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呈现了袁毅平先生从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跨越50年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半个世纪里构建于中国记忆之上的个人记忆,其中大多数影像是首次面世。不自觉地以专业的素质与精神,进行非专业目的的拍摄。所谓非专业摄影或者业余的摄影,核心问题是他的大部分照片拍摄不是为了发表,不直接服务于国家意志的传播。他的拍摄动机出自于一种自觉,是认为应该拍摄。他的六组近百张核心影像作品包括:1962年江苏省苏州甪直村,三年自然灾害后期农村面貌的社会调查;1963年河北涿鹿县“送文艺下乡”影展;1964至1965年山东曲阜焦河大队“四清运动”面貌;1950年代十三陵水库等水利建设和1960年代工业生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世纪末天安门广场的活动与人的面貌;1969年天津“五七干校”等等。这些题材本身在中国的视觉档案中是缺失的,是陌生的。 作者简介: 袁毅平,1926年10月生,常熟人,195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副秘书长,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六、七、八届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曾任《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大众摄影》编辑组组长,《中国摄影》编辑组组长、执行编委、副主编、主编,摄影理论研究室主任,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代表作《东方红》于1962年获得中国摄影优秀作品一等奖,198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40周年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1985年国际摄影艺术联盟授予“杰出摄影活动家”称号。2006年中国摄协授予“杰出贡献摄影家”称号。2009年中国摄协授予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第11届造型艺术成就奖。发表的重要文章有《摄影意境探索》《摄影艺术形象的创造》等,主编有《中国艺术百科词典》摄影卷。 目录: "“中国摄影文丛”序/王瑶 序/传承/王瑶 往事散记/袁毅平 熟悉与陌生:作为摄影师的袁毅平/朱炯 照相馆时期`上海(1939-1949年) 《新华日报》时期`重庆(1950-1954年) 《人民日报》时期`北京(1954-1957年) 水乡秋收`江苏苏州甪直地区(1962年) 送影展下乡`河北省涿鹿县(1963年) “四清运动”`山东曲阜焦河大队(1964-1965年) “五七干校”`天津静海(1969-1972年) 工业生产与水利建设(20世纪50-60年代) 北京面貌(20世纪50-70年代) 天安门广场(1950-1998年) 阿尔巴尼亚(1966年)"“中国摄影文丛”序/王瑶 序/传承/王瑶 往事散记/袁毅平 熟悉与陌生:作为摄影师的袁毅平/朱炯 照相馆时期`上海(1939-1949年) 《新华日报》时期`重庆(1950-1954年) 《人民日报》时期`北京(1954-1957年) 水乡秋收`江苏苏州甪直地区(1962年) 送影展下乡`河北省涿鹿县(1963年) “四清运动”`山东曲阜焦河大队(1964-1965年) “五七干校”`天津静海(1969-1972年) 工业生产与水利建设(20世纪50-60年代) 北京面貌(20世纪50-70年代) 天安门广场(1950-1998年) 阿尔巴尼亚(1966年) 开放的中国(1980年-21世纪初) 向外的目光(1980年-21世纪初) 袁毅平个人肖像编年史 袁毅平大事记 后记/吴砚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