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东晋十六国最详尽的著作;东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五胡乱华杀戮汉人无数,北方大片领土被胡人占据——其中很多并非与华夏同源,而是属于高加索、西亚人种,这些狼性种族异常残暴,行军打仗时不带军粮,杀汉人为食。如若不是东晋几代将军拼死抵抗,华夏文明甚至有可能被彻底消灭!东晋偏安一隅,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名士辈出。东晋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作者简介: 孙峰,生于1969年1月1日,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知识产权法第二学士学位,现就职于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出版《西晋风云》上中下卷。 目录: 第一章南渡初局 西晋末年,政局动荡。匈奴贵族刘渊等趁机攻陷洛阳,致使中原大乱、人民流离失所。司马氏皇族被迫放弃汉族世代活动的中原腹地,避难江南。国家陡生剧变,狼狈不堪的皇族与士人们纷纷迁徙到陌生的江南,那么此时的中华大地又呈现出了一派怎样的格局呢? 元帝登基 琅邪王家 刘琨之死 刘汉生变 靳准之乱 石勒称王 全取荆州 慕容崛起 关中风云 平定河北 第二章元帝心结第一章南渡初局西晋末年,政局动荡。匈奴贵族刘渊等趁机攻陷洛阳,致使中原大乱、人民流离失所。司马氏皇族被迫放弃汉族世代活动的中原腹地,避难江南。国家陡生剧变,狼狈不堪的皇族与士人们纷纷迁徙到陌生的江南,那么此时的中华大地又呈现出了一派怎样的格局呢?元帝登基 琅邪王家 刘琨之死 刘汉生变 靳准之乱 石勒称王 全取荆州 慕容崛起 关中风云 平定河北第二章 元帝心结东晋元帝司马睿在与南渡皇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继承大统。然而,被群臣推上帝位的司马睿却有外人难以窥测到的心结。他该如何打破“王与马共天下”的复杂朝局,巩固自己脆弱的皇权?他又该如何中兴晋室,收复被胡人占据的大好河山呢?徐龛之乱 元帝心结 周氏兄弟 剑拔弩张 祖逖逝世 王敦之变 左右为难 扑朔迷离 一波三折 建康城破第三章 王氏专权外有王敦、内有王导的琅邪王氏把持着东晋内外朝政。晋元帝司马睿试图削弱王氏实力,却激起王敦变乱。最终赢得角力的王敦,大权独揽,进一步扩张着自己的势力。一场血腥的政治清算就此拉开序幕,危如累卵的晋室能得以保全吗?谁又将登上这伴随着腥风血雨的东晋皇帝大位?剪除异己 重夺朝权 惨痛代价 北国剧变 祸福难料 易动难安 收服张茂 让国于人 移镇姑熟第四章 明帝图强亲历王敦之变的太子司马绍,在杀机与反对声中继位登基,是为晋明帝。为了避免步父亲司马睿的后尘、作屈辱的傀儡皇帝,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扶植自己势力,铲除王敦。年轻有为的司马绍能够扳倒老谋深算的王敦吗?面对如此凶险的局势,王氏家族的最终命运又将如何?防患未然 密谋讨敦 兴师问罪 建康之战 讨平逆党 劫后余波 明帝施政 美人宋祎 刘石交恶 祸不单行第五章 庾王暗战以庾亮为代表的庾氏家族借皇舅之尊,迅速崛起,并把持朝政。而琅邪王氏不堪大权旁落,表面上和庾氏相安无事,背地则与之暗战不休。庾王二氏争权,又会横生出怎样的枝节?“鹬蚌相争”,谁又会从中渔利呢?庾氏临朝 诛杀亲王 暗藏机峰 苏峻起兵 难越雷池 贼兵入京 策动陶侃 初到石头 拉锯状态 苏峻之死 平定大乱 论功行赏第六章 晋外纷争在东晋朝廷内斗不断的同时,中华大地上的另外几股政治势力也是暗流涌动。北方的刘赵帝国日趋衰落,石赵帝国建立并野心勃勃、雄踞一方;东北方的慕容氏鲜卑依附于东晋旗号下暗中积聚实力,而拓跋氏、宇文氏、段氏鲜卑相互间依然纠葛不断;西南方的成汉帝国也正经历着国君去世引发的动荡。扫清外患 生死决战 石勒称帝 刘胤之死 治国之道 最后较量 石虎篡位 慕容内乱 以一敌三 成汉政局第七章 三头政治手握大权的重臣陶侃溘然长逝,东晋朝廷形成了王导、庾亮与郗鉴三位权臣共掌朝政的局面。“三巨头”相互斗争、彼此牵制,他们会上演怎样一出出杀机四伏的政治大戏呢?东晋之外的各方势力,又会相应采取怎样的行动?陶侃之死 东西二府 王导反击 石虎初年 诛杀石邃 咸康三年 慕容称王 按照史学界一般的说法,东晋历史是从公元317年司马睿对外称晋王、改元建武开始,到第11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于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禅位于刘裕为止,整个东晋朝廷历经4世,共11帝,连绵了104年。 第一任皇帝为晋元帝司马睿,于公元318年登基即皇帝位,在位仅仅5年时间,到公元322年,他因王敦之乱而颜面扫地,忧愤成疾去世,死时年仅47岁。 司马睿死后,太子司马绍即位,他就是传说具有胡人血统的晋明帝。在位期间,他平定了王敦的叛乱。不过,好景不长,他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耗死王敦,他在位仅仅2年零9个多月,就因病死去了,死时年仅27岁。 东晋第三任皇帝,是司马绍年仅5岁的太子司马衍,史称晋成帝。晋成帝年龄太小,他的母亲皇太后庾氏临朝听政。庾太后的亲哥哥庾亮因此执掌了朝中大权。由于庾亮猜忌按照史学界一般的说法,东晋历史是从公元317年司马睿对外称晋王、改元建武开始,到第11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于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禅位于刘裕为止,整个东晋朝廷历经4世,共11帝,连绵了104年。 第一任皇帝为晋元帝司马睿,于公元318年登基即皇帝位,在位仅仅5年时间,到公元322年,他因王敦之乱而颜面扫地,忧愤成疾去世,死时年仅47岁。 司马睿死后,太子司马绍即位,他就是传说具有胡人血统的晋明帝。在位期间,他平定了王敦的叛乱。不过,好景不长,他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耗死王敦,他在位仅仅2年零9个多月,就因病死去了,死时年仅27岁。 东晋第三任皇帝,是司马绍年仅5岁的太子司马衍,史称晋成帝。晋成帝年龄太小,他的母亲皇太后庾氏临朝听政。庾太后的亲哥哥庾亮因此执掌了朝中大权。由于庾亮猜忌在历阳(安徽省和县)的流民帅苏峻,从而激发了苏峻、祖约之乱,二人起兵攻陷建康,逼死庾太后,庾亮兄弟也逃到了浔阳(江西省九江市)。稍后,庾亮联络荆州刺史陶侃打败了苏峻、祖约;数年后,陶侃、王导相继去世,庾亮就完全控制了朝政。晋成帝也是位短命的皇帝,死时年仅22岁。 晋成帝司马衍临死之前,庾亮已经死了,执政的是庾亮的弟弟庾冰。庾冰以外敌当前、应该册立年长之君为由,说服司马衍立弟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司马岳就是晋康帝。可是,晋康帝司马岳同样是位短命的皇帝,他在位2年多一点,就因病去世了,死时年仅23岁。这一次庾冰想立晋康帝司马岳的叔叔司马昱为帝,但是,司马岳却选择了立自己的儿子司马聃。 司马聃是东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史称晋穆帝。司马聃与他的伯父司马衍一样,即位的时候年仅2岁,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被尊为皇太后,临朝承制。庾氏家族逐渐淡出权力中心,东晋的朝廷大权转移到了太后之父褚裒以及殷浩手中,荆州的军政大权则落入桓温囊中。晋穆帝在位期间,褚裒、殷浩分别北伐,均宣告失败,桓温一次伐蜀,就灭了成汉帝国,四川地区重新收归到东晋的版图;桓温的两次北伐,也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桓温本人也声望日隆。 晋哀帝司马丕是东晋的第六位皇帝,也是一位短命的皇帝。本来,在他的老爸晋成帝司马衍死后,在襁褓中的司马丕应该被册立为帝的,但是,由于当时庾冰的建议而改立了他的叔叔司马岳,司马岳死后,想把帝位留在自己这一支内,就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聃。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司马聃死时并没有留下儿子,此时,褚太后只能将帝位传给了管自己叫婶母的司马丕。不过,这个司马丕却并不怎么想做皇帝,一心只想长生不老,经常吃长生不老的药,结果药物发作,不能听政,褚太后只好又一次临朝听政。其间,朝中大权掌握到了权臣桓温手中。晋哀帝司马丕即位后3年就因药物发作死去,死时年仅25岁。 晋哀帝司马丕死后,褚太后和司马昱迎立司马丕的同母弟弟司马奕为帝,这就是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废帝,又被称为海西公。晋废帝司马奕即位的时候,已经24岁了。在晋废帝司马奕当政的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前秦、前燕和东晋三足鼎立的局面,其间,桓温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却遭到了惨败。恼羞成怒的桓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暗示褚太后废掉皇帝,另立新君。于是,在公元371年,褚太后以司马奕阳痿为由,将其废为海西公。被废以后的司马奕杜门不出,沉溺酒色,苟且偷生,一直到公元386年去世,享年45岁。 废掉司马奕以后,桓温立司马奕的叔祖会稽王司马昱为皇帝。偏安一隅的东晋就这样坎坎坷坷地走过了它运命的一半路途。 简文帝司马昱是东晋的第八位皇帝。他是东晋第一代皇帝晋元帝司马睿最小的儿子,登基时已经52岁了。简文帝司马昱在位的短短数月时间里,时刻担心着桓温篡位,在忧惧中很快死去。临崩时,司马昱写下遗诏,甚至授权桓温可以取而代之,只是在王坦之、王彪之、谢安等人的坚持下,才将遗诏改为任命桓温为辅政大臣,依照诸葛亮、王导辅佐皇帝的模式。 继位的东晋第九位皇帝,是东晋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孝武帝司马曜,他一共在位25年。孝武帝继位的时候,年仅11岁,虽然如此,好在权臣桓温在孝武帝即位以后数月,也随简文帝司马昱而去,于是,东晋王朝侥幸避免了一场改朝换代的危机。临朝执政多年的褚太后,第三次走上前台听政,褚太后的堂舅谢安才开始执掌朝政。 司马曜死后,太子司马德宗继位,这就是晋安帝,也是东晋王朝的第十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哑巴,史书记载,“自少及长,口不能言,”不仅如此,还是个白痴,“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连冷热都不能分辨出来。东晋朝政完全掌握在他的叔叔司马道子和道子同伙、谢安的女婿王国宝之手。 元帝登基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 晋朝自成立之初便多灾多难,先是“八王之乱”起内讧,接着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自称汉王。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后改元永嘉,运气却更差。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两年后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永嘉五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永嘉之乱后,西晋王室便有部分人东渡,也有人推举晋愍帝司马邺继位,与匈奴死磕——不过朝廷已对北方失控,最后连晋愍帝司马邺也被匈奴人活捉。北方便成了胡族活动的大舞台。自匈奴刘氏兴起,五胡便展开连串的建国运动,彼此混战不休,令中原人民流离失所,死伤无数。 东晋孙盛的《晋阳秋》记载:“太安中,童谣日:‘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邪、西阳、南顿、汝南、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晋书?元帝本纪》也有类似的记载。童谣中并没有指出这五个王分别是哪五位,但是,《晋阳秋》和《晋书》都明确说,这五人分别为:琅邪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祐和彭城王五人。上述五人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琅邪王司马睿的爷爷司马伷是司马懿的第五子;司马伷的同胞哥哥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有几个儿子,其中就有西阳王司马羕和南顿王司马宗,因此司马羕和司马宗都是司马睿的堂叔;汝南王司马祐的父亲司马矩是司马羕和司马宗的大哥,因此司马羕和司马宗又是汝南王司马祐的亲叔叔。这五马中的司马睿、司马羕、司马宗、司马祐应该都属于司马懿一支。 史料中记载的这个彭城王究竟是谁? 有资料说这个彭城王是司马纮,也有说是司马纮的哥哥司马雄。唯一肯定的是,这哥俩都出自司马懿的四弟司马馗一支,比司马羕、司马宗低两辈。史书没有对哥俩有任何特别的记载,故而“五马”中其实只有“四马”具有问鼎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