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锐批评家文丛:历史的反动与进步的幻象》从文学出发,兼及哲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直指当下社会生活的诸多问题,试图透过消费、网络、阅读、性别以及权力,重新构建一种中庸健全的生活价值观。期待人们明晓,文学及学术常常误读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生活亦常常背叛了文学及学术。 作者简介: 路文彬,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致力于文化伦理批评、长篇小说创作以及英文翻译等;出版有理论著作《历史想象的现实诉求——中国当代小说历史观的承传与变革》、《阅读爱情》、《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20世纪中国文学伦理问题研究》,长篇小说《流萤》、《天香》以及译著《迷失的男孩》、《我母亲的自传》、《安琪拉的灰烬》等,计300余万字。 目录: 序言谭五昌 上编文学与生活 历史的反动与进步的幻象——试论“年轻主义”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形成 网络一写作:意义的解放还是死亡 消费文化统治之下的非畅销读物出版权利何以主张 教育:情感的智慧——关于教育现代性情感缺失问题的反思及批判 自由的禁忌与失范——关于中国当代小说60年的回眸与沉思 悲剧与苦戏——关于悲剧观念的再认识 论“17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土地意义之变 论“17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空间政治问题 论“17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家庭历史变革 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兼谈许地山人生观的转变 老舍与“京味儿”文学的未来生长空间 下编阅读与考问 残酷冷漠背后的历史感匮缺——评张爱玲《小团圆》序言谭五昌 上编文学与生活 历史的反动与进步的幻象——试论“年轻主义”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形成 网络一写作:意义的解放还是死亡 消费文化统治之下的非畅销读物出版权利何以主张 教育:情感的智慧——关于教育现代性情感缺失问题的反思及批判 自由的禁忌与失范——关于中国当代小说60年的回眸与沉思 悲剧与苦戏——关于悲剧观念的再认识 论“17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土地意义之变 论“17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空间政治问题 论“17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家庭历史变革 论许地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兼谈许地山人生观的转变 老舍与“京味儿”文学的未来生长空间 下编阅读与考问 残酷冷漠背后的历史感匮缺——评张爱玲《小团圆》 大河湾里的诗意人生归属——曹多勇小说论 圣雄甘地:难以复制的神话 除了愤怒,我一无所有——评牙买加?金凯德《我母亲的自传》 向生而死——评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从存在到存在者》 恶之善——评让一保罗?萨特《波德莱尔》 女性视角下的恶之道德——评内尔?诺丁斯《女性与恶》 残酷的戏谑——就唐纳德?巴塞尔姆《欧也妮?葛朗台》 谈“黑色幽默”小说 成长的历险——读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用爱心善待生活——读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 木偶是如何变成真人的——读卡洛?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残酷无边的柔情——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魅力人物——读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金银岛》 可憎可敬的执着——读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 在巅峰中把住永恒——读渡边淳一《失乐园》 乔伊斯的主角——读布伦南?马多克斯《乔伊斯和诺拉》 聆听孩子——读戴夫?佩尔泽《迷失的男孩》 感受迟子建——读方守金《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 风景这边独好——小小说文体现状一瞥 作为自由与反抗的个体写作——在首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上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