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疯狂的科举


作者:潘剑冰     整理日期:2014-02-24 20:16:24

看1300年科举制度,如何从一种完备的人才选拔机制走向没落?
  历代王朝是如何运用科举手段实现笼络英才的政治诉求?
  科举舞弊与防弊又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精彩拉锯?
  科举被外国人称为“世界第五大发明”,一千多年来,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一个多世纪以前,在那样一个“无为而治”,官与民很少打交道的时代,再没有一种事情可以像科举考试这样让举国为之疯狂,让“全国总动员”起来。虽然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但是只有到了清朝才达到一个最鼎盛最高峰最完备的阶段,并由此盛极而衰而死。因此,要看科举,哪个朝代也比不上清朝。
  本书以清代科举为蓝本,作者在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参阅了众多清代以来的名人自传、回忆录、日记,以及众多清代和近现代学者的笔记、杂谈、文集、奏章、小说等,真实可信、形象丰满,诸多的趣闻逸事既可揭开我们心中的谜团,也足以令我们解颐。作者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尘封已久的科举制度,化抽象为形象,让我们在冰冷的词汇与枯涩的制度中感受到可以触摸的温情。 
  作者简介:
  潘剑冰,80后实力派作家。出生于闽南古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以“幽默兼优雅,深情且深刻”的独特写作风格深受读者喜爱,近年来已出版《率性林语堂》、《豪客丁玲》、《民国课堂》等多部著作。 
  目录:
  第一章再回首,私塾已百年/001
私塾的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但是死板的教育制度让他们寻找一切可能玩乐的机会,那个时代的孩子身上的那种野性,以及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是现在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一难忘的入学第一天/002
二以前的启蒙教育是这样的(上)/007
三以前的启蒙教育是这样的(下)/011
四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上)/015
五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下)/018
第二章别拿秀才不当干部/023
虽说“秀才”两字不起眼,离做官还八字没一撇,但在士绅自治的体制,这些秀才绅士们在处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自然也享受了种种好处,积累了人脉,致富的门路也多了起来,不少人开始从无产阶级发展为地主阶级。
一“鸡肋”化的县试和府试(上)/024
二“鸡肋”化的县试和府试(下)/028
三院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上)/032
四院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下)/036第一章  再回首,私塾已百年/001
  私塾的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但是死板的教育制度让他们寻找一切可能玩乐的机会,那个时代的孩子身上的那种野性,以及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是现在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一 难忘的入学第一天/002
     二 以前的启蒙教育是这样的(上)/007
     三 以前的启蒙教育是这样的(下)/011
     四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上)/015
     五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下)/018第二章 别拿秀才不当干部/023
  虽说“秀才”两字不起眼,离做官还八字没一撇,但在士绅自治的体制,这些秀才绅士们在处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自然也享受了种种好处,积累了人脉,致富的门路也多了起来,不少人开始从无产阶级发展为地主阶级。
     一 “鸡肋”化的县试和府试(上)/024
     二 “鸡肋”化的县试和府试(下)/028
     三 院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上)/032
     四 院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下)/036
     五 秀才:光荣由此开始(上)/040
     六 秀才:光荣由此开始(下)/044第三章 从秀才到举人的长征路/047
  秀才,官方的称呼叫“生员”。生员又分为附生、增生、廪生三个等级,廪生就可以吃上皇粮了。而决定秀才等级的考试为三年两考,第一年岁考,第二年科考。科考不及就丢掉了考举人的资格。很多没中举的秀才常年参加岁科试,以至于患上了考试综合征。
     一 秀才好做岁考难/048
     二 贡生:“飞机”中的“战斗机”(上)/052
     三 贡生:“飞机”中的“战斗机”(下)/055
     四 监生:“母校”只存在于想象中/058
     五 书院:古代的高等学府(上)/063
     六 书院:古代的高等学府(下)/068第四章 我是举人我怕谁/073
  范进中举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中举的前一刻范进还要抱着老母鸡到集市上去换口粮,后一刻却可呼风唤雨,这样剧烈的反差难怪他要开心得差点失心疯。中举的确是一件需要大庆特庆的事,很多人就是从此开始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了秀才后,别人称他为“相公”,而中了举人后,就要改口叫“老爷”了。
     一 让人爱恨交加的贡院/074
     二 你所意想不到的乡试(上)/079
     三 你所意想不到的乡试(下)/084
     四 发榜后的悲喜剧(上)/090
     五 发榜后的悲喜剧(下)/095第五章 牛气冲天的进士们/101
  金榜题名时,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午门中门将为鼎甲三人徐徐开启。出宫时,状元、榜眼、探花特例走午门正中,这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就连皇后也只有大婚那天才能走一遭,其他王子皇孙、文武大臣都没机会从这出入。
     一 会试背后的较量(上)/102
     二 会试背后的较量(下)/106
     三 真实的殿试/111
     四 鼎甲产生的内幕(上)/116
     五 鼎甲产生的内幕(下)/121
     六 人生至乐:金榜题名时(上)/126
     七 人生至乐:金榜题名时(下)/131第六章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137
     科举路上的跌跌撞撞和高中状元的荣光背后,有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幕后故事:有人溜须拍马,有人受赏提携,也有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勤读不辍……状元是怎样炼成的,各种模式可资借鉴。
     一 毕沅:从秘书到状元是条捷径/138
     二 钱棨:大清“六元”,唯我一人/144
     三 龙汝言:拍马状元的诡谲人生/149
     四 张謇:从军归来夺魁首/155
     五 刘春霖:第一人中最后人/163
   第七章 翰林院的幸福生活/169
  知道翰林都是些什么人吗?他们是当今天子的近臣,是未来皇帝的老师,七品县令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而翰林却可以直达天听,对皇帝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发生杠杆效应,撬动旁人仕途。
     一 翰林院那些事儿(上)/170
     二 翰林院那些事儿(下)/175
     三 骄傲无比的翰林们(上)/180
     四 骄傲无比的翰林们(下)/184第八章 防不胜防的考试舞弊/189
  清朝的考试回避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名目非常繁琐,一言难尽。除了亲属回避外,尚有籍贯回避制度,所以每到乡试季节,考官与考生都要上演一出跨省大迁徙,堪比现在的春运。
     一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上)/190
     二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中)/195
     三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下)/199
     四 清代科场大案(上)/204
     五 清代科场大案(中)/211
     六 清代科场大案(下)/217第九章 武科举与洋进士/223
  科举虽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是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功名的狂热心态都是不会改变的,给这些留学生们一个名分,授予官职,为我所用,这才是一举两得的救病之方。
     一 武科举的剧情与花絮(上)/224
     二 武科举的剧情与花絮(下)/228
     三 洋海归也可以考进士(上)/232
     四 洋海归也可以考进士(下)/236
     五 科举的落日与帝国的斜阳/241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245 “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顾炎武(明末)
“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
——《儒林外史》
“这些科举考试构成了国家最重要的事务,因为它事关权位、声望、荣誉及财富。它们是大家关切地注意的目标,是大家关怀备至、魂系梦萦的事物。”
——曾德昭(葡萄牙)
“科举制在1905年废止,从而使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辛亥革命;就其现实的和象征性的意义而言,科举革废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
——吉尔伯特·罗兹曼(美国)“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顾炎武(明末)
  “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
  ——《儒林外史》“这些科举考试构成了国家最重要的事务,因为它事关权位、声望、荣誉及财富。它们是大家关切地注意的目标,是大家关怀备至、魂系梦萦的事物。” 
  ——曾德昭(葡萄牙)“科举制在1905年废止,从而使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辛亥革命;就其现实的和象征性的意义而言,科举革废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 
  ——吉尔伯特·罗兹曼(美国)“科举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所创造出来惟一值得保留的制度,而此制度还未被其他国家所采用。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格尔斯(英国)





上一本:斯大林的战争“重估斯大林最重要一段生涯中的军政领袖作用” 下一本:胡霸天下:五胡十六国风云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疯狂的科举的作者是潘剑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