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历史,我们已经知道太多纷乱的战争和迷惘的政治,但在本书中将会看到的,是令人沉醉的风雅,叫人激情澎湃的豪言,让人面红耳赤的情事……说到底,民国的Style,都是人的风度。而我们如今能体味的,只能是那些留在回忆中轻轻摇曳的身姿和低声回荡的话语…… 事实上,从未有哪一个时代,有这么多值得我们玩味的话语。 作者简介: 叶克飞,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著有《金庸政治学》、《残酷世界和最爱的你》及《故人何寂寞》等。 目录: 风雅 浮沉 豪言 情事 育人 典故2.笔下卧虎藏龙“拟以任侠与爱情相并言之,庶使英雄肝胆亦有旖旎之思,儿女痴情不尽娇柔之态。”——王度庐李安的《卧虎藏龙》,让王度庐重生。年少时读惯武侠小说的人,罕有不知道王度庐的,当年有不少盗版古龙小说,总少不了在前面缀上古龙的一篇旧文为序,在那篇短短的旧文里,古龙说他喜欢王度庐和朱贞木,所以去学王度庐的奇情,学朱贞木的肃杀风格。其实,王度庐影响的何止是古龙?金庸、梁羽生,乃至如今的网络武侠红人们,骨子里都未脱开王度庐的路子。有人甚至认为,没有王度庐,就没有日后的新派武侠小说。——谁的武侠,能少了那个“情”字呢?王度庐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没过上什么好日子。他是满人,出生于北京的穷困旗人家庭,七岁丧父,全靠母亲和姐姐做佣人和做针线维持生活,因为家贫,他未曾接受过系统教育,十二岁就去了眼镜铺做学徒,又因营养不良、身体瘦弱、手脚不灵,很快便被辞退,他唯有刻苦自学,终于做了小学教员。当时,王度庐常去北大旁听,那时的北大名家荟萃,他免费听了大量课程,还常到北京图书馆看书,或去鼓楼上的“民众图书阅览室”阅读,竟打下了扎实的中外文学基础,他后来的《宝剑金钗》、《卧虎藏龙》,都有西方文学的影子,还有弗洛伊德的分析法,又不乏中国古典文学的美感。后来,他因投稿结识了北平《小小日报》主编宋心灯,受聘做了编辑,还写些连载的侦探小说,据说他的侦探小说均仿《福尔摩斯探案》,主角是“赛福尔摩斯”鲁克及其助手,倒也有趣,可惜我未寻到。1933年后,因时局动荡,他离开北平,辗转流亡于陕西、山西和河南等地,还曾在陕西遭遇绿林强盗,衣物被洗劫一空,颇似《铁骑银瓶》中韩铁芳在陕西一带被匪帮劫持的经历。在那期间,他做过报纸编辑,当过小公务员,可他既无学历又没关系,性格内向孤僻,每每被辞退,颠沛流离中唯一的慰藉便是在西安娶了李丹荃女士,伴他一生。他的传奇,从青岛开始,他1937年来到青岛,在这里生活了十二年,写成三十几部小说,且多连载于《青岛新民报》。他去青岛,本是投靠妻子李丹荃的大伯,这位大伯生活条件相当优越,本可安顿下来,谁知才到不久,便遭遇日军入侵,到1938年1月,青岛沦陷,大伯的房子被日军占去,家产全部损失,连桌椅都被当柴烧掉。无奈,大伯便在青岛的宁波路4号租了房子,大家住在一起生活。当时,王度庐有旧友在《青岛新民报》工作,邀他写连载小说。1938年6月1日,他开始连载武侠小说《河岳游侠传》,首次使用笔名“度庐”,据说有“寒门度日”之意。这本《河岳游侠传》属牛刀小试,并非出版单行本,而此后的《宝剑金钗记》,则让他声名鹊起,连载结束不久,报社就推出了单行本,“不及一月,即已售罄。乃决定重印五千部”,不久又即售罄,于是一印再印,共售出数万册。之后多年间,他陆续出版《剑气珠光录》、《紫电青霜录》、《宝剑金钗记》、《舞鹤鸣鸾记》、《卧虎藏龙传》、《铁骑银瓶传》和爱情小说《古城新月》、《落絮飘香》、《虞美人》、《海上虹霞》等,其中,《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这五部曲,是他奇情武侠的巅峰之作。那时的青岛,因为沦陷的缘故,此前客居的大批作家和学者都已提前离开,而一介布衣的王度庐只能选择留下,而得以连载武侠小说获取稿费,可谓不幸中的万幸。只是抗战期间,稿费极其微薄,所以王度庐尽管高产,却难维持生计,还得一边写着小说一边兼职,曾在中学短暂代课,还曾在“摊贩公会”做文案,在赛马场当售票员,1946年时,更是举家摆地摊卖春联以度年关。据他的夫人李丹荃回忆,王度庐“写东西很快,并不十分推敲字句,常常是振笔疾书,数页下来一气呵成,不留底稿,不看二遍,写累了,便躺下来休息一会儿,抽支烟。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用的稿纸就是自己裁成的16开白纸,他用一支蘸水钢笔蘸着墨汁竖写,写成一段后,看看差不多够连载几天的,就卷成一卷交差。现在想来,他如此一部接一部地写,不打底稿,不查资料,能使写出的故事生动感人,而且前后连贯,决无矛盾,实在不容易”,想来,王度庐并未系统接受教育,全靠自学,又未曾留洋开拓视野,所依仗的无非读过的书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体验,却能运笔如飞,在没有任何可鉴资料的情况下,在那斗室里写下数十部小说,且皆非凡品,何止是不容易,简直是神奇。那时,王度庐的武侠小说连载被认为是“青岛沦陷区苦难人民的精神慰籍”,甚至有“订报只为看王度庐”的说法,而《青岛新民报》的发行区域,也因为王度庐的连载,扩展至诸多省区,这在当时的报业而言,也堪称奇迹。当时还有不少读者逐日剪报,将他的连载小说装订保存。另外,他的作品大多由当时的上海励力出版社出了单行本,于是影响愈大,甚至非沦陷区的大后方也流行其作品,据说当年重庆就出过一位假王度庐。1943年前后,这位“李鬼”自称“重庆大学教授王度庐先生”,表示自己为生活所迫,四处说书,专说“九华奇人”系列故事,还博得不少学生同情。此人身份虽假,可说的还真是书中故事。据李丹荃回忆,由于王度庐的作品实在动人,他在女中代课时,甚至还有对其连载小说入迷的学生跑上门来询问结局,更有女生同情言情小说《落絮飘香》中的女主角范菊英的不幸遭遇,跑来求情,希望王度庐不要把菊英的下场写得太惨。而他另一篇以青岛为背景的言情小说《海上虹霞》,也成“潮流风向标”,有读者专门跑去小说中提及的四方路,寻找男主角摆的摊档,而书中多次提到的约会地点——海滨公园(如今的鲁迅公园)的海滩礁石上,也成为当时青年人约会的地方。不过王度庐性格内向,向来寡言,所以尽管名气大,却不愿露面,有人前来登门拜访,他也装病躲避。他又体弱多病,写稿太累,健康受损,家人劝他换个职业也可糊口,他却写上了瘾,便一直写下去了。只是,1949年之后,他便再也写不下去了。1949年,他前往大连,1953年赴沈阳,任中学教师,又因自己的文坛名气,曾任沈阳市人民代表,皇姑区政协委员,文革时遭遇冲击,与夫人下放到昌图县泉头公社大苇子大队,不久转到泉头大队,1974年与夫人落户铁岭市,1977年2月12日因病去世。在这28年间,他再也未写过小说。不过王度庐一生悲苦,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加上低调内向,在文革中倒非文化圈里的大靶子,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他开始也被要求“靠边站”,然后被迫进“学习班”,“不准参加革命群众的一切活动”,但他历史背景清楚,一直都是一介布衣小民,而且既然沉默寡言,就更没什么反动话语,加上淡泊名利,人缘极好,罪名也就难找。但在那个荒唐年代,蛛丝马迹都可入罪,于是王度庐也被贴了几张大字报,比如说他不吃高粱米饭,这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其实是因为他胃病严重),又说他平时被同事们称为“活字典”,是“资产阶级权威”,但这样的大字报没什么太大的打击性,没法上纲上线,无法扣大帽子。至于批判会,王度庐也遭遇过,不过他的“罪行”无非是写了很多武侠和言情小说,又人微言轻,所以批判会也是小范围的,还多是同事,纯属走过场。李丹荃女士曾记载:“他们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本《小巷娇梅》(王度庐的《古城新月》的分册),读一段,批一段;读到精彩之处,批者笑了,听者笑了,王度庐也不由得笑了”——宛如一场作品研讨会。只是,在这荒唐可笑的背后,他的创作生涯确已在1949年时结束了,满满当当的几十部作品,就这样留在了他在青岛的岁月里,后人念及,只能徒填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