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历史碎片


作者:安子     整理日期:2014-05-28 10:47:29

 笔者埋头故纸堆,翻找老报纸,从清末民国的《时代》周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老报纸、老杂志里,找出了一片片与众不同的中国历史碎片,将这些来自外媒的历史碎片原汁原味地翻译出来,拼出了一幅“西洋镜”里的历史画卷。在外媒看来,当时的中国,是那样的新奇,那样的莫名,那样的古怪。本书所记载的,是外媒眼里的市井民情、王侯将相、中国人物、经济态势;是逃跑的太后、迷信的军队、窝囊的皇帝、贿选的总统……<br>
  作者简介:
   安子,原名薛宁,作协会员。多年来致力于历史的研究,曾出版《中统特务实录》《军统特务实录》《76号特务实录》等多本畅销书,在多种报纸杂志开设专栏。<br>
  目录:
  市井民情大杂烩   1
  皇城里的那点事   15
  外媒眼中的中国政局   31
  海外记者笔下的中国战事   61
  酷爱作秀的王侯将相   77
  晚清民国经典人物   87
  紫禁城内乱   127
  全国上下硝烟弥漫   149
  中国近代教育微镜头   185
  晚清民国经济态势   195
  晚清民国外媒评说   205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在《出使中国》中这样描写大清百姓:“他们穿着小亚麻布或白洋布做的衣服,非常脏也很少洗。他们从来不用肥皂,很少用手绢,他们随地乱吐,用手擤鼻子,用袖子擦鼻涕,或把鼻涕抹到身边的任何东西上。我甚至看见过鞑靼人让仆人在他的脖子里找虱子,那东西咬得他难受!”<br>
  1855年,道光的侄子爱新觉罗?奕山调任黑龙江将军,1858年5月28日,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下,奕山与沙俄代表穆拉维约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描述了这样的情形: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此条约将中俄两国边界线由外兴安岭南移至黑龙江以北,以至于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俄国吞并。<br>
  1858年10月23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新闻专稿,写的是在《天津条约》签订后法国公使葛罗和他的卫队初探长城、路遇清国骑兵的一段经历:这些在首都门户安营扎寨的清国士兵们,竟然对自己的国家一直与英国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根本不知晓。至于广州事件、大沽海战、停战协议在天津签订,所有这一切都不知道。这些清国骑兵没有弓箭,但每个人肩上背着一杆粗糙而又落后的火枪。在各自的弹夹里除了子弹还有一些小小的铅块。这些士兵们每个人的长筒靴内都插着烟斗和扇子……<br>
  1860年初,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皇家工兵上校戈登被派遣到中国,参与进攻北京。10月8日,戈登参观了被法军占领的圆明园(10天后被焚烧)。他在日记中这样记载:“你很难想象这座皇家园林是如何的壮观,更无法想象那些法军将这个仙境般的地方蹂躏到何等骇人的地步,太遗憾了!清国皇帝的龙座所在的宫殿全部都镶着雕塑精巧的乌木。殿上的精美瓷器、钟表和装着木偶的八音盒,金银器皿、鎏金佛像、还有堆积如山的五彩丝绸与刺绣着实让人眼花缭乱。这里的豪华与文明的气象完全与你看到的温莎宫(英国女王的一座行宫)不相上下。而法军却以狂暴无比的手段把这一切摧毁了。法国官兵将大批量的丝绸装载到大卡车上运走,装不下的都纵火焚烧了。”<br>
  1860年12月10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新闻专稿,记述了外国记者在清国看到的犯人行刑时的场面:“明晃晃的钢刀闪过之后,犯人的头颅被刽子手踢到广场的一个角落,而躯体则被抛在另一个角落,鲜红的血同时从两处流淌。我们挤进人群时,刽子手已经斩首了二十名凶犯,他们的血在围观的人们脚下流淌,形成大滩的血泊,血泊里还混杂着死者的头发。浓浓的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据说一天内斩首三百人的情形很是常见。”<br>
  1860年12月10日,《纽约时报》发表新闻专稿《清国名城广州游历记》,其中对于东方人的食宿习惯更有详尽的描写:“由于东方人都在傍晚7点钟吃晚餐,我们刚一上岸,主人就宣布要开饭了……当我们终于从餐桌旁起身时,已是晚上10点钟了。广州的晚餐可真要命,不到就寝时间你难以离开餐桌,而且在肚子非常饱的情况下,要站起身来也的确是个考验,尤其是当你已经吃了十几道不同的菜,品尝了主人家所有品牌的酒,并且一晚上都在不断吸烟的情况下。对此,广州人起了个很好的名字,叫‘消夜’。”<br>
  1860年,开始有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并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纽约时报》记者在对广州的新闻专稿中写道:“这些清国的僧侣们,不管我在哪里碰到他们,他们的面容看上去都显得衰弱和憔悴,这大概要归因于他们长年累月盘腿静坐的生活习惯,以及他们只能得到很少的食物,并且只是大米。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吃肉的。我注意到他们有很多人都留着长指甲,有些甚至有四英寸长,这看上去很令人恶心。”<br>
  1863年4月26日,《纽约时报》发表述评,题为《英国鸦片贩子力阻清国禁烟》,文章开头痛斥“文明世界”的罪恶:“这场可耻的战争让文明世界在远东获得了贸易上极大的便利,而大清国却丧失了她控制毒品进入其国境的全部国家权力,尽管她它是那样的痛恨鸦片。以前的大清国上上下下都充满了战斗的精神,拥有较强的国防实力,而现在,毒品令它显得多么孱弱。整个国家的财政在急剧缩减,对外贸易也一直保持着高额的逆差。”<br>





上一本:人民公社化运动纪实 下一本: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碎片的作者是安子,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