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宦官“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似人情”的残缺躯体及变态的心理性格,加之历史上一部分宦官窃柄弄权、纳贿行恶的影响,一直为人们所厌恶与贬斥,实际上,在整个宦官群体中仍有一些人以修身重道、匡济天下为立身处世的宗旨,在政治、外交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是腐物堆中的珠玑。本书从历朝历代选取了共二十八位宦官,他们因各种原因留名史上,读宦官那些事,有助于我们对整个宦官阶层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对其有一个更中肯的评价。 作者简介: 黄小楼,女,贵阳人,好读书,却不求甚解;好历史,却爱旁门左道。对云台草庐中的帝王将相不感冒,却对宫闱山野的小人物情有独钟。因在《百家讲坛》中看到纪连海老师讲述大太监李连英的一生,开始对宦官这个特殊的群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通过深入的了解与研读,产生了动笔的冲动,希望将所得与众分享。 目录: 春秋·竖貂:一刀留名史册上 秦·赵高:指鹿为马祸江山 东汉·郑众:助帝除异开先河 东汉·蔡伦:造福万世蔡黄门 东汉·张让:敛财弄权葬汉室 唐·高力士:千古贤宦第一人 唐·杨思勖:岭南平叛功彪炳 唐·李辅国:覆雨翻云有心经 唐·程元振:掌禁军用奸逞佞 唐·鱼朝恩:太嚣张引火烧身 唐·俱文珍:辅佐明君逐朋党 唐·仇士良:自有妙计来伴君 唐·杨复光:身先犯难报君恩 五代·张承业:情系故唐显丹心 宋·秦翰:勇武将星保太平春秋·竖貂:一刀留名史册上 秦·赵高:指鹿为马祸江山 东汉·郑众:助帝除异开先河 东汉·蔡伦:造福万世蔡黄门 东汉·张让:敛财弄权葬汉室 唐·高力士:千古贤宦第一人 唐·杨思勖:岭南平叛功彪炳 唐·李辅国:覆雨翻云有心经 唐·程元振:掌禁军用奸逞佞 唐·鱼朝恩:太嚣张引火烧身 唐·俱文珍:辅佐明君逐朋党 唐·仇士良:自有妙计来伴君 唐·杨复光:身先犯难报君恩 五代·张承业:情系故唐显丹心 宋·秦翰:勇武将星保太平 宋·童贯:成败皆因耍聪明 元·朴不花:高丽宦官掀风浪 明·郑和:龙旗猎猎海波平 明·王振:一己重造靖康耻 明·曹吉祥:二度夺门赔性命 明·汪直:首开西厂织冤狱 明·怀恩:御赐“显忠”述平生 明·刘瑾:决断独揽“立皇帝” 明·冯保:宫府同心谋中兴 明·魏忠贤:一人之下“九千岁” 清·安德海:恃功骄横赴黄泉 清·李莲英:不事张扬奉西宫 清·寇连材:位卑未敢忘忧国 宦官并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纵观世界宦官史,曾兴盛一时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等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宦官,在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宦官制度更是相当发达。宦官并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纵观世界宦官史,曾兴盛一时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等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宦官,在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宦官制度更是相当发达。这说明宦官制度的产生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上,随着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而生根、发芽、结果,最终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然而这些昔日帝国的宦官阶层较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中国,宦官制度尽管经历了兴盛和顿挫的相互更迭,出现了专权统治与惨遭覆灭的轮回曲折,但是,宦官制度自形成以来,一直就没有失去其存在的环境和理由;宦官阶层有如野火焚烧不尽的原上之草,枯枯荣荣,生生不息。在我国夏商两朝,专制王权和“家天下”已经取代了古老的禅让并通过宗法制度在法律上被认可,一夫多妻的特权也使得帝王们不必为过剩的荷尔蒙烦恼。血缘与政治统治相结合的宗法制度解决了王位继承问题,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和财产分配,却也给夏商的帝王们带来另一个伤脑筋的事儿:一个男人拥有数目庞大的妻子群之后,以他一己之力肯定满足不了所有妻子的生理需求。当妻妾无法从丈夫那里得到满足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亲近其他男人的欲望,则后代的血统纯正和后妃的贞操如何保证?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农业生产为生并奉行一夫多妻的周部落,在其部落首领姬发的率领下从西边的渭水流域一路东进,在牧野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后,灭掉了位于黄河中游的商王朝。新王朝自有新气象,周部落短寿的酋长们用自己丰富的经验解决了妻妾成群带来的困扰:把男人的生殖器阉割,以供差遣,称之为宦官,成为多妻制度下女人和男人间最理想的媒介。经过几代帝王的创新和发展,宦官制度得以在西周朝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正式粉墨登场,潘多拉魔盒也就此开启。历史的画卷徐徐打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少府这一专职机构,宦官从此有了编制。到了东汉,随着制度的成熟,部分宦官由宫中走入府中,具有皇帝家奴和朝廷官员的双重身份,并在与外戚和士人的乱斗中敲响了东汉王朝的丧钟。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宦官都没有停止擅权的脚步。北魏王朝的宦官不仅冲出内廷走向朝堂,还一度把持了军权。南汉王朝更是个彻头彻尾的宦官王朝。唐太宗李世民对宦官限制较严,但太宗死后,制度开始松弛。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局面愈演愈烈。最终唐末权阉与唐王朝一起相伴走上了覆亡之路。自宋元而至明清,是宦官制度逐渐走向灭亡阶段,但明朝宦官专权却格外引人注目。这时,宦官势力急剧膨胀,就机构之庞大、人数之众多、权力范围之广泛、地位势力之显赫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周良霄先生在《皇帝与皇权》里精辟地指出:“宦官制度实际上是秦以来专制主义皇权制度的派生物。从政治的角度看,由皇帝个人,采专制独断的办法,统治一个广袤的东方大国,而自己又身处九重,与外隔绝,他惟一可以依赖的只是供奉在自己周围、与外界又无奥援的宦者。”皇帝之所以要“身处九重,与外隔绝”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上要依靠“神力的迷信“来制造舆论和巩固统治,因此在赋予自己“隆准龙颜”等奇征异表之外,还认为自己是受天命治理天下的天子,在祭祀和面对灾谴、祥瑞的时候都要突出自己与天的特殊关系。皇帝这种被神化的地位,导致了他与阉宦的相互依存,因为皇帝需要通过“与外隔绝”来维护自己的神秘性和权威性,同时又需要借重宦官来与外界沟通,协助他掌控和使用外朝的大臣和官员。在一定情况下,皇帝甚至会出于强化君权和裁抑臣权的目的,有意培植并倚重宦官的力量为自己服务。皇权是威风凛凛的猛虎,宦官是气焰嚣张的奸狐。虎威不存,狐何以假? 竖貂这个名字,熟悉春秋历史的朋友想必不会陌生。他就是传说中的宦官始祖。 其实宦官在春秋时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想当初,渭水西岸的周部落挺进中原,灭掉了位于黄河下游的商王朝并建立了周王朝。新朝代自要有新气象,这其中可不能缺了宫廷管理的新经验。在宫里,陪伴君王的是一群如狼似虎的后妃,君王的精力再旺盛也不可能把每一个都照顾到,某些妃子就难免会春心萌动,甚至红杏出墙。 这种事儿要是搁在小老百姓家里,吵吵架动动手也就罢了,最多劳燕分飞,一拍两散。但在皇家可非同小可,不能等闲视之。君王是什么?君王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天神下凡啊,要不然人家怎么能做君王呢。作为神的女人,为了一己私欲而弃侍奉天神的荣幸于不顾,这后果可就很严重了。说后果很严重倒不是因为君王很生气,而是如果后妃的贞操不保,那么君王后代的血统纯正就没法儿保证。自命天神的皇帝,如果其血脉被世间的冠笄所玷污,那他走下神坛便是迟早的事情。 周部落的酋长们不会允许这种丑闻的出现与自己神灵地位的丧失。他们有前人没有的新经验,而这新经验大展拳脚的基础也已由商部落为他们夯实。《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蛮鸟置其中”,可见当时已有大规模的宫殿苑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深宫长阁,不仅象征着专制王权的威严,更构筑了一道隔绝皇帝后妃与其他男性的天然屏障。自此深居简出的后妃们纵是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却逃不脱“卧看牵牛织女星”,“斜倚薰笼坐到明”的宿命。 一大票女眷生活在宫殿里,当她们需要与男人接触时怎么办呢?周朝皇帝的新经验此时派上用场了:把男人的生殖器阉割,置于宫殿中以供差遣,称之为宦官,成为多妻制度下后妃们和其他男人间最理想的媒介。这个阶段的宦官,只是受过宫刑的家务奴隶而已。可阉割是戕害身心健康的恶劣行为,周朝的皇帝们可舍不得拿自己手下的部众子民开刀,所以,宦官的最早来源都是战俘和罪犯。 看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你这一章不是讲竖貂的吗?为什么主人公竖貂还不见踪影呢?您别急,前文的内容都是为主人公做铺垫呢。您想啊,从周朝立国到春秋开始,也过去了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那为什么这三百年里的宦官都湮没在滚滚红尘之中,唯独这位竖貂当仁不让地顶起宦官始祖的称号,还值得在这里讲他的故事呢? 因为,竖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愿阉割的,宦官。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竖貂是春秋齐国人,他出身贫寒,少年就进宫侍奉齐桓公。先为齐桓公的外侍,做着宫廷里舂米酿酒缝纫洗衣服看着肉酱醋水果等一切杂活。要说竖貂这人着实聪明伶俐,宫中这些杂事处理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后来就被齐桓公所注意,将竖貂调为内侍来伺候自己。能够与齐桓公亲密接触,竖貂备受鼓舞,更加留心观察齐桓公的生活习性和内心需要,事事投其所好,久而久之,他就成了齐桓公的贴心小棉袄。可贴心归贴心,身边守着这么个英俊小生,齐桓公心里还是残存点儿危机意识。在宫中浸淫多年的竖貂怎么会不明白齐桓公心里的小九九?为了突破齐桓公最后的心理防线,竖貂下了决心,一咬牙,一跺脚,一刀下去,斩断了齐桓公最后的担忧。 齐桓公知道了这事儿,着实唏嘘了一阵。竖貂这孩子为了能朝夕服侍我,竟然连命根子都不要了,真不是一般人啊。感慨过自己成功人士的魅力之后,齐桓公也的确被竖貂的忠诚——至少齐桓公是这么认为的——感动了,对竖貂愈发信任和宠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齐桓公被竖貂近乎行为艺术的做法感动得一塌糊涂情有可原,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用如此自残的方式换取侍奉君主的权利,这投入产出比,未免太大了。 竖貂自残的目的当然不是终生陪伴齐桓公这么简单。用现在的话说,竖貂也是个有雄心的男子汉。大家都是堂堂七尺的丈夫,凭啥你姜小白坐拥齐国,叱咤诸侯之间,而我空有雄心壮志却只能在宫中做个奴隶,伺候你穿衣吃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可不是白喊的。不过能做你姜小白的近侍也是难得的机遇,你姜小白就是那能让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好风!当然,有舍才有得的道理,我也不是不懂…… 雄才大略的齐桓公这一次被竖貂亮瞎了眼,可朝堂之上有一个人看这件事情却洞若观火,这个人就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统领诸侯的一代贤相——管仲。竖貂的这套把戏能唬住齐桓公,却瞒不了眼里不揉沙子的管仲。管仲便屡次向齐桓公进谏,劝他疏远竖貂。齐桓公也是一代明君,明白近臣和江山哪个更重要,所以对竖貂亲近归亲近,但是只限于宫廷内部,朝堂之事竖貂是没有发言权的。这样一来,竖貂便把管仲当成是眼中钉肉中刺,做梦都想着怎么除掉这个讨厌的仲父。他怕自己势单力薄,扳不倒管仲,便找了两个同样是齐桓公眼前的红人,两个同样包藏祸心的货——易牙和开方。 说来这二位也不是等闲之辈,做的事儿虽然照竖貂还有差距,但也不是普通人干得出来的。这易牙也是齐国人,他的本领是会颠大马勺,做得一手好菜。有一次齐桓公闲着没事儿嘴欠,说自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吃了个遍,就差没吃过人肉了。本是一句玩笑话,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易牙暗暗记在心里,把自己三岁的儿子烹给齐桓公吃了。开方是卫国卫懿公之子,是卫懿公派去向齐国求和的。可开方一看齐国兵强马壮便乐不思卫了,强烈要求当人质留在齐国,还把自己的两个姐妹推荐给齐桓公为妾。开方凭借自己的巧舌如簧得以留在齐国并受到宠信,这一呆就是十五年。十五年间,他的母亲和父亲卫懿公相继去世,他却坚决不回国吊丧,一门儿心思伺候自己的妹夫。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鲍鱼找鲍鱼,鲤鱼找鲤鱼。竖貂、易牙、开方,虽然为了邀宠施展的绝活儿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投其所好以博得齐桓公的欢心。齐桓公每天在朝堂上面对管仲、鲍叔牙、隰朋,听着利国利民的忠言,回到宫里却是竖貂、易牙、开方,让他沉迷声色,纵情犬马。这两股势力,一股是澎湃奔流的惊涛,一股是波涛汹涌的暗流,围绕着齐桓公这个制高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既然管仲已经成为了我荣华富贵的拦路虎,那么扳倒管仲也就排上了竖貂的日程。竖貂使出了自认为是必杀技的一招儿,拿管仲会威胁的齐桓公的皇位说事儿。这日,阳光灿烂,晴转多云,有小雨,竖貂找到了易牙,先让他做了一桌子好菜,然后俩人憧憬着美好未来,屁颠屁颠来见齐桓公,一边招呼着齐桓公吃着,一边把话题引向了管仲。小白同志吃着美食,心情愉悦,竖貂看准时机,用比平时高八度的嗓子说:“大王呀!我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粗人,说的话没那么文雅,但是道理还是清楚的。这公鸡打鸣,母鸡下蛋,老天爷说了算,这和国君颁布法令,百官执行是一样一样的。您是国君,就是老天!可现在,各国诸侯国流言四起,说咱们齐国只有管仲,没有国君呀!”顿了顿,竖貂接着说,“我们齐国,得管仲这一贤人,是福气,可是大王您是不是有点儿太信任他了,凡事都有个度,您什么都让他做主了,这话传出去又传回来,料儿就比较多比较猛了!” 这话说的可是够狠,等于说管仲现在俨然就成了齐国之主,潜台词就是:只怕再过一阵子,管仲就要弑君篡位了。本来在竖貂的美好憧憬里,这话一出口,画面应该是这样的…齐桓公筷子正夹一块肉,听见这话,犹如晴天一个霹雳,那块儿肉从筷子上滑下,双眼瞪圆,若有所思,竖貂和易牙不敢作声,齐桓公放下筷子,一拍桌子:“来人呐,给我把管仲拿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是只听得见齐桓公乐呵呵地咀嚼食物的声音,不见有其他动静。这大王光顾着吃了,没听见吧,竖貂正欲开口,只听见齐桓公酒饱饭足一串儿嗝,打断了竖貂的动作。齐桓公不紧不慢地舔了舔嘴角,要竖貂将他扶出去散散步消消食。齐桓公说了:“哎呀!我说,竖貂你呀!也就只能坐到这个位置了!我这个国君,如果没有管仲,那就真的是孤家寡之人了,哪儿还有如今的光景。” 竖貂毕竟是齐桓公的小棉袄,话已经很明白了,可是竖貂就是不死心:“那您就不怕……” 齐桓公眼睛一瞪:“没有管仲,我就不能安心的在这里,没有我哪里还有你,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说罢扬长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