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觉醒的国殇:甲午战争120年祭


作者:袁村平     整理日期:2014-07-24 01:43:54

  本书严格按照史实,依时间顺序对甲午战争的整个脉络进行了细致地梳理,分成了十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独立成章,生动地呈现了整个战争的全貌,内容真实可靠,语言通俗易懂。希望本书带给读者的不仅是对历史的认识,还有对现在的思考。
  作者简介:
  袁村平,毕业于湖南湘潭大学,现就职于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业余作家,好读书,喜写作,文章见于各处,对历史研究充满狂热兴趣,且颇有成果,曾撰书多本,尤其在历史和人物领域。出版书籍《一口气读懂欧洲史》《一口气读懂明末四大名妓》等。
  目录:
  第一章风声起,战云密布
  一、日本的明治黩武与大清的风雨飘摇
  二、朝鲜东学党起义
  三、短兵相接,中日的和与战
  知识链接: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第二章突发难,丰岛炮声
  一、操控朝鲜
  二、丰岛海战
  三、成欢驿之战
  知识链接:甲午战争清朝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
  第三章洒热血,平壤之战
  一、宣战
  二、熊熊燃烧的平壤战火第一章风声起,战云密布
  一、日本的明治黩武与大清的风雨飘摇
  二、朝鲜东学党起义
  三、短兵相接,中日的和与战
  知识链接: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第二章突发难,丰岛炮声
  一、操控朝鲜
  二、丰岛海战
  三、成欢驿之战
  知识链接:甲午战争清朝的武器装备到底如何?
  第三章洒热血,平壤之战
  一、宣战
  二、熊熊燃烧的平壤战火
  三、激战与溃败
  知识链接:历史中有几次“平壤之战”?
  第四章波涛涌,黄海剑戟
  一、海战前的波涛暗涌
  二、犄角雁行阵
  三、步蟾督战,为国激战
  四、炮火不再轰鸣
  知识链接:日俄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第五章鸭绿江,战墙崩溃
  一、排兵布阵
  二、“饮马鸭绿江”
  三、虎山鏖战
  四、鸭绿江防线崩溃
  知识链接:朝鲜与中国历朝历代的关系
  第六章空悲切,旅顺惨案
  一、分兵犯境,金州告急
  二、土城子,战胜的消息
  三、旅顺喋血
  知识链接:日军共给我国带来多少惨案?
  第七章辽东乱,血战威海卫
  一、起来,保卫辽东
  二、殊死搏斗,威海卫之战
  三、覆灭,悲壮的结局
  知识链接:明朝与清朝两场中日之战的过程比较
  第八章再失守,连战连败
  一、牛庄失守
  二、连败,再丢营口、田庄台
  知识链接:湘军与淮军
  第九章丧国权,马关之约
  一、马关条约
  二、见利眼红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人救国运动
  知识链接:中国战败原因
  第十章义军起,宝岛风云
  一、甲午余波,澎湖之役
  二、义军起,与敌斗
  三、新竹争夺战
  四、黑旗歃血,浴血台南
  知识链接:台湾有过多少次被占领的历史?
  尾声:甲午之战影响一、日本的明治黩武与大清的风雨飘摇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前660年,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神武天皇是神话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后裔,其在《日本书纪》中被称作为神日本磐余彦,在《古事记》中则名为神倭伊波礼毗古命。传说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权,为日本开国之祖与天皇之滥觞。继位,这是日本传统纪元的开始。593年,圣德太子为了压制豪族,加强皇权,进行“推古朝改革”,打破了旧的官阶世袭制,制定出一套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十七条宪法》,为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创造了条件。645年6月12日,以大中兄皇子为首的皇室和以中臣镰为代表的一部分贵族,力主改革,效仿中国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他们发动政变,改名大化,颁布诏书,实行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经过一系列改革,日本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从710-784年,因其以平城京为都而称为奈良时代,这一时期日本注意吸收中国文化,佛教迅速传播,多次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中国。
  到12世纪,移居地方的皇室后裔——平氏和源氏势力渐强,关西的豪族依附平氏,关东的豪族依附源氏,形成两大武士集团,并为了争夺权力而展开斗争。直至1167年平氏获胜,首领平清掌握了大权。
  1180年,源氏首领源赖朝利用武士阶层对平清盛的独裁的不满而起兵,于1185年攻灭了平氏,并于1192年被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开始了镰仓幕府时代(1192-1333年)。
  之后的室町幕府时代(1333-1573年),将军权力削弱,各地守护大名割据一方,导致了混乱的战国时代(1467-1573年)。在丰臣秀吉丰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他是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被称为“太阁”。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后病逝。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统治的战国时期,实行了清丈全国土地、没收民间武器、奖励对外贸易和限制天主教的传布等一系列政策。但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关原大战中打败了石田三成的联军,于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并于1615年攻陷大阪城,灭绝了丰臣氏,保证了德川氏政权的稳固,重建由将军直接掌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但是江户幕府一别丰臣秀吉的政策,在1637年颁布《锁国令》,禁止国民同外国贸易和交流产物,从此日本进入了“锁国时代”。
  明治维新:日本强国之路
  日本的“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亦严禁基督教传播。只特许日本人与中国、荷兰人在九州长崎附近的种子岛通商,并允许荷兰人在种子岛长期生活居住。这为影响日本深远的“脱亚入欧”思想的萌发起到了积极作用。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西方列强船只等。在此期间,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要求,并受到幕府军队与西方列强的严厉镇压,最终失败。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1866年7月发动第二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此时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长州藩联合倒幕势力英勇抗击,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军。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明治维新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为甲午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风雨飘摇的大清政府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清朝并没有在一瞬间堕落到底,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甲午战争之前冲突图我们知道,清政府一直自诩为“天朝上国”,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当时北洋水师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到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大基地建成。但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是因为此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准备她在1894年的六十寿诞,将这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供自己“颐养天年”了。
  与因为改革而蒸蒸日上的日本相比,此时的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加上日本国家危机意识一直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必定会不断向外索取,中日已不能避免一战。







上一本:读史入戏:说不尽的中国史 下一本:美国历史通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觉醒的国殇:甲午战争120年祭的作者是袁村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