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主持编纂的《华夏文明在甘肃》这部书,在华夏文明大背景下全面展示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宝贵价值,对甘肃历史文化做了全新定位,内容充实,学风朴实,且可读性强。书中梳理了甘肃系列特色文化:远古神话与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彩陶文化、早期周文化、早期秦文化、简牍文化、石窟文化、长城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等,规划了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出版印刷、戏剧动漫、节庆赛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等,构思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传播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打好文化资源富集牌,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等。这些论述和分析,有助于以更大的力度全面提升甘肃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切实做好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使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内涵更加丰富璀璨。 作者简介: 刘基,男,1954年生,甘肃兰州人。第九届甘肃省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第十二届甘肃省人大常委、甘肃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目录: (上) 前言 第一章华夏文明视域下的甘肃文化和文化产业 第一节华夏文明视域下的甘肃历史文化资源 第二节甘肃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现实困境 第三节甘肃文化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第四节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五节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 第六节甘肃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节对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第八节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原则 第二章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第一节甘肃文化旅游资源梳理与开发分析 第二节甘肃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定位(上)前言第一章 华夏文明视域下的甘肃文化和文化产业 第一节 华夏文明视域下的甘肃历史文化资源 第二节 甘肃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现实困境 第三节 甘肃文化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第四节 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五节 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 第六节 甘肃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节 对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第八节 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原则第二章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第一节 甘肃文化旅游资源梳理与开发分析 第二节 甘肃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定位 第四节 甘肃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第三章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建设 第一节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概况 第二节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开发策略 第三节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优化升级 第四节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商品体系创意策划 第五节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形象推广策略 第六节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线路设计及功能区划分第四章 陇东南华夏文明产业区建设 第一节 庆阳 第二节 天水 第三节 平凉 第四节 陇南第五章 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 第一节 历史文化资源的描述和定位 第二节 发展现状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研究对策第六章 兰白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 第一节 以文化的力量推进兰白都市圈建设 第二节 兰白都市圈的优势文化资源 第三节 兰白都市文化圈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四节 创意——兰白都市圈文化产业的核心引擎文化 第五节 兰白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第六节 大兰州文化圈 第七节 结语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描述与定位 第二节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机遇和挑战同在,甘肃非遗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 第四节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与建议第八章 民族文化产业战略 第一节 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与“大一统”民族观的形成 第二节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的历史文化资源 第三节 甘肃人口最多的两大少数民族——回、藏 第四节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第五节 甘肃民族文化产业战略(下)第九章 红色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 第一节 发展背景 第二节 发展现状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对策与创意研究第十章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落文化发展与品牌战略 第一节 甘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资源描述和定位 第二节 甘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甘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措施 第四节 甘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品牌建设及开发创意策划第十一章 健身长廊文化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甘肃健身长廊文化发展背景 第二节 甘肃健身长廊文化地图 第三节 甘肃健身长廊文化版图拓展 第四节 甘肃健身长廊文化的创新发展思维第十二章 大敦煌文化品牌战略 第一节 传承华夏文明,打造“敦煌画派” 第二节 传承华夏文明,打造书法品牌 第三节 探寻古道乐舞之韵,再创丝路艺术辉煌 第四节 挖掘敦煌文学,弘扬丝路文化第十三章 珍稀古籍的保护与开发 第一节 甘肃珍稀古籍的现状 第二节 甘肃珍稀古籍的优势与特色 第三节 甘肃珍稀古籍现存主要问题 第四节 甘肃珍稀古籍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第十四章 华夏文明与甘肃戏剧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甘肃戏剧影视文化资源的描述和定位 第二节 甘肃戏剧影视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第三节 甘肃戏剧影视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甘肃戏剧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创意思考第十五章 华夏文明对外传播 第一节 华夏文明对外传播的理论与模型 第二节 华夏文明对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 华夏文明对外传播的策略与路径第十六章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法制与政策保障 第一节 法制与政策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法制与政策保障的基本定位 第三节 华夏文明传承发展中的文化法制创新 第四节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中的文化政策建议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章华夏文明视域下的甘肃文化和文化产业第一节 华夏文明视域下的甘肃历史文化资源 甘肃在古时为雍、梁二州之地,春秋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郡,西部属月氏,汉为凉州,元属甘肃和陕西行省,取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得名甘肃。清置甘肃省。因境内的陇山为历史名山和历史上曾将省境特称“陇右”,故又简称陇。甘肃地处蒙新、青藏、黄土高原交会地带,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乌鞘岭以西、北山和祁连山间为长约1200公里的河西走廊,自古丝绸之路通过这里。甘肃是一个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的狭长形省份,东西长达165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最窄处仅25公里,全省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甘肃地形似哑铃形,全省有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北山山地等六大地形区。气候从东南到西北,由亚热带湿润气候过渡到温带干旱气候,降雨量由800毫米过渡到30毫米,河西走廊降水稀少。 甘肃的地域特征有着丰厚的文化内蕴。这是甘肃独具的自然环境、特有的社会结构和甘肃人的社会实践与意识活动长期孕育、衍变的结果。而这种具体体现着甘肃人文化心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由于受典型的高原地貌、风寒干燥的气候条件、短缺的地表径流和相对贫乏的生产生活资料等组成的特殊生态环境的影响,甘肃古代居民强烈的生理需求与难以满足的外部世界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反差,从而形成甘肃古先民固有的自强精神和突出的自我意识。驾驭并征服这种不利的生态环境是甘肃人内在气质的核心,从而形成了特有的精神:充满生气活力,不拘一格,刚毅豪放。与此同时,农牧文化的影响在甘肃文化中也体现得很充分,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容易满足、不易进取。可见,受独特自然环境影响的甘肃文化,是封闭与开放的双重变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