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 陈舜臣所著的《小说十八史略》,将从上古到宋灭亡之间的历史小说化。尽管与曾先之的著作无直接关联,但是在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读者这点上,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陈舜臣十八史略:文治时代》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五本,也是最后一本。讲述从五代十国到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文治时代》以宋朝内部政治斗争和对外与辽、金、西夏、蒙古诸国的冲突与联系为主线。宋太祖的文治主义和对士大夫奉行言论自由的国策有何影响?王安石变法内容为何,遭到反对终致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宋高宗眼中对以李纲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邦昌为代表的媾和派印象如何?秦桧对岳飞的构陷为什么能够得到高宗和朝廷文官的支持?成吉思汗凭借什么成为草原上的征服者?作者诸多独到的观点,尽在《文治时代》。 作者简介: 陈舜臣,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大阪外国语学校印度语学科毕业。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1968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和随笔创作,先后出版了《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太平天国》、《秦始皇》、《成吉思汗一族》、《鸦片战争》、《诸葛孔明》、《中国历史风云录》、《茶事遍路》、《西域余闻》、《日本人与中国人》等,以其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象,赢得广泛赞誉,收获众多奖项,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大师。 目录: ○一武人政治时代 ○二不得已而为帝 ○三陈桥立万岁 ○四伟大的皇帝 ○五澄心堂中的国主 ○六千古疑案 ○七杀侄除弟不见血 ○八开封昌隆记 ○九澶渊之盟 一○战争与和平 一一西夏帝国 一二党争的暗潮 一三新法开张 一四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五青山一发○一武人政治时代 ○二不得已而为帝 ○三陈桥立万岁 ○四伟大的皇帝 ○五澄心堂中的国主 ○六千古疑案 ○七杀侄除弟不见血 ○八开封昌隆记 ○九澶渊之盟 一○战争与和平 一一西夏帝国 一二党争的暗潮 一三新法开张 一四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五青山一发 一六新法的堕落 一七海东青 一八吃菜事魔之徒 一九收复空城燕京 二○背信的代价 二一再渡黄河 二二二帝北行 二三楚崩溃,宋南迁 二四以汉制汉 二五秦桧登场 二六精忠岳飞 二七屈辱的和议 二八疯人海陵王 二九缔约与毁约 三○成吉思汗诞生 三一草原风暴 三二蒙古大西征 三三敌友翻脸间 三四暗中的媾和 三五凯旋宰相 三六蒙古来袭 三七突破长江防线 三八文天祥起 三九山崩河溃 四○厓山投海陈舜臣先生是一位生动的讲史者。所谓生动就是把大小历史结合,何谓大历史,史观、史论是也;何谓小历史,细节是也!讲史者必须生动细致,才能让死去的历史活过来,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陈老先生以小说家的文笔,治史家的功底,将一部宋史娓娓道来。这里有宋太祖的雄才伟略,有王荆公的锐意变法,有岳武穆的精忠报国,有文信国的正气悲歌。大忠大奸,大善大恶,金戈铁马,治乱兴衰……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千年前的画卷。 ——历史作家 袁腾飞1 没有文学才华,对一名君主——尤其是开国君主而言,绝不是一件不名誉的事。如果要我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五个中国代表性豪杰中选出一个最伟大的人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宋太祖。 始皇帝的暴君要素未免过强;汉武帝并不是建国始祖,而是承继高祖、文帝、景帝等名君之遗产;唐太宗杀害兄弟的玄武门政变,纵使史书多有辩解,给我们的都是不敢领教的印象。 于烂醉时当皇帝的宋太祖,虽是演戏,却予人一种亲近感。 宋太祖最伟大的一点是,父亲赵弘殷也是武将,生在传统武门家庭的他,对自己创建的国家却能决定以文统治这个大方针。由于统一天下的事业尚未完成,自然用武之事不可缺少,但他却以文治主义贯彻国家的根本。 正因为是出身武门,所以他对武门之丑恶的一面,了解得特别透彻吧? 最令人感动的是“石刻遗训”。太祖赵匡胤将他对子孙的教训刻在一座小石碑上,安置于皇宫最内部——只有皇帝可以进入之处。皇帝以外的任何人都不能看到这个东西。新帝即位时,揭开覆盖其上的布幕恭读遗训,是宫中重要仪式之一,这时,任何人都不许在场。 不仅如此,连“石刻遗训”存在之事都不让一般人知道。恭读石刻遗训是帝室中极少的秘密仪式之一,甚至连重臣都不知道有这座石碑的存在。 成为宋王朝皇帝的人,必须于即位时将遗训铭记在心,作为执政的规范,这是规定。宋太祖死后一百五十年,国都开封为金军攻陷,皇宫被蹂躏时,这石刻遗训才被发现。 写在这块石碑上的,到底是什么呢? 必须世世代代照顾将国家让予宋的后周王室柴氏。不得以言论之故,处死士大夫。 以上是石刻遗训的内容。说来,这个遗训内容极为简洁。而正因为如此,刚即位的新帝都会凝视这些文字,将每一个字句铭刻在心。恭读这石刻遗训的秘密仪式,似乎可与日本皇室传授三种神器的仪式比拟。 自从王莽首开由汉禅让的事例以来,前王朝皇帝以及皇族被全数诛杀,已是司空见惯的事。纵使让禅让的天子得享天年,也会设法使他断绝子孙,这是一般的情形。 而后周柴氏却透过整个宋王朝的运作,即使国都由开封迁至杭州后,也受到皇室的优渥保护。柴氏受宋王朝的宽容待遇长达三百余年,堪称稀有。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宋太祖的遗德,经由石刻遗训传至后代的缘故。 谋反、杀人、强盗以及恬不知耻之罪另当别论,不得以言论之故处死士大夫——宋太祖这个遗训实在值得推崇。因此,虽然宋代有过新、旧两法的激烈对立,政策言论斗争落败者,至多也只被左迁至海南岛。此事将在后面叙述。总之,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等党争首领,即使失势也没有被杀。 石刻遗训之事虽然连宰相也不知道,但不以言论之故杀死士大夫这一点,则由于有前例可援,所以人人皆知。人们因而得以安心展开论战。如此,虽仍有其不好的一面,但宋代言论之自由,对社会的进步贡献良多,则是事实。 2 尧、舜之道不外乎是以人民为重的思想。 从王安石上京的第二年起,由他建议的“均输法”和“青苗法”陆续付诸施行。他的地位也逐次晋升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坐上宰相宝座。神宗对他的信赖程度由此可以窥见。 相对于此,反对王安石“新法”的司马光,辞去翰林学士职位,移至地方专心完成《资治通鉴》。 新法以增加“健全之农民”为目的,换言之,在于增加有纳税能力的农民。为重建国家财政,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新法以青苗法为主要骨干。 青苗法不外乎是国家以低利对农民融资。收割期过后开始种苗时,大部分农民都闹穷,为了要吃饭,连存下来准备作为种苗用的稻谷都早已卖掉,这是当时一般的情形。 知道贫农急需资金的地主或豪族,于青黄不接时期贷给他们的款项,利息达六成至十成之高,届时无力偿还的贫农只有潜逃沦为流民,成为社会不安的因素。国家税收当然也因此而减少。 政府依据青苗法贷给农民的款项,利息在两成以下,而且,偿还方法可以任选稻谷或现金,谷价涨高时,当然以现金偿还较为有利。 青苗法发表后,立刻涌起反对之声。 地主和豪族施放高利贷并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他们的主要营业项目之一。政府举办低利贷款的结果是,他们丧失了高利贷这项利润颇高的生意机会。 出仕朝廷的高级官僚,几乎全都是地主、豪族出身,因此,他们不赞成对自己带来不利的青苗法是必然之事。为了国政改革,他们可以同意王安石其余的新法,唯独青苗法例外,坚决反对实施此法——这是他们的见解。 司马光则从另外的观点表示反对。 “国家怎么可以做贷款业务呢?国家必须以道义为基本,王安石三句不离尧、舜之道,但是向农民收取利息,不是悖离此道吗?” 也就是说,他是站在道义观点表示反对的。 王安石对国家改造事宜怀有满腔热情,无论遭遇多大的反对声浪,他决心贯彻到底。 新法之中有一种“募役法”,亦被称为“免役法”。 宋朝政府将农民依资产分为五个等级,其中的上等阶级——一等户和二等户——属富农,被认为是在经济上有余裕的阶级,因此,国家常常派各项杂务让他们担任。这些杂务包括官员出差或旅行时的住宿、接待事宜,以及国家物资的运输、保管,甚至押送犯人的任务等等,而政府对这些任务都不支付任何报酬。 这亦使农民的劳动意愿低落许多。以押送犯人为例,倘若犯人于途中逃逸,负责押送的人要受处罚。此外,负责运输的物资若有遗失或破损等情事,亦得赔偿。故,人们都说: ——成为一等户的人,最后一定会破产。 被核定为一等户或二等户,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因此,没有人愿意成为富农。耕作态度不积极的结果,生产力当然无法期望提高。有些人甚至积累了不少财富,也依旧住在原先的破旧房子,连修缮也不肯,以免被提高等级。 王安石的募役法是要一、二等户富农缴纳金钱,以免除被政府派遣担任杂役的规定。政府用这样的方法招募人员担任这类工作,因而称之为“募役法”。富农因缴纳金钱而免除被派令担任杂役,故此法又被叫做“免役法”。实施的结果,农民的勤劳意念果然回升,人人愿意辛勤耕作,以便成为一等户,这当然使国家的生产力提高了。 由于募役法使富农的负担减轻,所以没有像青苗法那样受到反对。但还是有人以“删改祖法乃不孝之举”的道义观点,表示反对。删改宋建国以来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等历代皇帝所推行的“法”,非子孙应有之举——这是这一派人士的想法。 当然也有人是为反对而反对。这些人虽然赞成推行新法改造国家,却因为对王安石持有反感态度,所以决心处处与他对立。 有些人则因为与反对王安石的人有血亲或朋友关系,而加入反对新法阵营。反对新法的人被称为“旧法派”,两派的对立遂愈演愈烈。为了使国家恢复活力的改革方案,反而带来论争和对立,使国家丧失活力——时局一时有了这样的倾向。 3 听到岳飞即将攻打开封,金国统帅宗弼因而准备向北方撤退。正在这个时候,宗弼接到下面这个情报: ——岳飞军正在撤退。 岳飞是日奉十二道金牌,在极端不甘心的状态下撤退的。 “我这是捡回了一条命。” 宗弼对左右幕僚如此说。 岳飞实在不甘心到极点。他决定辞官退隐鄂州(今湖北武昌)。但对他十分仰慕的部下,拒绝被解散或改编为中央军,他们依然以“岳家军”身份随侍在岳飞身边。 对秦桧而言,岳飞令他感觉芒刺在背。 反对媾和的人,有围绕在岳飞身边形成巨大势力之虞。岳飞是年轻而富于魅力的人。偏偏媾和论有很大的弱点,被攻击时实在苦于辩解。 ——这样的和议怎么能说是对等的呢! 南宋以二十五万两银和二十五万匹绢提供给金国作为条件,如此一来,岂不是成了属国对宗主国的岁贡吗? 对这样的攻击,秦桧等和议派作为反论的是: ——对方因此而归还河南、陕西之地。 但由于挞懒已遭肃清,金食言不肯归还领土,战火因而再度点燃,善战的岳飞眼看即将攻入开封,却因日奉十二道金牌而被召回朝廷,因此,他本人和主战论者当然都极为不满。 “岳飞已经离职,却还在养兵。拥有私兵的人,其心可诛。” 秦桧再三以此煽动高宗。 ——岳飞有叛意。 秦桧盼的是以此理由杀死岳飞,以达到扫荡反媾和势力的目的。 “岳飞乃精忠之士。” 高宗对岳飞的信任却没有因此而动摇。 “陛下,此际不压住主战论者,会发生怎样的后果,望请明察。陛下不能忘记金国握有最后王牌这一点啊!” 秦桧以嗫嚅似的声音道。 王牌指的是被金扣留的高宗之兄钦宗而言。 钦宗是宋朝皇帝,到现在还是货真价实的皇帝。因为钦宗是以皇帝身份被带到金国的,从来没有表示要让位给什么人。高宗是擅自以皇帝自称的,并非由钦宗受让帝位。也就是说,他的即位在法统上站不住脚。知道其弱点的金,多次亮出王牌表示: ——有必要时,可以考虑在河南之地立钦宗…… 纵然是傀儡,钦宗要是复归河南之地,再怎么说也是真正的宋朝皇帝,届时高宗会成为僭称者。他不但无法招募勤王义军,更有可能被视为谋反者而受到讨伐。结果,高宗政权只有崩溃一途。 (千万不可以让钦宗回归之事有发生的可能……) 因此,每次举行和谈秘密会议时,南宋方面一定提出这个条件。 可怜的是钦宗。思乡心切的他,每天做的是南归之梦,而使他不能如愿以偿的,竟然是他就皇帝之位的弟弟。 南宋与金的和议一旦决裂,金很有可能打出钦宗这张王牌。如果金把钦宗送到开封,南宋的存在将受到威胁。 金之所以没有把钦宗送到开封,利用他为傀儡,是担心这个正统宋王朝有可能变为强力的反金势力。 与正统性受质疑、体质羸弱的南宋政权周旋——对金而言,这毋宁是较为轻松的事情。 “和议成立,陛下才得以安泰。因此,破坏和议之辈,对陛下而言,应该是不忠之臣,岂可以精忠相称呢?” 秦桧对着高宗缓缓摇头道。 “朕知道啦!” 高宗颔首道。岳飞以谋反理由被处刑之事,可以说就在这个瞬间决定了。 4 生为首长之子的铁木真,早年丧父,在逆境之下,过的是穷苦生活。 ——除影外无伴,除尾外无鞭。 《元朝秘史》以此形容。父亲死后,族人好像一时离铁木真而去。但铁木真却成长为坚强的男人。他不但体力超人,意志力也非常坚韧。做什么事情都不认输的他,行动可谓果敢之极。 他曾经有过因吵架而射杀弟弟别克帖儿之事。吵架因钓鱼而起,虽然那是异母弟,其个性之刚烈由此可见。 他成了脾气暴躁、行动粗鲁的人,而越是这样的人,在抗争炽烈的游牧民族间越会受重视。 这是弱肉强食的世界。 温吞柔和型的人,每每成为被袭击的对象,好不容易养肥的羊群被人掠夺;被掠夺的不单是羊群,连女人也成为被抢夺的对象,铁木真的母亲就是如此被抢夺的女人之一。 在这样的世界里,拥戴凛然气概的勇者,可以说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勇者出现! 这个风声传出去时,连远处的人都会跑来投入麾下,接受庇护。这个勇者于是袭击不顺从的人,将获得的战利品给部下瓜分。 ——投靠他绝对不愁没饭吃。 这样的风声会扩散得更快、更广。 勇者没有募兵的必要,兵员会自动聚集。 ——请让我投入麾下。 这个勇者的集团会以奇迹似的速度膨胀,变得愈来愈强—— “世界奇迹”成吉思汗的兴起,当然不是一只以前述这个模式就能完全说明。不过,使他壮大的最大要因在于草原的生活形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情。 仍以铁木真为名的成吉思汗,在当时走的并不是平坦的路;名气稍长后,他很快就成了泰赤乌氏的俘虏。 有可能成为比自己强大的人必须及早击倒——这是苛酷的草原铁则。 成吉思汗却很幸运,被人救出。成为泰赤乌氏的俘虏时,由于受到对他有好感的人的尽力帮忙,他得以脱逃。泰赤乌氏族原本是成吉思汗所属的孛儿只斤氏之一派。血缘越近,这样的斗争就越厉害。 老天赐给成吉思汗幸运,也让他受难。他的集团受到蔑儿乞部的袭击。如前所述,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曾经抢夺原本要嫁给蔑儿乞部人的女人,所以这是一次报复行动。 草原汉子是有仇必报的。 由于蔑儿乞部的袭击,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被抢。 铁木真在总角之交的好友札木合和父亲盟友王罕的协助之下,攻打蔑儿乞部,得以夺回妻子。王罕曾经被铁木真的父亲救过一命。 虽然草原的铁则是弱肉强食,其间却也不是全然没有义理恩爱。 像这样得到札木合以及王罕的协助,等于以他们所率领的全部部族为同志。札木合是札达兰部的头领,王罕则为克烈部首长,因此,铁木真等于是率领部族同盟军,打赢了蔑儿乞这个有力部族。 战胜蔑儿乞部使铁木真更加扬名,但盟友札木合却离他而去。 这也是草原的规矩,集团纵使因同盟而急速膨胀,首长却只能有一个。这大概是铁木真和札木合这对青梅竹马为主导权问题而发生争执,结果落败的札木合黯然离去吧?胜败是由集团的人们来判定的。 铁木真在二十一位部族首长的推戴之下,就了可汗之位。 ——成吉思汗。 他以此为名是以后的事情。这时候的他,不过是二十一部族同盟的首领,还没有成为全蒙古族的首长。 因此,史家称这一次的即位为第一次即位,称公元1206年于鄂嫩河畔的即位为第二次即位。 关于成吉思汗这个名称,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以来自黄教光明精灵之名——哈吉尔?成吉思?邓格里——一说最为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