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序,精选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分为华夏起源、统一与分裂、乾坤变幻、专制与危机四个部分,在保证历史完整与延续的基础上,简要勾勒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生动再现了我国从传说时代至清朝结束近五千年的历史,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而揣摩与品味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书严格遵循历史,不仅考证了正史,也辨析地引用了一些稗官野史、逸闻趣事,在参照众多历史典籍、材料后,对历史材料进行精心裁剪和严谨甄别,重新熔铸、构思,以现代的语言一一阐释,不妄加评论,让读者做阅读的主人,去思考、去感悟,从而使本套书的叙述角度更为客观,忠实于史料记载,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真实性。 故事化的笔法,也是本套书的显著特点。全书不同于一些板着面孔、带着浓厚说教意味的历史读物,它以精准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地讲述了一段段历史、一件件大事、一位位名人,寓史于事,寓史于人,方便读者阅读。此外,我们还增加相关知识的拓展链接,对正文进行有效补充,帮助读者拓展知识面。 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书中精选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现场照片、人物画像等,与文字相辅相成,文图对应,将人类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切实感受到历史的兴衰演变与风云变幻。 目录: 《你一定要知道的中华上下五千年(1)》 ●华夏源头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 伏羲传说 猿到人的转变 钻木取火 黄帝战蚩尤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涂山之会 后羿夺权 千古谏臣第一人 商汤伐夏 伊尹放太甲《你一定要知道的中华上下五千年(1)》 ●华夏源头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 伏羲传说 猿到人的转变 钻木取火 黄帝战蚩尤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涂山之会 后羿夺权 千古谏臣第一人 商汤伐夏 伊尹放太甲 盘庚迁都 奴隶为相 姜太公钓鱼 武王伐纣 周公辅政 厉王毁国 宣王中兴 骊山烽火 庄公斗胆战天子 齐桓公称霸 曹刿论战 老马识途 齐桓公九合诸侯 唇亡齿寒 秦穆公广招人才 愚蠢的宋襄公 重耳流亡 退避三舍 弦高救国 崤山之战 秦霸西戎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搜孤救孤 中华上下五千年 你一定要知道的 二华夏源头 弭兵之盟 子产铸刑书 老子留下五千言 晏子使楚 伍子胥过昭关 鱼腹藏剑 孙武治军 孔子周游列国 第一部诗歌总集 子贡生财有道 卧薪尝胆 兔死狗烹 木匠师傅鲁班 墨子守城 三家分晋 李悝变法 用人不疑 河伯娶媳 吴起变法 田氏代齐 扁鹊观病 商鞅变法 孙膑减灶 孟子讲“仁” 庄子逍遥 张仪连横 屈原投江 胡服骑射 鸡鸣狗盗 狡兔三窟 燕昭王求贤 田单的火牛阵 李冰修建都江堰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远交近攻 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 窃符救赵 李牧却匈奴 甘罗拜卿 李斯谏逐客 韩非谏秦王 图穷匕见 秦吞六国……《你一定要知道的中华上下五千年(2)》《你一定要知道的中华上下五千年(3)》《你一定要知道的中华上下五千年(4)》《你一定要知道的中华上下五千年(1)》●华夏源头 商鞅变法 在战国七雄中,起初秦国在各方面都落后。相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夺了秦国河西的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决心发愤图强,下了一道命令:“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来人,只要能让秦国富强,就封他做官。”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后来叫商鞅),跑到秦国,托人引见,求见秦孝公。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发展农业,奖励将士;治理国家,必须有赏有罚,赏罚分明,朝廷就会树立起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施行了。” 商鞅的一席话非常符合秦孝公的心意。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 过了两年,秦孝公控制了朝廷,稳定了君位,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并把改革制度的事全权给予商鞅决断。 于是,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担心老百姓不信任他,不遵守新法令。他便想了个法子,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这个人十两金子。” 不一会儿工夫,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议论纷纷,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扛木头。 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的命令,就把赏金又加了四十两。可是,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犹豫不定的时候,从人群中跑出来一个人,那人说:“我来试试。”边说边扛起木头就走,一直扛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金子。 这件事立即传播开了,一下子轰动了秦国。从此,老百姓都知道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看到他的法子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农业产量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从河西打到河东,最后攻下了魏国的都城。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这就增加了耕地的面积。 二、建立县的组织,县令和县丞都由朝廷任命。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把国都从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这样便于向东发展。 大规模的改革,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反对新法。 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治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字。这样,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越来越富强。周天子封秦孝公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商鞅被贵族陷害,遭车裂的酷刑死去。 孙膑减灶 魏惠王看到秦国越来越强大,也想学秦孝公,找一个像商鞅似的人才来帮助他治理国家。正在这时,魏国人庞涓来求见,向魏惠王讲富国强兵之道。魏惠王非常认可,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的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还打败了齐国。庞涓有个同学,是齐国人孙膑()。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有人向魏惠王推荐孙膑,魏惠王让庞涓写信请孙膑。 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但又不敢得罪魏惠王,只好派人把孙膑请来。庞涓担心孙膑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就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把孙膑治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的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到了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就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攻打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音hándān,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 孙膑建议说,先攻打大梁,回头在半路上拦截魏军,准能胜。田忌同意了。 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攻打大梁,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军。庞涓的军队因连日作战又长途跋涉,已是筋疲力尽,所以被齐兵打得落荒而逃。 齐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攻魏国。 庞涓得到国内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可齐军已经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等到庞涓赶到国都,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叫人数了数齐军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大吃一惊。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军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够五万人用的炉灶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炉灶了。庞涓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胆小。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时间,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按着齐军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忽然兵士报告说:“前面的路让木头堵住啦,过不去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被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庞涓很奇怪,为什么就单单留这一棵没被砍呢?就上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被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亮的树瓤来,上面模模糊糊写着几个大字。 庞涓叫兵士拿火把来照。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不过此时已经晚了,只见四周射出飞箭。顿时,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原来,这是孙膑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候到达马陵,预先埋伏好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 庞涓走投无路,拔剑自杀了。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从这以后,孙膑的名气更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