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一个什么人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为什么会提出为曹操翻案?其一生功过究竟该如何评说?为什么毛泽东会与曹操心心相印?其间蕴含什么历史经验教训? 本书为曾经宦海、遍阅史书的历史学者朱永嘉先生沉潜三十余年大陆出版的第一部专著,是书以《三国志?武帝纪》为主线,鸠集各种史料,从毛泽东读史的视角,围绕东汉末年的社会情形与局势,细细解读三国著名历史人物曹操及相关人物和事件。作者设身处地,沟通古今,思考深远,饱含历史经验和思想、政治智慧。 作者简介: 朱永嘉(1931— ),历史学者,前上海市委常委,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早年师从谭其骧、周予同等文史名家。著有《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刘邦与项羽》,注译有《明词汇刊》、《吕氏春秋》、《唐六典》《春秋繁露》等古籍约五百多万字。 同类书 易中天《品三国》、王晓磊《卑鄙的圣人》、李零《丧家狗》 目录: 论曹操(上篇) 一、关于《三国志?武帝纪》的一些情况 (一)五九年为曹操翻案的由来 (二)碣石山究竟在哪里 (三)卢弼给曹操贴了不少大字报 (四)关于陈寿其人与其所著的《三国志》 (五)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 (六)曹操写的自传——《让县自明本志令》 (七)卢弼与《三国志集解》 (八)卢弼那几张大字报究竟说了什么 (九)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二、曹操的青年时期及其镇压黄巾起家 (十)曹操的出身及其父、祖 (十一)青少年时代的曹操 (十二)许子将的月旦评和他对曹操的评语论曹操(上篇) 一、关于《三国志?武帝纪》的一些情况 (一)五九年为曹操翻案的由来 (二)碣石山究竟在哪里 (三)卢弼给曹操贴了不少大字报 (四)关于陈寿其人与其所著的《三国志》 (五)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 (六)曹操写的自传——《让县自明本志令》 (七)卢弼与《三国志集解》 (八)卢弼那几张大字报究竟说了什么 (九)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二、曹操的青年时期及其镇压黄巾起家 (十)曹操的出身及其父、祖 (十一)青少年时代的曹操 (十二)许子将的月旦评和他对曹操的评语 (十三)曹操初试锋芒 (十四)曹操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 (十五)黄巾军是怎么起来的 (十六)关于太平道的源流 (十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三、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十八)东汉末年政治局势的混乱 (十九)曹操起兵前后的因缘关系 (二十)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二十一)宦官与外戚自相残杀——东汉政权的瓦解 (二十二)董卓进京 (二十三)曹操为什么要自京师逃跑 (二十四)“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二十五)“捉放曹”的由来 四、起兵讨伐董卓 (二十六)己吾起兵 (二十七)讨伐董卓 (二十八)董卓迁都与曹操初战失利 (二十九)曹操的慷慨陈辞 (三十)关东诸首领如何忙于内讧 (三十一)董卓在长安的胡作非为 (三十二)袁绍取冀州 (三十三)曹操攻击黑山黄巾 (三十四)董卓被杀与吕布东奔 五、曹操的实力逐步壮大 (三十五)曹操与青州黄巾 (三十六)曹操如何在关东军阀混战中谋划立足之地 (三十七)曹操与陶谦之间的战争——为报杀父之仇 六、曹操攻灭吕布、袁术的战争 (三十八)曹操与吕布的首次交手仗 (三十九)刘备接替陶谦领徐州牧 (四十)曹操面临的选择——先巩固兖州,还是先取徐州 (四十一)长安乱,汉献帝只能逃亡 (四十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四十三)刘备投奔曹操——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四十四)曹操在南阳打了一次败仗 (四十五)袁术的称帝及其失败 (四十六)曹操再战张绣 (四十七)吕布的失败及其为人 七、官渡之战前双方的形势 (四十八)善待降人 (四十九)袁绍消灭公孙瓒的战争 (五十)官渡之战前袁、曹双方的形势 (五十一)东征刘备 (五十二)关羽与张辽——说一下如何为人与如何考察人的问题 八、官渡之战 (五十三)袁曹在官渡的前哨战——白马之战 (五十四)两军对峙,后勤保障是胜负的根本所在 (五十五)袁绍所以失败的教训 (五十六)官渡之战后促使袁绍集团走向终点的内因 九、曹操平定河北袁绍集团 (五十七)官渡之战后袁绍集团在北方的变化 (五十八)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内政的变化 (五十九)在新形势下,曹操的战略选择 (六十)攻占冀州 (六十一)曹操破邺以后的各项政策措施 十、平定三郡乌丸 (六十二)关于三郡乌丸的问题 (六十三)《整齐风俗令》 (六十四)曹操处理并州高幹的问题 (六十五)曹操北伐三郡乌丸 (六十六)曹操平定三郡乌丸后的诗作 十一、给曹操前半生的为人行事作一个小结 论曹操(下篇) 一、曹操中央权力的加强 (一)献帝迁许及董承事件 (二)拥曹、拥汉与中间派 (三)曹操与祢衡——击鼓与骂曹 (四)罢三公,置丞相与杀孔融 二、曹操占领荆州 (五)曹操南征刘表 (六)刘表其人其事 (七)荆州集团对曹操的态度 (八)刘表的继承人问题 (九)刘琮投降曹操 三、孙刘联盟与赤壁之战 (十)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十一)刘琮投降以后刘备的处境 (十二)东吴孙氏的起家 (十三)赤壁之战的预备 (十四)曹操应对孙氏在江东崛起之方针和措施 (十五)孙刘联盟抗曹的酝酿和实现 (十六)赤壁之战 四、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对内政策 (十七)赤壁之战以后的形势 (十八)曹操的《求贤令》与《让县自明本志令》 (十九)以曹丕为五官中郎将 五、赤壁之战后关中汉中的情况 (二十)关于汉中张鲁的五斗米道 (二十一)关中变乱的平定 (二十二)关于刘焉刘璋在四川的经历 六、曹操专权及其与吴、蜀的战争 (二十三)曹操称魏公 (二十四)濡须口之战 (二十五)刘备入主益州及其性格特征 (二十六)魏国公礼仪上的升级与汉皇后伏氏的结局 (二十七)曹操攻张鲁,汉中得而复失 七、曹操之死及其诸子之间的关系 (二十八)父子兄弟之间——曹操与曹丕、曹植 (二十九)曹操之薨下篇 (二十八)父子兄弟之间——曹操与曹丕、曹植 我想先讲一下曹操的家庭生活,有记载可查的曹操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在武帝世诸王传是讲二十五男,数一下名字只有二十三人,从其他记载看,还有其他儿子,除了儿子以外,他有多少个女儿那就没有具体记载,从文字记载上看他确也有一些女儿,估算一下,他的子女至少在三十到四十左右。这么多小孩子,对曹操而言实在也是一个苦恼事,有多少夫人生这么多儿子呢?武帝世诸王传记载生子之诸夫人有十三位,地位有高低,地位高的称夫人、昭仪,地位低的称姬,一家子那么多妻妾,如何相处,曹操的家庭生活也实在是一件苦恼事。曹操临终时,最放不下的是少妻与少子。陆机的《吊魏武文》中讲到曹操临终时,曾对着曹植“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陆机是西晋初年的人,离曹操的时代不远,此语当可信。姬女,指他的女儿高神公主,季豹,是沛王豹,季是末梢头儿子,四子,是指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人,皆是卞皇后所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曹操拉着小女儿及指着未成年的季豹,对曹植他们说你们四个人,今后要好好照料这二个小弟小妹,让你们辛苦了。儿女太多了,少妻幼子,在他死的时候放不下啊!托付给自己成年的儿子照料他们。这个托付可靠吗?靠不住。即使是同母所生,曹丕与曹彰、曹植之间都如仇人一般勾心斗角,何况非同母所生呢?环夫人所生的曹冲,史称其:“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这个小孩子聪明,“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可见兄弟之间的亲情,被王位继承权的竞争对手的关系所取代。它反映了在权力顶峰,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因权力结构的矛盾而被异化。 曹操是一个诗人,感情生活也应该是很丰富的。再观察一下曹操的夫妇关系,《三国志?后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 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脩。子脩亡於穰,丁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节。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初,丁夫人既为嫡,加有子脩,丁视后母子不足。后为继室,不念旧恶,因太祖出行,常四时使人馈遗,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来送去,有如昔日。丁谢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其后丁亡,后请太祖殡葬,许之,乃葬许城南。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这一段记载,还是合乎情理的。曹脩死于曹操打张绣,因曹操纳张济妻,导致张绣降而复叛,曹操二子被杀,曹脩是其中之一。丁夫人失子之痛也是人之常情,曹操几次造访丁夫人,得不到谅解,才决绝,立卞夫人为皇后。《三国志?邓哀王曹冲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文帝常言:‘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孝廉,即指曹脩,曹操的长子。仓舒是曹冲的字。可见曹操在曹脩与曹冲之死上,痛失爱子的心还是真切的。丁夫人在儿子曹脩去世以后的表现,是一个人精神受刺激以后反常的表现,曹操还是抱体谅的态度。再说卞后这个人,还算是识大体的。《三国志?卞皇后传》云: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从这段叙述看,卞后这个人还能与曹操一起共患难。董卓之乱,曹操孤身离开洛阳,她也能在洛阳坚守,很不容易,让自己承受风险,掩护了曹操在关东起兵。能抚养曹操无母诸子也不容易。曹丕立为太子,她喜怒不形于色,实际上忧虑多于高兴。她知道曹彰、曹植与曹丕虽然都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对他们之间为了争夺王位的你死我活的争斗当然不会愿意,自己也无法介入并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所以才会有“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 卞后的三个儿子曹丕与曹植、曹彰为了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分成二派,曹彰支持曹植,而曹操虽然在建安十六年时,以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为丞相副,但这只是一种暗示,太子的地位长期没有明朗,而曹操在一个时期又特别喜欢曹植,那么朝臣自然亦分成二派,有的支持曹丕,有的支持曹植,二派之间明争暗斗,许多人便丧命于这场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中。当然最终是曹植失败了,曹丕胜利了。曹彰是支持曹植的,为此死得不明不白。曹植的《七步诗》多少反映了这种争夺的可悲可哀。其云: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按此诗见于《世说新语》,六朝文中如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便称:“陈思见称于七步。”此类故实当时很难见于曹植的文集,世传此诗当亦不假,也比较真切的反映了曹丕、曹植兄弟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云: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曹操喜欢曹植,不仅是他的文才,曹操出征时,曹植常随侍在身旁。建安十二年,曹操征三郡乌丸时,曹植随行,那一年他十六岁,在明帝太和二年(公元二二八年)时,三十七岁的曹植上《求自试表》有“北出玄塞”之句,便指此行相随于曹操。建安十三年,曹操征刘表,刘琮降,取荆州之襄樊,曹植从征。他的《求自试表》中有“臣昔从先武皇南极赤岸”之句,这赤岸也就是赤壁。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关中及陇西时,曹植亦随军西征,《求自试表》中有“西望玉门”之句。《离思赋》的序中,亦明言:“建安十六年,大军西讨马超,太子监国,植时从焉。意有怀恋,遂作离思赋云。”从建安十三年到十六年,这几年曹植一直在曹操身边,出征时随军从征。建安十九年,曹操征孙权时,封曹植为临淄侯,让曹植在邺城留守,那个戒令:“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这实际上是对曹植作进一步考察,在曹丕与曹植之间,选谁为自己接班人,这时曹操尚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而这个举棋不定,也正是周围人投机博彩的好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博彩投机的不是别人,是大商人吕不韦,他把这个问题说得最赤裸裸。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一看到秦国在赵为质的子楚,便认为他是“奇货可居”。《战国策》载其与父对话,称吕不韦“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主定国之利几倍?’曰:‘无数。’”可见吕不韦把资助子楚回国作为投资获利的事来做。故曹操在曹丕与曹植二个人之间确定谁是继承人举棋不定的时候,在他周围的人看来,正是政治投机的好时机。故当时亦确实有一些人与曹植结伙,希望曹植能够接掌曹操的权力。曹操也确实征求过一些人的意见,有支持曹丕的,也有支持曹植的。如曹操问过贾诩,其本传称: 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贾诩回答得比较巧妙,没有直接讲该立谁,而是间接讲了袁绍与刘表的教训,意思很明白,话又不挑明,没有与曹植结怨。这件事应是在建安二十年左右,正式立太子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在此之前曹操始终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崔琰也是曹操征求意见的对象之一,为什么要听取崔琰的意见?一方面崔琰是冀州地区士大夫的领袖人物,另一方面他与毛玠二个人为东曹掾,负责官吏的选拔,即“典选举”,曹操通过崔琰可以了解在继承人问题上的舆情。《三国志?崔琰传》云: 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曹操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密函征求过不少人的意见,贾诩是面谈,用喻指的办法,让曹操去体会,原因是怕得罪曹植身边的人。而崔琰与曹植有间接姻亲关系,公开以露板的方式支持曹丕为继承人,那当然得罪了在曹植身边抱大腿的群体,借抱大腿跟人谋利的人古往今来都有,其结果往往是害人害己,得益于一时,受害往往是终身遗憾。为什么?天意难测啊!建安十七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为丞相副,那时曹丕似乎已被确定为交接班的继承人,故曹操出征时,一般都以曹丕留守京城,而建安十九年曹操征孙权时,以曹植留守邺城,并发了前面已提到戒慎曹植的令文,显示了曹操有更换交接班继承人的意图,为曹植造舆论的人自然迎势而上,在曹植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讲到在曹植左右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