机构及其救济活动。这类慈善救济机构既有官办,也有民办,以日常济贫为主,也参与灾荒救济,它们与灾荒年间设立的诸多临时赈济机构一道,共同构成山东近代救济的组织体系。 目录: 前言 上篇灾荒救济 第一章晚清时期的荒政 一、赈济 二、蠲缓 三、迁民 四、评价 第二章丁戊奇荒的赈济 一、官方赈济 二、民间义赈 三、传教士的赈济 第三章1920年旱灾的救济 一、四十年来未有之奇灾 二、国内外合作救灾 三、山东省内的救济前言 上篇灾荒救济 第一章晚清时期的荒政 一、赈济 二、蠲缓 三、迁民 四、评价 第二章丁戊奇荒的赈济 一、官方赈济 二、民间义赈 三、传教士的赈济 第三章1920年旱灾的救济 一、四十年来未有之奇灾 二、国内外合作救灾 三、山东省内的救济 四、烟潍路与德临路的修建 第四章1926年至1928年灾荒救济 一、天灾人祸叠加下的连年灾荒 二、山东灾民救济会的救济 三、河北山东赈灾委员会的救济 四、赈济计划书 第五章1933年山东黄河水灾的救济 一、灾情与损失 二、山东省政府的救济 三、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的救济 四、民间捐款与赈济 五、总结与评价 第六章1935年黄河水灾的救济 一、灾情概述 二、灾民安置 三、赈款来源 四、赈款使用 五、救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抗战胜利后的善后救济 一、善后救济的背景 二、鲁青分署的设立 三、物资储运 四、救济业务 五、解放区的善后救济 第八章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救济工作 一、1941年至1943年间的灾难救济 二、1947年至1948年间的灾荒救济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救灾经验 下篇慈善救济机构 第九章仓储的兴建与管理 一、常平仓的兴建与管理 二、社仓义仓的兴建与管理 三、民国时期仓储的重建 第十章传统慈善救济机构的延续 一、养济院 二、普济堂和育婴堂 三、其他慈善救济机构 四、比较与评价 第十一章新型慈善救济机构的兴起 一、慈善救济机构的种类 二、慈善救济机构的分布 三、特点与评价 第十二章济南慈善救济机构 一、发展概况 二、组织与管理 三、经费来源 四、救济实务 五、特点与评价 第十三章青岛慈善救济机构 一、青岛市救济院 二、中国红十字会青岛分会 三、世界红卍字会青岛分会 四、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 五、其他慈善救济机构 六、特点与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