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政权,清王朝对于传统中国社会的驾驭之术可谓烂熟,而当传统中国社会向近代破局重生时,清王朝统治者却注定会失败,这是为什么?罗杰编著的这本《清朝原来是这样(1644-1911)》解开了清王朝最为隐秘和禁忌的历史密码!《清朝原来是这样(1644-1911)》以独特的视角对清王朝268年(顺治帝入关——清王朝覆灭)的历史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梳理和剖析。通过对清王朝兴衰变迁中的种种细节与真相的解读,从“装束文化”“官场文化”“仕途文化”“妖术文化”等诸多方面,揭露清王朝隐秘、禁忌的政治和文化密码。当读者能够看透这一切时,会惊悟出,清朝和你想象的绝对不一样! 作者简介: 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政权,清王朝对于传统中国社会的驾驭之术可谓烂熟,而当传统中国社会向近代破局重生时,清王朝统治者却注定会失败,这是为什么?罗杰编著的这本《清朝原来是这样(1644-1911)》解开了清王朝最为隐秘和禁忌的历史密码!《清朝原来是这样(1644-1911)》以独特的视角对清王朝268年(顺治帝入关——清王朝覆灭)的历史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梳理和剖析。通过对清王朝兴衰变迁中的种种细节与真相的解读,从“装束文化”“官场文化”“仕途文化”“妖术文化”等诸多方面,揭露清王朝隐秘、禁忌的政治和文化密码。当读者能够看透这一切时,会惊悟出,清朝和你想象的绝对不一样! 目录: 一个序言一辫子背后的历史密码二皇权斗争三前清的宦官与言官四顺治“罪己诏”五雄主康熙的大手笔六盛世经济与历法之争七皇子夺嫡八残酷“文字狱”九秘密建储与密折制度一○禁赌风云与高薪养廉一一李卫当官真实版一二年羹尧的官场沉浮一三雍正猝死之谜一四乾隆的身世与文治武功一五六下江南那些事一六文人宰相纪晓岚一七叫魂奇案:盛世下的阴影一八天下第一贪一九闭关锁国二○禅位真相二一和砷倒台始末二二白莲教起义二三王朝危机二四经济困境二五鸦片战争始末二六咸丰即位内幕二七内忧:太平天国运动二八内讧:天京血腥惨案二九曾国藩:最具争议的晚清权臣三○叶名琛的悲剧三一最后一位出生在紫禁城的皇帝三二慈禧与奕沂的权力争夺战三三安德海被杀真相三四刺马奇案三五洋务运动之争三六晚清官场大腐败:捐官与科场行贿三七透视甲午战争三八戊戌变法103天三九光绪帝死因探疑四○末代帝王与清王朝覆灭附录1:清朝大事年谱附录2:清朝十二位皇帝简介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亲政。执政期间,顺治总结了明朝宦官专权的经验教训,为避免重蹈明王朝的覆辙,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其中,“宦官不许干政”,就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有很多种称呼,譬如宦官、阉官、宦者、寺人、内管、内监等。而据考证,中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寺人”,甲骨文中曾有相关的记载。 明朝人唐甄在其著作《潜论》中,曾用四句话描绘了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根据唐甄的描述,太监似乎是这样一种怪物:身材臃肿、弯曲,长着男人的颊骨却不是男人,没有胡须却不是女人,虽然面如美玉,却没有一点生气,因此不像人的面容;他们的声音像儿童一样稚嫩却不清脆,像女人一样尖细却不柔媚,他们可以很爱一个人,也能下毒手害人,当他们怜悯你时流涕而语;而当他们憎恶你时,则斩杀如草。因此不像人的感情。 唐甄《潜论》中对太监的描述,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太监大都自知身份低下,以逢迎主子为能事;他们处于帝王身边,关系亲密,也比较容易施影响于帝王。他们一旦深受庸主宠信,就会成为狐假虎威、口含天宪的特殊人物,形成一种特别强大的腐朽势力,甚至干预或左右朝政。东汉和唐代的宦官之祸,就是这样频频发生的。 据史料记载,清时宫中太监多达上千,最多时有两干八百余入。这些太监除了少量的战争俘虏或年幼的宫刑罪犯外,大部分是从民间招募而来的。这些招募而来的,基本都是汉人。 当时,直隶以及京城近郊的昌平、平谷、大兴、宛平等处都是出太监的地方。 按照清廷规定,太监进宫后,可以得到一笔安家费,所以,报名做太监的都是穷苦农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为生活所迫,就把自己的儿子卖进宫中。 在进宫之前,准备当太监的孩子要做“净身”手术。做手术前,要签署一份契约,表示自己是自愿接受“净身”手术,若有生命危险完全由自己负全部责任。签完契约,孩子就被送上一个四角都装着铁环的门板的手术台,“净身师”把他们的四肢牢牢地捆绑在铁环上,然后蒙上一块黑布,灌上一碗具有麻醉功效的大麻汤,接着一盆凉水泼向他们的下身,趁着孩子脑袋发懵,身子发麻之际,手起刀落。 明太祖朱元璋曾对各个朝代太监祸国的历史很有研究,对往昔帝王在太监包围下大权旁落,深怀戒惧。因此,在大明帝国建国之初,他就制定严格管理太监的制度,特别严禁其干预政事。这自然是高明之举。 但封建制度实施的是人治,而非法治,朱元璋死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太监就逐渐受到重用,几次下西洋的郑和就是太监,由此可知太监在当时所被重视的程度。 到了明宪宗时期,太监得到宠幸,开始干预朝政,最后竟然涉及了边城镇守,京营掌兵,提督营造、银矿,甚至连染织等事都参与管理。随着外差的日益增多,太监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身价也一跃而起。到最后,太监开始欺压起朝官来。到了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把太监的地位抬到了天上,他自称“九干岁”,下有“五虎”“五彪”“十狗”等追随者,从内阁六部到四方督抚,均有他的党羽。 这些历史教训,顺治皇帝不会不知道,相反,他十分清楚太监得势的因由。 因此,即便他身边的太监对他百依百顺、百般照顾,但他告诉自己,不能让太监得势,他们一旦得势,轻则上房揭瓦,重则倾覆国家。 于是,顺治皇帝决定,依靠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宫内的太监。 开国之初,顺治就将“宦官不许干预朝政”的赦谕,铸成大小一样的三块铁牌,分别立于交泰殿、内务府和慎刑司三处。 三块铁牌均为长廊形,上铸有满汉文字,满文从左至右,汉文从右至左。铁牌周围镶有木框,高134厘米、宽70厘米、厚6.5厘米,斜置于木座之上。铁牌的粗糙与宫殿的金碧辉煌很不协调,但也因为铁牌的笨重、丑陋才显得异常醒目,时时告诫皇帝以及臣僚不忘祖制。P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