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制度也就是官僚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大特产,而种种官场病态的集大成者就是千年以来弥漫在中国社会细部的“官本位”文化。本书给读者一个既简明又深入的视角。从社会史的角度厘清历史变迁,以通俗有力的语言,带读者穿越不同朝代和大小衙门之间。 作者简介: 张程,青年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研读政治学、外交学。著有《泛权力》《禅让: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权力游戏》《夺宫: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脆弱的繁华:南宋的一百五十年》《一步之遥:中国皇太子政治》《大谋略:三国外交智慧书》《微博晚清民国史》等,另有译著、编著若干 目录: 第一章科举:古代官吏的考取途径 第一节科举还算是个好东西 第二节科举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三节别有一番苦滋味 第四节考试定终身,悲喜两重天 第五节金榜题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第二章职责:古代官吏的职场生活 第一节走马赴任和身份证明 第二节古代官吏的具体工作 第三节难缠的衙门小鬼 第四节官员也有难念的经 第三章官魅:全民狂热的原动力 第一节当官的经济账 第二节古代衙门的“三公消费” 第三节编制外的官人和衙门第一章 科举:古代官吏的考取途径 第一节 科举还算是个好东西 第二节 科举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三节 别有一番苦滋味 第四节 考试定终身,悲喜两重天 第五节 金榜题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第二章 职责:古代官吏的职场生活 第一节 走马赴任和身份证明 第二节 古代官吏的具体工作 第三节 难缠的衙门小鬼 第四节 官员也有难念的经 第三章 官魅:全民狂热的原动力 第一节 当官的经济账 第二节 古代衙门的“三公消费” 第三节 编制外的官人和衙门 第四节 古代官吏的青楼梦 第四章 规矩:衙门里的明规则与潜规则 第一节 绕不开的体制“暗箱” 第二节 新官上任必烧的三把火 第三节 有些事儿比政绩更重要 第四节 为官切忌犯众怒 第五章 捷径:官员任用与升迁的争斗 第一节 古代官场的人脉关系 第二节 官吏的圈子与群体 第三节 “唯上”与“圆滑” 第四节 官场的“名”与“利” 第六章 谢幕:退休制度和官员晚年生活 第一节 退休前后的挣扎 第二节 “被退休”的无奈 第三节 古代官吏的退休生活 第四节 盖棺论定身后名 第七章 病态:古代官吏的“职业病” 第一节 官场礼多人情薄 第二节 寒喧声中的禁忌 第三节 自古忠孝“两不全” 第四节 腐败是官场癌症 第五节 “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 第八章 怪圈:衙门背后的权力规律 第一节 “海瑞一李用清现象” 第二节 王朝腐败周期律 第三节 “清官”不一定是好东西 第四节 人生终须一个土馒头 参考文献 附录:清代官职表 后记科举:古代“公务员”的考取途径 读书人全往仕途上挤,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上官呢? 最初的官位是世袭的。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决定了他的政治地位,王公卿士世代垄断官职。平民子弟想要跻身官场就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建立骄人的功绩。西汉之后,征辟制兴起,成为世袭制的补充。朝廷可以征召地方贤才,官员可以荐举孝子廉吏做官。征辟制为官场选取了部分德才出众的官吏。但这样的操作缺乏透明度,征辟的标准操于权贵之手,得官的人数也很少,对改变平民子弟的政治地位帮助不大。征辟制到魏晋时代被九品中正制所代替,人才被分为上中下三等九个级别,分别授予官职。权贵家庭把持评定,相互攀附,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形成了变相世袭的门阀政治。平民子弟的入仕途径依然窄小,改变社会地位的可能性不大。权力垄断官位分配,导致大批身体羸弱、不识五谷、畏马如虎的世族子弟二十岁就能登殿入阁,而普通人家子弟即使才能出众,年过三十也仅可补为刀笔小吏,从底层做起。这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政治体制本身的新陈代谢。 官魅:全民狂热的原动力 明清时期,公款吃喝风达到高潮。比如明神宗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奉旨回籍办丧事,沿途衙门都公费招待,“始所过州邑邮,牙盘上食,水陆过百品”。嘉靖三十九年(1560)三月,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奉旨往两浙、江淮诸地区巡视。鄢御史带着老婆一起出差,还特制了一顶五彩双人轿。一路上,鄢御史都预先发文通知各州县说:本官生性简朴,不喜迎送,各地饮食供给应该朴素简单,不得豪华奢侈。不过省府州县各级官员都知道这些只是官话,没人当真,鄢御史途经每处都“置酒高会,日费千金”,临行还有价值巨万的厚礼相赠。快到浙江淳安县的时候,鄢御史接到知县海瑞的一封信。海瑞在信中说:下官接到御史大人的公文后,认真领会俭朴办事、去除奢华的精神,准备了粗茶淡饭恭迎大人驾临视察!鄢御史听说海瑞是个吝啬得只在老母亲大寿的时候才买半斤猪肉的人,知道淳安无油水可捞,主动改道,绕过淳安而去了。这是少有的遏制公款吃喝风的事例,不过像海瑞这样的硬汉毕竟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