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人文通识课Ⅰ:古典时代


作者:罗伊·T·马修斯     整理日期:2014-05-12 09:41:47

本书自1992年第1版出版以来,获得了多项图书大奖,以其材料丰富、观点鲜明、结构编排合理成为流行至今的人文通识标准教材。本书的编写始终秉承一个宗旨,即在历史解读的框架内为读者提供一种有关文化表达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这一宗旨将帮助读者运用不断提高的历史眼光来丰富和加深他们自己对当今世界的最新见解,以鼓励他们投入到对未来的积极建设之中。
  本册共6讲,主要范围是从史前到罗马帝国晚期的古代世界。按照时间顺序,本册首先介绍了近东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及尼罗河文明,然后讲述了希腊文明从萌芽到巅峰再到衰落,被后继崛起的罗马征服并吸纳,而罗马帝国文明又是如何被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所征服。作者为我们展演了人类从洪荒时代到希腊-罗马与犹太-基督教这两大西方文明传统汇流的气势磅礴,让我们回顾了古代世界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检视了西方人文传统的根源。         
  作者简介:
  罗伊·T·马修斯(RoyT.Matthews),美国密歇根大学荣休人文与历史教授。
  德维特·普拉特(DeWittPlatt),美国密歇根大学荣休人文与历史教授。
  托马斯·F·X·诺布尔(ThomasF.X.Noble),美国圣母大学历史教授,美国天主教历史学会主席,研究领域为古代鱼中世纪时期。卢明华,原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对外关系。
  计秋枫,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
  郑安光,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专业副教授。
  目录:
  简目
前言
导言为何学习文化史?
人文知识入门:如何理解艺术
第1讲史前文明和近东文明
第2讲爱琴海文明:米诺斯人、迈锡尼人和古风时代的希腊人
第3讲古典希腊文明:希腊时代
第4讲希腊化时代的文明和罗马的兴起
第5讲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兴起
第6讲罗马帝国文明和基督教的胜利
出版后记
细目
前言
导言为何学习文化史?
人文知识入门:如何理解艺术简目
  前言
  导言为何学习文化史?
  人文知识入门:如何理解艺术
  第1讲史前文明和近东文明
  第2讲爱琴海文明:米诺斯人、迈锡尼人和古风时代的希腊人
  第3讲古典希腊文明:希腊时代
  第4讲希腊化时代的文明和罗马的兴起
  第5讲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兴起
  第6讲罗马帝国文明和基督教的胜利
  出版后记细目
  前言
  导言为何学习文化史?
  人文知识入门:如何理解艺术
  第1讲史前文明和近东文明
  1.1史前文化和早期文化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金属时代
  1.2文明的兴起:美索不达米亚
  苏美尔、阿卡得和巴比伦诸王国
  文明的摇篮
  1.3尼罗河文明:埃及
  三千年的延续和变化
  对永恒文化价值的探求
  1.4美索不达米亚帝国和埃及帝国的继承者
  亚述人
  新巴比伦人
  米底人和波斯人
  文化关键词
  批判性思考提问
  第2讲爱琴海文明:米诺斯人、迈锡尼人和古风时代的希腊人
  2.1序幕:米诺斯文明(公元前3000—前1100年)
  2.2开端: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900—前1100年)
  米诺斯克里特和迈锡尼的技术
  2.3希腊的黑暗时代
  2.4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前479年)
  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希腊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古风时代的技术
  2.5希腊天才的涌现:对形式的把握
  宗教
  文学
  哲学和科学
  建筑
  雕塑
  文化关键词
  批判性思考提问
  第3讲古典希腊文明:希腊时代
  3.1内外事务:战争、和平和马其顿的胜利
  希腊时代的诸政治阶段
  3.2古希腊时代的希腊艺术:追求完美
  戏剧
  音乐
  3.3历史学、哲学、科学和医学
  历史
  哲学、科学和医学
  3.4视觉艺术
  建筑
  雕刻
  绘画
  文化关键词
  批判性思考提问
  第4讲希腊化时代的文明和罗马的兴起
  4.1不断变化的政治框架
  希腊化时代的君主国
  罗马的兴起
  政府的性质
  4.2生活的一般趋向
  妇女的感受
  城市生活
  罗马价值观
  4.3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戏剧和文学
  哲学和宗教
  科学和技术
  建筑
  雕刻
  文化关键词
  批判性思考提问
  第5讲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兴起
  5.1犹太教
  人民及其宗教
  《圣经》
  早期的犹太艺术和建筑
  5.2基督教
  耶稣基督的生平与《新约全书》
  基督徒与犹太人
  基督教与希腊—罗马宗教和哲学
  罗马帝国的基督徒
  早期基督教文学
  早期基督教艺术
  文化关键词
  批判性思考提问
  第6讲罗马帝国文明和基督教的胜利
  6.1奥古斯都元首政治
  元首政治
  罗马治下的和平
  6.2第3世纪的危机
  6.3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改革
  6.4东、西罗马帝国的晚期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东罗马帝国
  6.5基督教的胜利
  天主教的发展
  基督教的隐修主义
  基督教与罗马国家
  6.6罗马帝国的文明
  世俗拉丁文学
  哲学
  科学和医学
  法学
  6.7从世俗到心灵:基督教文学
  基督教的教父们
  教会史
  诗歌
  6.8视觉艺术
  建筑
  雕刻
  绘画和镶嵌工艺
  6.9音乐
  文化关键词
  批判性思考提问出版后记第1讲史前文明和近东文明
  
  本书读者对左图中的两个建筑物,狮身人面像和大金字塔,或许非常熟悉。它们为什么会是这样?说到底,它们已存在了5000年之久。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突出的是历史和传统。这些遗迹有其自身的历史,它们也已融入了西方传统。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因此,本书之所述一方面是讲述我们是谁,一方面是谈论我们所继承的并从中得益的传统如何年复一年地成长起来并不断变化的。
  近两百年来,人们习惯于谈论“西方文明”,在更近一些的时代里,人们习惯于讨论许多构成西方文明的文化。这些术语意味着什么?当人们一开始谈论“西方”时,他们指的是西欧。但西欧乃是那些生存于地中海周围之古代民族和古代文化的产物,而欧洲最终也将其文化输出到了世界的大部分其他地区。因此,“西方”既是一个地区,也是一个概念。从某个角度来说,(civilization)是最大的单位,在其中,每个人都会感到安适。它是一种组织原则,指的是共同的制度、经济体系、社会结构以及跨越时空的价值观。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虽然很朦胧)与狮身人面像和大金字塔的联系。(culture)是比较严格的术语。从一个非常笼统的层面上来说,它指的是高级文化:例如美术和哲学。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它指的是表达和行为的总体,这些表达和行为的总体标明了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一群可以容易辨别的人群之特征。在任何时刻,在任何较长的时间段里,每个文明都包含了许多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和希腊罗马一样,都属于古代西方文明。虽然它们并不一样,但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且都对一个经久的传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1史前文化和早期文化
  人类先于文化和文明而存在。至少在400万年前,现代人类的遥远祖先就已出现在非洲。这是一个很长的时期,但与地球已存在的大约60亿年时间相比,这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已。为了让大家领会这些天文数字的概念,我们来想象一下日历:如果地球在1月1日出现,那么人类祖先大约在8月底露面,而文明和历史则在12月31日午夜前几分钟才开始。
  原始人(hominid或Homo)大约出现在两百万年以前,而现代人的直接祖先智人(Homosapiens)则大约出现在20万年以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的历史是关于人类种族本身的故事。不幸的是,我们关于这些人类的情况知之甚少,认识也是支离破碎。他们是猎手和采集者,居住在诸如洞穴一类的天然庇护所里,没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原始人发明了粗糙的石器工具,使用了火,或许还发明说话——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使他们得以用野兽不会的方法进行沟通。他们最早的工具是非常简单的砍刀,后来是一些用手磨制的石斧、尖顶工具和刮削器,都是小心凿制出来的。双面刀锋流传开来了。原始人和智人度过了(Paleolithicperiod),这个时代大致相当于地质学上的冰川时代(Pleistoceneepoch)。
  旧石器时代
  由于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的一些零星发现,人们对旧石器时代后期几千年的情况稍稍知道一些。智人四处迁徙,跨越了整个东半球,并且最终经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之间的地峡迁徙到了西半球。他们开始使用一些较复杂的工具,如弓箭、渔钩和针线(图1.1)。然而,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人开始用艺术来表达自我。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Altamira)地区和法国拉斯考(Lascaux)及阿尔代什(Ardèche)地区发现了一些冰川时代洞穴画,上面画着驯鹿、野牛、犀牛、狮子和马的形象。这些洞穴画的年代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后期(公元前40000年—前10000年间),它们是人类艺术最早的例子(图1.2)。发现于阿尔代什地区肖维(Chauvet)的洞穴画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而绘制,目前还是个谜;而在阿尔塔米拉和拉斯考发现的那些画,人们推断大致是作为出猎前礼仪和仪式一部分绘制的。艺术家们试图通过绘出众多被箭射中的野兽来确保捕猎的成功。
  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另一种艺术类型见于在奥地利维伦多夫(Willendorf)发现的女性人物雕像(图1.3)。这尊雕像用石灰石做成,没有脸部细节,全身滚圆。臃肿的肚子和丰满的乳房表明,这尊雕像可能是被当作多产多育的象征和母性女神的形象,代表着大自然的创造力。自旧石器时代起,母性女神作为一种神话人物出现在许多古代文化中;仅在欧洲东南部地区的三千多处地方就出土了约三万具用陶土、大理石、骨、铜和黄金制作的小型母性女神塑像。母性女神的至高无上体现在最早的生育神话中,这些神话讲述女性生育和抚养儿女的力量。这尊出土于维伦多夫的塑像凸显乳房、肚脐和象征生育的阴户,它可能是在宗教仪式上用来保佑部落的繁衍和充裕的食物供应。这尊塑像也展示了雕塑者的审美兴趣,他有意识地把女神的手雕刻成放在乳房上,而头发则紧紧地扎成排状。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随着地质学年代的近时代期间最后一批冰川从欧洲移走,人类不得不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中石器(Mesolithic)时代虽然短暂,但却是一个关键的转变点。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进化过程中,狩猎者和采集者变成了种植者和饲养者。由此便开始了(Neolithicperiod)。随着智人变成种植者和饲养者,他们获得了农耕知识,发明了木制工具和其他一些生产技术。他们的石制工具比中石器时代的工具更先进,其中有刀和锤子。在美索不达米亚,除了饲养家畜外,人们还学会了用牲口拉犁耕地,谷物产量大增。在公元前3500年之后,这些新技术难以置信地迅速兴起,使该时代成为我们所知的最富成效的变化时代之一。交通方面的变化包括两项发明:(带帆的和不带帆的)船和车轮——这两样东西大大地推进了贸易、旅行和战争。在营造和建筑方面,发明和利用火窑制砖使建造房屋、庙宇和宫殿成为可能。在家用艺术方面出现了五项新技术:纺织、印染(用动植物染料)、制革、制陶(风干陶器和窑制陶器)和制造油灯。在耕作方面,近东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灌溉系统,诸如小麦、亚麻、小米、大麦和香料等许多新作物开始种植起来。
  现在,人类大踏步地发现新的更迅捷更有效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东南亚、中美洲、部分南美洲地区和近东地区,人类不再进行游牧,而是学会了驯养野生动物。他们学会了如何耕种庄稼,为自己提供了更可靠、更可预期的食物供应,这进而又得以保障了人口增长,并使定居和最终形成城市中心成为可能。这种农业类型的生活至今仍主宰着西方。
  金属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这场革命席卷了近东地区,可能也扩展到了欧洲和非洲。在公元前6000年到前3000年之间,人类也学会了开矿和使用铜器,这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结束和金属时代(AgeofMetals)的来临。公元前3000年左右,艺术家们用铜掺杂锡制造出了一种坚硬的合金——青铜,他们将青铜用于制作工具、武器和珠宝。
  青铜时代(theBronzeAge)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延续到公元前1200年,金属时代的先导是金银铸造技术的掌握。在公元前3500年以后,人们最先从矿石中提炼出了金子和银子,但金银的稀少使其极为昂贵,因而无法普遍使用。最初,只有在近东、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地区才出现了从石器工具向青铜工具的转化。在其他一些地区,尤其是在欧洲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石器依然是主要的工具。即使是在现代世界,石头还有其用途,例如砂浆制品和石杵、磨盘、建材和地砖等。
  在美索不达米亚,一些无名匠人成功铸造出了最早的青铜,这一冶炼传统从该地区传向了埃及、希腊等地。它衍生出一大批新的技术。这一时期的标志是书写术。埃及人将字写在用芦叶压制平整而成的莎草纸上,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则将字刻在陶板上。在埃及,匠人们还率先使用了用动物皮制成的羊皮纸,它比莎草纸更柔软、更经久。随着书写术的发明,史前时代的沉默让位于历史时期的声音。
  其他一些技术改善了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营造方式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在埃及,石块建筑技术兴起了,而在美索不达米亚,用砖块建造的台阶式寺庙成为主要的建筑风格。交通方面也有着长足的进展,运载货物的帆船航行在埃及的尼罗河上,而地中海上则航行着许多木船。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缺少铜和锡。为保证这些金属的持续供应,必须建立复杂的交易纽带和开采系统。在毗邻的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发现了铜矿,但锡很稀少,因为只有在很少一些地方可以开采到锡,一开始在现今的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公元前2500年以后在现今英格兰的康沃尔(Cornwall)。在美索不达米亚,日常家居生活有了长足的长进,许多变化至今还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例如烘烤面包、酿制啤酒、提炼香水等。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制造玻璃和酿制果酒变得很普遍;在埃及,手镜和日晷的发明给人带来新的视野。无论在埃及还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文化都促进了日历的普遍使用。
  铁器时代(theIronAge)开始于公元前1200年,但冶铁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开始了。冶铁技术很快催生了一些与铁或钢相关的新工具,如铁犁、兵器、铁桶、锁和钥匙等。武士们很快意识到,坚硬的铁每次都能摧毁脆弱的青铜。学者们认为,在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之间的一些战争,其结局的确是由哪一方装备了铁制兵器来决定的。
  1.2文明的兴起:美索不达米亚
  文明源自拉丁文中意指“城市”和“市民”的词。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使城市成为了可能。新石器革命依赖于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在那些领域的进展引发了劳动分工、政府、宗教、僧侣阶层、艺术和工艺以及科学。这些因素再加上书写术,便积累成为文明。文明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稍后又出现在埃及(约公元前3500—前3000年)。这两个文明都由国王统治,国王得到僧侣阶层的支持,并与少数一些有教养的精英分享权力。它们的经济以奴隶为基础;它们的社会则是阶梯型的等级制。两个文明都拥有一些精致的宫殿及庙宇,用来行使统治,施行礼仪。
  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希腊词语,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即所谓的“肥沃新月”(FertileCrescent),它起自波斯湾,稍稍偏西北逶迤伸向两条河流之间的地区(大致为今天的伊拉克),再往西通往地中海,然后再沿海岸线向南到达埃及(地图1.1)。这块弧形地带含括了近东地区的大部分可耕地,其间通衢纵横、商旅繁密,大多数早期的文明中心都在其中。在两河流域以西是一片丘陵地带和扎格罗斯(Zagros)山脉,而在它的西面则是辽阔的阿拉伯沙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双子河顺流通入波斯湾,灌溉着一块约970千米长、400千米宽的地区。公元前6000年左右,迁游的人类部族在波斯湾口附近的两河三角洲地带定居下来。
  苏美尔、阿卡得和巴比伦诸王国
  在大约500年的时间里,三个前后相继的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蓬勃发展,它们是苏美尔(Sumerian)文明、阿卡得(Akkadian)文明和巴比伦(Babylonian)文明(参见历史分期表1.2)。诚如历史学家塞缪尔?克雷默(SamuelKramer)所言,“历史开始于苏美尔”。
  苏美尔人的统治者给后世留下了备受赞誉的印象:社会公正、稳定,文化生活丰富。最令人鼓舞的苏美尔国王吉加美士(Gilgamesh,亦译作“吉尔迦美什”)于两河中央的乌尔(Ur)王国第一王朝时期执政(约公元前2700年左右)。他的英勇事迹后来被记载在《吉加美士史诗》()中。后来还有一位著名的统治者乌鲁卡基那(Urukagina)则活动于苏美尔时期临近结束(公元前2350年)之前,他以改革法典和重振经济闻名。但乌鲁卡基那的继位者却不能保持苏美尔的威势,他们的许多城市被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阿卡得人轻松占领了。
  阿卡得人的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350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他们将苏美尔文化融合进他们自己的社会,并将这一混合型文明传播到两河流域以外的地方。根据传说(这些传说与后世希伯来人首领摩西的故事很相似),阿卡得人的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一位统治者萨尔贡(Sargon)出身贫贱,刚一出世就被遗弃在芦苇丛中;但萨尔贡幸存了下来,并在苏美尔人的宫廷中出任高官。出土碑文表明,萨尔贡征服了苏美尔人,在其东部和东北部建立了一个辽阔的帝国。在萨尔贡鼎盛的时期,连遥远的埃及和印度都能感受到他的赫赫声势;但他的继承者缺乏他那样的智慧和手腕,因此无法维持阿卡得帝国。
  巴比伦是美索不达米亚的第三个文明。自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600年,巴比伦人雄踞他们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权力根基,统治了整个两河领域。在他们最成功的军事首领和著名的立法者汉谟拉比(Hammurabi,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治下,巴比伦人达到了其政治和文化的顶峰。
  农业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主导经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不可预测的洪水迫使这里的居民试着通过灌溉系统来控制河流并合作耕种土地。农民们最终开挖了一套复杂的沟渠系统,用以灌溉可能离河道已有一段距离的耕地。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富足的人口也不断增长。村庄很快发展成小城镇——每个城镇的人口从1万到5万不等——四周则是一些小村落和耕田。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开展了起来,由苏美尔人改进完善的轮式货车以及帆船运载着货物往来于美索不达米亚,最终遍布了整个肥沃新月地带。
  到青铜时代开启之时,家庭已经取代部落或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此时的家庭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田地,它们在宗教权威和世俗政权的普遍指导下耕种土地,维修灌溉沟渠。婚姻由父母来安排,婚姻安排中最根本的考虑因素乃是经济状况。根据法典,妇女拥有某些权利,如占有财产等;但是,妻子显然是处在丈夫的权力之下。男子离婚比女子离婚更容易,而同样是触犯道德规范或婚姻法令,妇女受到的惩罚将比男子所受更严厉。最近学界的研究表明,随着美索不达米亚社会变得更加复杂,妇女的地位和角色受到的限制也更严格。总的来说,美索不达米亚的妇女在最初只要遵循对男性族人和丈夫的依附及义务,就能够积极地参与经济、宗教和政治生活;但随着统治者将家庭实践中的父权观念(即父亲主宰家庭)扩展到公共法律领域,妇女们就逐渐丧失了她们相对独立的地位。
  政治结构反映了这种社会制度的秩序和功能。制度的顶端是统治者,支撑他的是一支军队、一个官僚机构、一套司法体系和一个僧侣阶层。统治者通常通过御前会议咨询一些重要首领,而这些重要首领如大地主、富商、僧侣和军事将领等,则组成了社会秩序中的第二个层次。再下面的一个集团由艺术家、工艺匠和小商贩组成。在他们下面的是小土地拥有者和佃农。在社会阶梯最底部的是农奴和奴隶,这些人有的是战争中被俘的人员,有的是因欠债而破产。
  文明的摇篮
  三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相同的地理环境、气候和资源作出反应,它们的文化自然也反映了这种共同的背景。苏美尔人的影响或许是最大的:苏美尔产生了文字书写、阴历、算术体系、医学和科学发现、建筑学创新。但是,这三个文明中的每一个都通过其自身的宗教、文学、法律和艺术深刻影响了其他近东民族。
  在美索不达米亚出土了几千件陶制匾碑,上面刻有苏美尔字体的楔形字符,这些表明,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时已经发明了一种书写形式。随着书写的发明,人们在交流和传递信息时就不再必须依赖记忆、说话和面对面接触了。相反,他们可以积累永久性的知识主体并使之代代相传了。
  最初,苏美尔人需要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记录农业和商业信息以及他们统治者的言行。他们最早的符号是(pictogram),也即一些细心绘制以表示特定事物的图画。接着他们又增加了一些(ideogram),也即画出来表达意思或概念的图画。比如,简单地画一只碗可以用来表示“食物”。随着这些图画变得越来越各具风格,其意义开始从所代表的物体转到了符号本身;也就是说,符号开始代表一个词而不是一个物体。
  稍后,苏美尔的画符人和书写人识别口头词语的发音,借用此前已有的象形符号和表意符号并以之为基础,创造出(phonogram),也即标识单个语音的符号。这些简化了的标准符号最终形成了一套以音节发声为基础的语音书写系统,这套系统组合起来就产生了文字(图1.4)。此后的诸文明对苏美尔文字作进一步改造,将元音与音节区分开来,从而创造出一套基于单个发音的真正的字母表。
  苏美尔人现在能够表达复杂、抽象的概念了,他们的文字系统也能够扩展到其他语言里。阿卡得人和巴比伦人吸收并改进了苏美尔人的字体以记载和保存他们的文学,包括《吉加美士史诗》和汉谟拉比法典。到青铜时代末期(约公元前1200年左右),其他一些书面语言也已存在,但阿卡得—苏美尔语却是近东地区的外交和商务用语。
  苏美尔书写体系被称作(cuneiform),这个词源于拉丁语词cuneus,意为“楔子”。书写人用楔形的芦苇或笔杆将符号刻在潮湿的陶板上,而艺术家和工匠们则手持金属工具将文字刻到石碑或圆形石柱上。这些刻在陶板和石碑、石柱上的楔形文字保存了几千年,为人们了解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苏美尔人、阿卡得人和巴比伦人的宗教虽然各有差异,但却拥有许多共同的基本态度和概念,它们构成了近东信仰体系的基础。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根本信念是:诸神创造了人类为他们服务,神祇处于完全掌控的地位,无能为力的凡人别无选择,只有服从和崇拜这些神灵。恶劣的气候和难以预测的河流使生活显得非常脆弱,诸神也显得任性无常。美索不达米亚人怀有一种模糊的观念,认为死者栖息在一个昏暗的阴间,但是他们却不相信来世之类的东西,也不相信对死者的奖励或惩罚。他们几乎从不把幸福看作是尘世的目标;悲观主义始终是他们宗教和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美索不达米亚宗教有三大重要特征:(polytheistic)——存在许多时常相互争斗的男女众神;(anthropomorphic)——诸神拥有人类的身躯,具有各自独特的性格和特征;(pantheistic)——在自然界和宇宙中到处存在着神祇,总共有几百个。由于美索不达米亚人觉得他们的诸神具有人的形状,拥有凡人们的一切优点和缺点,所以,他们相信诸神像人一样生活着,他们也因此用非常实用的手段来对待超自然的力量。例如,他们相信他们的神祇会举行会议,商讨决定,并命令自然界的诸种力量向凡人们大肆行虐或慷慨赐予。
  美索不达米亚人将诸神分为天神和地神。在这两类神祇中有四个主要的神灵:天神阿努(Anu)、气神恩里尔(Enlil)、太阳神乌图(Utu)、水神及土神恩基(Enki)和母神宁护儿萨格(Ninhursag)。苏美尔人觉得恩里尔似乎是力量最大的神。他赐予了凡人犁和镐,并给人类带来了宇宙间所有的生物,如树、谷物和“需要的一切”。
  典礼、仪式和僧侣是美索不达米亚宗教中绝对关键的因素。尽管美索不达米亚的老百姓可能也参与祭祀事务,但僧侣在所有的宗教活动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他们还控制并管理大片土地,这加强了他们在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权力。僧侣们细心制定并认真遵循典礼和仪式的程序,这些程序写成文字存放在他们的寺庙中。这类祭祀文学不仅教导美索不达米亚人如何做祈祷,也告诉他们诸神的起源、特性和功绩。宗教性的神话和律令组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学的主要成分,也使书写成为其文化中的基本部分。
  流传下来的一些史诗、传说和传奇让后人得以领略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思想,在所有这些东西中,最著名的当数《吉加美士史诗》。在公元前2700年前后当政的吉加美士王见诸许多文献记载,他成为苏美尔人民间传说中一位被大大夸张了的英雄人物(图1.5)。吉加美士的传奇原初很有可能是一部口述诗篇,过了几百年时间才被刻写到陶板上。现存最完整的版本作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它本身依据的是一个大约作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用阿卡得文写成的巴比伦版本。《吉加美士史诗》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以书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影响了近东地区的其他书面文字,但除此之外,它本身作为一种诗歌体表达也价值非凡,堪与后世希腊罗马诸史诗媲美。
  《吉加美士史诗》通过主人公吉加美士国王表达了有关贵族社会中武士生活的一些主题:临危不惧、宁死不屈、重友抑或重色、诸神对凡人法力无边、死亡的结局。最重要的是它谈论了人类追求永生的无望努力。故事一开始讲述吉加美士奢侈和专横的政策逼得他的臣民祈求神灵来解救。一位女神作出反应,用陶土捏出一个天生神力的“野人”,派他来杀吉加美士。但是这个名叫恩奇杜(Enkidu)的野人却被一名妇人的爱情驯化,失去了他原有的纯真,他与吉加美士角力时打成平手,随后结为好友。
  史诗接下去讲述吉加美士在与恩奇杜的友谊和女神伊什塔尔(Ishtar)的示爱之间作抉择。吉加美士因为这个抉择而受到了惩罚:他被迫眼睁睁地看着恩奇杜因患神灵所遣的疾病死去而束手无策。忧伤的吉加美士不得不面对所有凡人都会面临的大限,于是开始寻求长生不老。
  史诗后一部分关于吉加美士寻仙的细节包含了苏美尔人的大洪水传说,它与希伯来人诺亚和方舟的故事很相似。这一段苏美尔人的大洪水传说很可能是后来才添加到吉加美士故事中去的,但它却与故事的叙述结合得天衣无缝,并且也增强了史诗的一大主题:凡间之人终难免于一死。吉加美士从大洪水的唯一幸存者乌特那庇什提牟(Utnapishtim)那里听到了洪水的故事。乌特那庇什提牟告诉吉加美士他是怎样打造了一艘方舟并将动物和家人装上船,洪水是怎样爆发,他怎样从方舟上放出小鸟以探测洪水是否退潮。这位老人随后解释说,诸神对人类的这位最后幸存者深感歉意,于是赐予他长生不老。乌特那庇什提牟拒绝向吉加美士泄露长生之道,但老人的妻子却脱口说出在哪里可以找到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可以让人恢复青春,但也不能保证不死。吉加美士找到了这种植物,但却在他回家的路上把它弄丢了。吉加美士在看到他建造的乌鲁克(Uruk)城时感悟到,人类在凡间所做的业绩就是衡量他们永生的标尺,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吉加美士史诗》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尘世道德伦理的传说。吉加美士的成败折射了所有凡人的生活,吉加美士从一个极端自信、权势赫赫的英雄转变为一个疑虑重重、心存胆怯的人,苏美尔人从这一转变中看到了他们自己。
  美索不达米亚还向世界奉献了第一位著名的文学巨匠恩赫杜安娜(Enheduanna,活跃于公元前2330年前后),一位用苏美尔语言写作的阿卡得诗人。她被她的父亲萨尔贡国王送到苏美尔人乌尔城和乌鲁克城的几座寺庙中当女祭司,在那里,她利用自己的宗教职位和文学天赋来推行其父统一苏美尔人和阿卡得人的政治目标。她作为僧侣编辑了一些歌颂苏美尔和阿卡得诸神的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其中一些已经得到了确认——成为后世诗歌的范式。恩赫杜安娜对苏美尔人的爱情女神伊南娜(Inanna)特别虔诚,她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伊南娜颂歌》()的主题便是这位女神。在这部作品中,恩赫杜安娜将伊南娜歌颂(或提升)为苏美尔诸神中的最高之神,并高度赞扬伊南娜给萨尔贡国王的庇佑——她坚信,父王萨尔贡在执政末期之所以能一举镇压一场大起义,正是由于有了伊南娜的帮助。
  美索不达米亚人制定了希伯来法律之前最公正的法典。关于苏美尔法律的最早记载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050年左右,而苏美尔法律的主旨乃是公正。从最早的时代起,苏美尔的国王们就把公正理解为意味着“正直的事物”——即公平地对待治下的所有臣民并禁止恃强凌弱。这个平等的概念特别运用在诸如债务、契约和地契等经济事务中。
  源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一套最重要的法律是由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创立的。汉谟拉比法典制定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它被发现于保存在一根高2.2米的黑色(stele)上。在石柱的顶部刻着汉谟拉比站在巴比伦和苏美尔的正义之神沙马什(Shamash)面前的图像。与其他一些古代立法者(如摩西)一样,汉谟拉比也从一位神祇那里接受法典。在这两个人像的下方,刻着序言、法律条文和结语(参见图1.6)。序言中列举了汉谟拉比的丰功伟绩,高唱赞歌,同时声明诸神是他建立“法律和正义”的权力之源。结语则告诫未来的统治者执行这些法律,否则将会失败和灭亡。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关惩治犯罪的法律乃基于报复(lextalionis)的司法原则,要求“以牙还牙”,但该法典中又多处规定用相应的赔偿来替代实施同样的伤害。法典涉及了民法和刑法的每个重要领域,包括财产权利、买卖、契约、继承、收养、价格和工资、性关系(在该方面妇女所受的限制比男子更严格)、妇女儿童及奴隶的个人权利等。与美索不达米亚的其他法律一样,汉谟拉比法典只不过是一套复杂的司法体系的一部分而已,因为这套司法体系还包含法官、法庭、司法程序和契约等内容。
  美索不达米亚的科学受该地区多神论、神灵拟人化和泛神论宗教的强烈影响。美索不达米亚人相信,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与他们所信奉之神祇的性格和行为相关。祭司们施行礼仪和祭奠不仅是告慰男女众神以预防其捣乱力量,而且还是在处理一些实际事务,如土地勘测、灌溉工程、治疗疾病和传染病等。因此,美索不达米亚的祭司们也是一些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药品供应商。
  祭司们知道神祇是威力无比、恣意妄为的,因此他们深信,通过观察、研究和计算作为大多数神祇居所的天空,他们就能规避神祇的愤怒。祭司们设想,通过理解日月星辰的移动轨迹,他们就能预见不断降临到民众身上的自然灾害,如洪水、瘟疫和灾荒。公元前3500年前后,苏美尔的祭司发明了一部依据月亮运行确定的日历。在这部日历中,一个“月”等于28天,但一年却分成13个而非12个月。他们随后用这部阴历来设计未来。一旦他们得以计算出了自然界的季节模式,他们就设立了一个庆祝新年的节日,该节日确认了谷物生长季节的结束和下一季节的开端。
  数学或许发端于以下这些需求:丈量和分配土地,建造堤坝,清理土方,给劳工付工资,调控水流。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字系统似乎受他们的重量体系和货币体系之影响,采用60而非100作为其基本单位。我们今天计算角度、分钟和秒源自该系统。后继的一些社会,如巴比伦,以该系统为基础设计了复杂的公式、命题和等式,以帮助店主经营贸易,支撑天文学家测绘天象和制作航海图。
  虽然现存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药物记录只能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但这些保存在石板上的文字表明了在此之前几百年里的一些实践和传统。在这些文字中,作者将疾病与神祇、鬼怪和灵魂等超自然因素联系在一起。同时,这些文字也提及了多种治疗方法,例如用草木和植物提炼的营养液等。美索不达米亚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虽然陈旧,却依据了一套合乎逻辑的步骤。首先,要对病人做检查以确定疾病的特征并建议他如何医治。其次,病人被送到一个医治人那里,医治人将配出一些药物,或打上绷带或石膏。美索不达米亚医学的其他证据出自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记载有医生因其误诊而被拘,被处以罚款或受惩处。随着岁月的流逝,美索不达米亚人对医学所作的贡献慢慢湮灭了。倒是埃及人逐渐被看作是古代时期最成功的行医者并影响了后世的社会,尤其是希腊人。
  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与它的其他文化成分一样,也经历了从苏美尔风格向阿卡得和巴比伦流派的演进。艺术家们的创作采用了许多种形式,如小印章、陶瓷、珠宝、花瓶、(reliefs,即人物和造型雕刻得突出石块平面)和塑像等,也采用了许多种媒介,如陶土、石头、稀有宝石、金、银、皮革和象牙等。出自三个文明的艺术品和工艺品见证了艺术家创作手法的变化和消费者口味的变迁,消费者中既有那些装饰自家房屋的富人,也有一些委托别人雕制塑像装点寺庙的官员。寺庙通常是城市的中心,坐落在高高的山岗上俯瞰其他建筑,它们经常被装潢得富丽堂皇、摆放着许多雕制精美的男女众神塑像。
  苏美尔艺术的一件典型珍品是一个雕制在竖琴音盒上的公牛头像(图1.7)。这位佚名艺术家用黄金叶片和青金石作材料,采用大胆简洁的风格表达出公牛的生气和活力。这种优雅的乐器一般是用在家里和宫殿里,在诗人和说书人吟唱有关英雄历险和诸神权力的颂歌时作伴奏。宗教可能也是变形生灵的灵感来源,这些生灵绘在圆盒前方的四格平面上(图1.8)。
  与精致的雕塑相反,美索不达米亚的建筑往往显得全无灵气,特别是民宅建筑。美索不达米亚的大多数房屋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尽管美索不达米亚人也知道拱门、穹顶和圆柱,但他们并不广泛运用这些东西;他们主要运用基本的(post-and-lintelconstruction),即用两根垂直的立柱加上一根水平的横梁构成一个进门通道。建筑中使用的土砖限制了建造者发挥自己的风格和修饰特性。内部建筑特别平淡,一方面是由于设计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建材不佳。但是,一些用土砖砌成的私人住宅虽然从街面上看去很单调,但从里面看却往往也很生动:每户人家的房屋全围绕一块空旷的院子建造,而房间内部也都作刻意的装潢。寺庙和宫殿的外表有时也用排成图形的彩色釉面砖、马赛克和油漆锥面来装饰,偶尔也用外来进口的石块和大理石修饰。
  尽管许多事情还有待发现,但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似乎是由城墙围绕的,在早期的苏美尔,城墙周长长达8千米;这些城市的一般特征是有一条宽阔的中央通衢大道,大道的一端是宫殿,另一端是寺庙群。城市的中心用城墙护卫着,其宏伟壮观、精心装饰的城门昭示了城市的富庶和强盛。每一座苏美尔城市中最醒目的建筑物是(ziggurat),这是一种由砖块台阶和土坯台体组成的锥形高台,用作公共礼拜中心。锯齿形塔台形状像一座山丘或一条通向天上的阶梯,神祇将通过它降临凡间;也可能这种建筑被想象为诸神的仙山。在一些塔台的顶上建有一座可拾级而上的迎神寺庙。神龛、店铺和官府衙门则建在这座山丘脚下的四周或层层山坡之上。在两河流域的下游平原,锯齿形塔台真真切切地主宰着地面景观,极具象征性意味。一些苏美尔锯齿形塔台上还建有高塔,在犹太人典籍中被描述为高耸入云的通天塔(TowerofBabel)或许正是受了它们的启发。
  在幸存下来的无数锯齿形塔台和寺庙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城,这座塔寺供奉的是月亮神南娜(Nanna,图1.9)。塔台建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底座四角处在一个圆圈的四个点上。中央台阶通往最高的平台,在平台上矗立着主庙。其他一些城市也修建了类似的巨型塔台,希望它们能够让男女众神高兴,期盼河流能善待人民,也祈祷生命不断延续。因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中心主题是体现在这些锯齿形塔台中的。





上一本: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 下一本:美国、俄国和冷战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人文通识课Ⅰ:古典时代的作者是罗伊·T·马修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