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梳理中国历史上41个盛世,着重描述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元嘉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咸平之治、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等13个盛世景象,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活诸方面,并深刻剖析每一个盛世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当今盛世中国的参照比较。这一系列历史之镜,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也有不少令人扼腕的教训值得吸取。为当今中国高层决策者们的调研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作者简介: 冯敏飞,福建泰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鼠品》《红豆项链》《兵部尚书佚事》《裁员恐惧》《京城之恋》,散文集《人性自然历史》及随笔《历史上的60年》等。 目录: 开篇话:追问历史盛世 第一章成康之治:儒家最向往的时代 第二章文景之治:无为而治 第三章昭宣中兴:战争与和平 第四章光武中兴:天地之性人为贵 第五章明章之治:儒学最盛 第六章元嘉之治:乱世奇葩 第七章开皇之治:开千秋之基 第八章贞观之治:辉煌炫目 第九章永徽之治:巾帼崛起 第十章开元盛世:全盛时节 第十一章咸平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 第十二章永乐之治:耀武扬威 第十三章康乾盛世:回光返照 结束语:追求新的盛世开篇话:追问历史盛世 第一章成康之治:儒家最向往的时代 第二章文景之治:无为而治 第三章昭宣中兴:战争与和平 第四章光武中兴:天地之性人为贵 第五章 明章之治:儒学最盛 第六章 元嘉之治:乱世奇葩 第七章开皇之治:开千秋之基 第八章贞观之治:辉煌炫目 第九章永徽之治:巾帼崛起 第十章开元盛世:全盛时节 第十一章咸平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 第十二章永乐之治:耀武扬威 第十三章康乾盛世:回光返照 结束语:追求新的盛世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历代盛世一览表盛世的文学表达 杨少衡 那天我与冯敏飞在省文联会议室外匆匆一见,我告诉他正在读《中国盛世》文稿,如果没有任务的话,那么这会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此语脱口而出,却是心言。 所谓“任务”乃是半开玩笑,乃是指的是冯敏飞请我读他这部作品,希望我能写点东西。我一看厚厚一大叠书稿,且是谈论历史的著作,顿时感觉有压力,因为自知对这一盛世的文学表达 杨少衡 那天我与冯敏飞在省文联会议室外匆匆一见,我告诉他正在读《中国盛世》文稿,如果没有任务的话,那么这会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此语脱口而出,却是心言。 所谓“任务”乃是半开玩笑,乃是指的是冯敏飞请我读他这部作品,希望我能写点东西。我一看厚厚一大叠书稿,且是谈论历史的著作,顿时感觉有压力,因为自知对这一领域了解有限。近年来我曾陆陆续续读过冯敏飞的一些作品,知道他著作颇丰且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道路,勤奋执着地写作,但是直到阅读这本书,我才对他在历史方面的研究与创作产生强烈印象。我注意到,在《中国盛世》之前,冯敏飞已经写过《兵部尚书轶事》、《历史上的60年》、《京城之恋柳永回忆录》等作品,有小说,有散文,多方位涉猎历史,这些作品在本书中都有提及,只是我此前了解不深。我基本上只写小说,以往阅读也以小说为主,其他方面的作品读之不多,《中国盛世》于我是另外一种阅读体验,这一体验无疑格外新鲜,我没想到居然还非常愉快,实是出乎意料。 我感觉《中国盛世》选择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视角。冯敏飞以盛世为纲展开描述,梳理了我国历史上41个特定时期,着重描述“成康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13个盛世,其他有盛世之誉的历史时期亦一一述及。冯敏飞在《中国盛世》开篇话里充分解释了盛世概念以及他所作的取舍选择,表明了他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足以让人信服。历史上一个个辉煌盛世一向令国人自豪,大家都想了解、认知,冯敏飞把它们集中起来,使其连辍映衬,形成一部盛世大全,无疑价值独具。据我了解,以这个视角将这么多个历史时期联系起来予以完整描述,此前还没有人这样做过,冯敏飞这本书具有开创意义,十分难得。这部大作描述历史,实有感于当下。当下是个什么时期?若干世纪之后,如果有另一位冯敏飞再来写一部《中国盛世》,毫无疑问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将进入那一部著作,这是客观而论。我们都是当今时代的见证者,我们亲历了数十年来身边的巨大发展,无论还存在多少现实问题,历史总是从更高的视角进行观照和比较。读一读冯敏飞这部著作,了解一下他呈现给我们的41个盛世,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当下,这也是此书一大价值所在。 冯敏飞的《中国盛世》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创造工程。我想象冯敏飞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的状态,他在此间的跋涉某种程度上实有如攀登珠穆朗玛。这本书内容广博,中华文明史中的41个兴盛年代书中全面涵盖,不失之缺漏,而其中每一个重要年代又都分别展开,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角度加以描述,突出该时代的特点,又兼顾种种方面。如此众多的内容要妥帖地在一本书中表现出来,需要对资料的熟悉和把控,更需要叙述技巧的独到,这就是创造力。我感觉《中国盛世》虽内容浩繁,却讲述从容,脉络清晰。历史与生活本身常常是一团乱麻,冯敏飞要告诉人们的东西如此之多,其枝蔓缠绕纠结,稍不留神就会失去控制,说者越讲越杂,读者难理头绪。冯敏飞处理这团乱麻游刃有余,他抓住了叙述的脉络与节奏,无论全书的脉络,还是书中每一个时期的脉络,在他笔下都清晰明了,让读者能够得其要领,跟着他行进。尤其应当提到的还有冯敏飞在描述历史时写了大量细节,例如写汉光武帝刘秀与洛阳县令董宣的故事: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人,被公主藏匿保护,董宣布置监视,在公主带家奴出门后拦车,抓住家奴当场正法,公主认为受到欺负,向刘秀告状,刘秀生气,要打死董宣。董宣说:“如果放纵杀人,怎么治理国家?”以头撞柱要自杀,刘秀忙叫人拦住,改要董给公主磕头道歉,董宣不肯,刘秀命人按住他的头往下磕,他双手撑地,死不肯磕。最后刘秀放了董,还奖励30万钱。这个故事细节之生动,表现力之强大,令我读之难忘。类似的故事与细节在《中国盛世》里随处可见,通过它们,冯敏飞让历史变得血肉丰满,鲜活可感。以我感受,这本书读来愉悦,与其包含了丰富的故事细节关系颇大。一本谈史论道的书很容易让我这种非历史研究者的读者感觉疲乏,我猜想如我这样的读者当不在少数,大约可称我们为“广大读者”。冯敏飞充分考虑了“广大读者”的认知和接受水准,他在努力准确严谨地描述历史之际,也用大量的细节给了我们更多的感受空间,让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历史当作故事来读,从中感知前事,接受教益。 作者系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小说家。开篇话:追问历史盛世 1 中国人有着非常强烈的、近乎于膜拜的“盛世”情结。在电视综艺节目、书画展名称、房地产开发项目以至百姓家门口的对联中,随处可见“盛世”字眼。 那么,什么叫“盛世”? 似乎不用说也明了。可是稍微认真一想,我觉得心虚。习惯性地翻查权威工具书,《辞海》(1979年版,包括其增补本)、《辞源》(1983年版)居然都付之阙如,好不扫兴! 2 台湾作家柏杨“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令我十分景仰。他的《中国人史纲》,我通读过三遍。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三个黄金时代,一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二是唐朝近一半时代,再就是17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70年代。对于第三个黄金时代,柏杨评述道 第三个黄金时代,带给中国的不是第一个黄金时代那种澎湃的学术思潮,也不是第二个黄金时代那种英雄们气吞山河的气概,而仅仅是一百年的和平与秩序。这本是人民最低的要求和政府最低的功能,但它在中国已绝迹了很久。比起明王朝和更早的蒙古帝国统治时代,这一百余年间的中国人民,好像活在天堂。 第三个黄金时代的最伟大的成就,在于满州人的清政府为中国开辟了广袤的疆土。东汉西汉两个王朝和唐王朝都曾经为中国增加了一百七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但不久就失去。而清政府为中国增加的领土,几乎是从明王朝承袭下来的中国领土的三倍。 我在《历史上的60年》一书引用以上第二段,但紧接写道 原来如此!仅仅和平与秩序就可以称之为盛世,那么监狱也堪称天堂了。再则,对说话写文章不满意的百姓都要滥杀,这是什么样的“和平与秩序”? 17世纪80年代至18世纪70年代,在任皇帝为康熙、雍正、乾隆,被有些历史学家誉为“康乾盛世”。 《历史上的60年》出版不久,我从柯平的《都是性灵食色:明清文人生活考》一书读到这样一段文字 随园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周边不设围墙,这无论在当初或今天都称得上是惊世骇俗。想想看,好几万身家的财产,全家男女老少奴仆僮婢数百人口的性命,就这么大大咧咧地如同现在城市里的广场或街心公园那样袒露着,甚至连夜不闭户也谈不上,因为根本就无户可闭。将安全的基础全都寄托在小偷可能有的怜悯之心和人道主义精神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蒙贼哀怜而己”…… 随园在几十年间的时间内没有出过一桩刑事案件…… 随园是“康乾盛世”时期著名诗人袁枚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的私宅。袁枚辞官后,在随园过了近50年闲适生活,写下著名的《随园诗话》。让我惊骇不已的是:随园不用围墙,且几十年没遭偷盗。真的吗?我不敢相信。 我随即查证。袁枚在随园不仅留下《随园诗话》,还写有《随园记》、《随园后记》、《随园三记》等一系列文章。《随园三记》写他的造园艺术,不无得意: 弃其南,一椽不施,让云烟居,为吾养空游所;弃其寝,剥不治,俾妻孥居,为吾闭目游所。山起伏不可以墙,吾露积不垣,如道州城,蒙贼哀怜而已…… 原来,“蒙贼哀怜”事出有因,有些无奈。袁枚洒脱些,既然“不可以墙”,索性不墙。但袁枚一首题为《山居绝句》的诗写道: 万重寒翠荡空明,四面红墙筑不成。 十丈篱笆千竿竹,山中我自有长城。 这表明他的随园虽然没筑墙,但筑有长城似的篱笆,用以防卫,而不是真的门户洞开。 即使这样,随园仍然让我感兴趣。须知,我们福建历史上的大户人家不仅得筑墙,而且有好些筑成“土堡”,又高又厚的墙上布着枪眼,跟战争时候的碉堡相差无几。而我自己住的房子,不仅小区有围墙和24小时门岗,电梯口还有总门,家门口自已又加一道铁门,尽管高在八楼,还得一个个窗户用铁条密封,有时觉得跟监狱外在有些相像。随园筑个篱笆就能几十年安然无恙,说明当时盗贼水平实在是不咋的,让道高于魔。 由此,我对“盛世”变推崇起来,并试图追寻历史上盛世的真相…… 3 《辞海》没收“盛世”词条,但有“盛世新声”和“盛世危言”两条。 《盛世新声》:明人戏曲选集。在明代同类书中,《盛世新声》选曲最多、流传最广、刊印最早,专收元代及明初已刊或未刊作品,大都是当时流传盛行的。此书现存有正德十二年(1517年)序本。由此推测,“盛世”一词在500年前已流行。 《盛世危言》:清代实业家郑观应所著政论书,以“富强救国”为主题,对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改革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朝野为之震动,一印再印仍供不应求。礼部尚书孙家鼐将此推荐给光绪皇帝,光绪诏命分发大臣。康有为、孙中山亦深受此书影响。这书1862年初版时名为《救时揭要》,后来增修为《易言》,1893年再次增修时才易为现名。这书先后翻印十多万部,成为科举士子必读参考书。由此可见,“盛世”一词在100多年前已入官方语言。 《现代汉语词典》注释“盛世”词条为“兴盛的时代”。百度百科解释稍详些:“国家繁荣昌盛、统治集团文治武功达到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 在具体表述上,也称“××之治”、“××中兴”等。 ××之治:对于“治”,《辞海》注释: 有秩序,安定。与乱相对。如:大治;治世。《孟子滕文公下》:“之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辞源》也释其与“乱”相对,并进一步解释:“特指政治清明安定。”《辞源》还有“治世”词条注释: ㈠治平之世。《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礼乐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㈡犹言治国。《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可见,“××之治”即“××治世”,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盼治世、盼盛世。 ××中兴:“兴”即兴旺,关键是加个“中”字。《辞源》释“中兴”:“由衰落重新兴盛”,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中途振兴,转衰为盛。《诗大雅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辞海》则简洁地注释为“复兴”两个字。“中兴”的反意词是“中衰”。历史上诸多“中兴”之誉,也有“嘉道中衰”之怨。自民国以来,常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法,换言之就是盼“中兴”! 我将中国历史上凡有“盛世”之誉的时期全面梳理一下,总共41个,特制《中国历史盛世一览表》附后。被冠以“盛世”的6个、“治世”21个、“中兴”14个,其中还有个别很特殊的,如“贞观遗风”、“仁宗盛治”、“号为小康”等。有的将两个合并,如“永乐盛世”与“仁宣盛世”并为“永宣盛世”。有的冠名不一,如“太康之治”也称“太康盛世”,“开元盛世”也称“开元之治”。我这只是大致区分。 既然有不同之称,在命名者心目中肯定有所偏颇。我斗胆揣测,从时间先后来看,应该是先有“治世”,后有“中兴”、“盛世”。那么,是否像湖丝头蚕、二蚕、末蚕之别,盛世也有高下?乍一看,是有高下。人们最终以“盛世”涵盖“治世”与“中兴”,“盛世”的含金量显然最高。“中兴”是衰退之后的复兴,显然最次。然而,从实际来看,“贞观之治”在国人的心目中显然最好,而“康乾盛世”则最具争议。所以,三者难以论仲伯。 命名方式还有不同。一般来说,在汉武帝刘彻正式开始使用年号之前,一般以帝王庙号命名,如“成康之治”用的是成王与康王的庙号;也有年号与庙号同时用的,如“咸平之治”又称“真宗之治”,“仁宗之治”又称“嘉之治”。用年号的,一般一个帝王只用其中一个,也有用两个的,如“庆历、嘉之治”。两个帝王一般用每人庙号一个字,“康乾盛世”涵盖康熙、雍正、乾隆三任,所以也称“康雍乾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