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说晚清七十年》作者黄磊将通俗历史和学术研究熔于一炉,以学界的新思维、新观点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从晚清到民国的中国近代史,令人耳目一新。《重说晚清七十年》文字通俗、生动、严谨,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充满争议的历史。 目录: 序言 第一章第一次鸦片战争:天朝的衰落和茫然 天朝上国眼中的中西方交往 中西方交往中的“不平等待遇” 鸦片那些事儿 林则徐来了 拿什么保卫你。我的祖国 不知其然下的开战 战争!战争!战争! 第二章太平天国:昙花一现的“人间天堂” 洪秀全的“科举梦” 上帝保佑我们前进 书生带兵,效果不同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序言第一章第一次鸦片战争:天朝的衰落和茫然天朝上国眼中的中西方交往中西方交往中的“不平等待遇”鸦片那些事儿林则徐来了拿什么保卫你。我的祖国不知其然下的开战战争!战争!战争!第二章太平天国:昙花一现的“人间天堂”洪秀全的“科举梦”上帝保佑我们前进书生带兵,效果不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天国中兴,唯靠“二成”日暮余晖,天国陨落难道这就是“小天堂”晚清第一牛人——曾国藩第三章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的沉沦与挣扎再一次强硬对外“修约”名义下的战争最郁闷的两个人政变:晚清女主的登场第四章洋务运动:士大夫的强国之路洋务渐兴,国人渐醒顽固派究竟顽固在哪里艰难中的拓荒之举洋务运动与外交政策略评第五章收复伊犁和中法战争:中国并不缺少人才“海防”还是“塞防”目标,新疆一“抬棺死战”左宗棠西南边疆狼烟起中国不败而败第六章甲午中日战争:强壮的蚂蚁。虚弱的大象小日本的野心中国是个弱国吗欲征服中国,必先蚕食朝鲜大局糜烂,陆军溃败晚清海军是如何“炼”成的黄海大战屈辱求和与北洋海军的覆没一场没有谈判余地的谈判第七章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强国梦“公车上书”的真相同是广东人.两条不同路变法之难,难于上青天失之孟浪的变法维新第八章义和团运动:民族主义的洪流慈禧太后与各国列强间的恩怨“扶清灭洋”义和团一场“空前绝后”的战争义和团的“救国行为”第九章清末新政:王朝的最后努力清末新政:维护统治的无奈之举捅破“预备立宪”这层窗户纸利益博弈下的立宪举措载沣摄政枭雄的崛起第十章辛亥革命:新时代来了筚路蓝缕,以启革命大论战:改良还是革命艰难行进中的革命党人铁路国有,人心尽失武昌起义:一场仓促而起的革命袁世凯:窃国者王孙中山的无奈枭雄的胜利附录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十张面孔奕诉:事虽可谋,难与运争慈禧:“老佛爷”的治术与不幸光绪帝:晚清最苦命的皇帝李鸿章:晚清重臣的发迹与凄凉左宗棠:恃才傲物的文襄公张之洞:清流健将的狷介和通达康有为:“南海圣人”的另一面袁世凯:枭雄的谋略与手段奕勖:贪鄙的军机重臣容闳:一个纯粹的爱国者附录二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参考书目后记 从理论上说,一方面交往双方地位不平等,另一方面藩属国要向中国进贡,所以朝贡外交是一种不平等的外交方式。但实际上由于一方面中国基本上不干涉这些国家内政,内政皆由其自主;另一方面每次进贡都有丰厚的回赐,堂堂天朝回赐给他们的财物价值远远高于其所带来的贡品,经常有很多小国家都奔着这丰厚的回赐主动前来,甘当中国的藩属国,而中国所要的仅是一种“万国来朝”的天朝气象。所以双方也就是形式上的不平等,并不对其国家利益造成实质性的危害,这一点远非现在的“山姆大叔”所能比拟。 由于中国数千年来一直都是在朝贡体系下进行中国式外交的,西方人不来也就罢了,来了之后就必须照规矩来——以藩属国自居尊中国为上国,而这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特别对于在18世纪末国力处于不断上升阶段的英国更是难以忍受。再者,对于有“华夷之辨”的中国来说,这些洋人来自蛮貊之邦、不识礼仪,根本就不屑于同他们交往,更不要说他们不愿与中国交往。而荷兰等西方小国为了从中国获取经济利益也曾经以藩属国自居,尊中国为天朝上国,这就更加强化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意识。 虽然鸦片战争前中西双方没有建立外交联系,但经贸往来还是有的。 当然,主要还是外国人主动到中国来,从中国购买茶叶、生丝等商品,因为中国是以具有超稳定性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基本上用不着从西方国家进口任何商品,没有同西方国家主动交往的内在需求。 中西方间的经贸联系,早在清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建立。当时初入关内的满洲人没有和洋人打交道的经验,于是就一切依照明朝旧例,允许洋人在漳州、厦门、广州、宁波等地通商。刚开始时双方相处还算比较融洽,但时间长了沿海各省的官僚士大夫日渐发现这群异装异俗的洋人只知道赚钱,对自己最为注重的礼乐教化不感兴趣也就算了,甚至还伤风败俗,做出一些败坏社会风气的事情。 因为这些洋人来到中国后,带来了洋装、洋楼、洋教堂;带着自己衣着露的女人公然在大街上抛头露面;不遵循“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做亲呢姿态;将中国的传统礼俗看做是野蛮行为。洋人的这些举动让清朝的统治者们感到极为不安,这自然电就影响到了洋人的对华贸易。 1757年,乾隆帝一道谕旨将所有洋人全都赶到广州、澳门,这一举动让欧美商人目瞪口呆、疑惑不解。因为当时江西、安徽的茶叶原本直接运到宁波、厦门就可以出口,而现在却只能运到千里之外的广东,如此一来就得多花几倍的路费并且还耽搁时间。欧美商人对于此举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非要跟钱过不去?实际上当时天朝的绝大部分人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只知道赚钱,对礼乐教化一点儿都不感兴趣。 当时在广州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为广州十三行,所谓十三行晟初是指由十三家巨商组成的行会,时间长了不管变成多少家都叫十三行。十三行在当时基本上完全垄断了清王朝的对外贸易,所有进出口货物都必须经过其手。当然,十三行除了与洋人打交道进行对外贸易外,还负责对那些“不识礼仪”的洋人进行教化,既是个经济组织又像个担有重大政治责任的外事机构,有点儿不伦不类的感觉。 这些洋人被皇帝的一道圣旨赶到广州后,行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夏秋两季是做买卖的时候,这时洋人可以住在十三行,但是买卖做完之后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不允许留在大陆:此外他们在十三行居住时不允许随便出游,每个月逢八(初八、十八、二十八)可以由专门的人带到河南“花地”游玩一次;此外还不准他们带兵器入广州城(十三行在广州郊区):洋人妇女也不许进广州城,以防洋人“盘踞之渐”。洋人就这样在广州过着他们的小日子。P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