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接受史论:清代-隋代》作者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所有接受现象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分析、比较、研究,因而得出了可信的结论。前四章以时间为序,紧扣三条线索论述了两汉、曹魏、两晋、南北朝及隋代的汉乐府接受史特点。第五章是个案研究,作者对汉乐府的代表作《陌上桑》的接受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了《陌上桑》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被歌唱、收录、批评、模拟、借鉴、引用的各种接受行为和原因,见证了它从一个街陌歌谣升华成文学经典的整个过程。总体来看,作者在论述问题时,能以可靠翔实的史料和数据为基础,灵活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时发新见,表现出了端正审慎的治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学术精神。 《汉乐府接受史论:汉代、隋代》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从文学接受的角度切入,考察唐前各个历史时期汉乐府的演唱、记录、研究、批评及创作中的模拟与借鉴等各种方式的接受状况。作者认为,汉乐府诗从汉初产生,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代共八百余年,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期待视野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期待视野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汉乐府接受行为与结果的不同。作者用翔实的史料深入论证了这些接受行为与结果及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充分肯定了读者的接受行为在汉乐府经典化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