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永镇白塔岭 ——五代吴越国时期石塔上的石刻造像 高耸在西湖沿岸群山上的塔,秀丽挺拔,与湖山映衬,相得益彰,是西 湖风景线上一个突出的标志。 塔,源于印度,梵文称率堵坡,原意是坟冢、园丘,是埋葬佛祖释迦牟 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东汉初年随佛教而传入中国,永平十 一年(68)在洛阳白马寺中,建造了中国**座佛塔。 我国自东汉、南北朝至隋朝,塔的结构多是木制的。这种塔虽然具有抗 震能力强以及便于登临远眺的特点,但也有其致命的弱点,这就是防火性能 差,一旦遭受火灾,便无法扑救。为了使建成的塔更耐久、更高大,从唐代 开始,建筑师们逐渐改用砖头或石块造塔。形式以楼阁式塔数量*多,尤其 在南方更是如此。 五代时,杭州为吴越国首府。吴越国创始人钱锣十分崇佛。当钱,镠尚 未发迹时,高僧洪湮就告诉他:“他日成霸吴越,尚须护持佛法。”并劝他 :“好自爱,他日贵极,当以佛法为主。”景福二年(893),唐昭宗应钱锣 之奏,赐号洪湮为“法济大师”。当钱谬临终时,还告诉其子元瓘:“吾昔 自径山法济(即洪湮)示吾霸业,自此发迹,建国立功!故吾常厚顾此山焉!他 日汝等无废吾志!”钱镠的后继诸王都能秉承其遗愿,奉行“信佛顺天”的 宗旨,颂信佛教。闸口白塔和灵隐双塔都是当时吴越国时期建造的遗物。 灵隐双塔位于灵隐寺大雄宝殿前露台的两侧,北宋建隆元年(960),吴 越国王钱弘俶建。两塔结构相同,东西对称,相距42米,皆共9层,高11米 ,用石料仿木构的楼阁式塔,每层8面,其中4面不分问,其上浮雕佛、菩萨 和佛教故事等内容。 闸口白塔耸立在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也是吴越国王钱弘俶时期建 造的仿楼阁式石塔,尤其是白塔用白石建造,仿木构楼阁式塔的形式雕刻。 外观八面九层,逐层收分,比例适度,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廓挺拔秀丽 。她是现存五代吴越国末期仿木构建筑*精美、*真实、*典型的一座,具 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白塔上的石刻造像非常精美,雕凿佛、菩萨和经变故事,形象十分生动 。 西南一铺三尊。*前面的一尊像,高24厘米,大耳,圆脸,两腮养须, 慈祥端庄,头戴官帽,帽上刻有“王”字,帽前有凹凸线条并刻有花纹,身 着大袖双襟宽衣,双手置胸前,手握一笏。身后刻龙,龙嘴略张,龙面朝前 。其后为两童像,高19厘米,一童双手置胸前执拂尘,另一童子右手弯曲至 胸前,两指夹拿一荷花,左手置脐部,两童均立云中面带微笑,轻松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