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开精装,2004年1版1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前身)出版★ 以1949年以前编撰或出版的稿本、抄本、刻本等为底本,以影印的方式制版,在内容和文字上未作任何改动★ 本书类例精密,取材广泛,对史家,尤其是无缘接近国家档案数据的史家来说,无异是一座丰富的史料宝库《<史记>订补文献汇编》由国家图书馆出品,出版家徐蜀主编,辑录了清代及近代学人的著作16种,对史记作了详审的考证、校订、补阙、辑佚等。以一九四九年以前编撰或出版的稿本、抄本、刻本等为底本,以影印的方式制版,在内容和文字上未作任何改动。书中所收著作,包括清崔适撰《史记探源》、清张文虎撰《校刊史记集解索引正义札记》、清沈家本撰《史记琐言》、清雷浚等撰《学古堂日记·史记》、清王筠撰《史记校》、清杭世骏撰《史记考证》、清王元启撰《史记正讹》、清林茂春撰《史记拾遗》、清方苞撰《史记注补正》、清张锡瑜撰《史表功比说》、清丁晏撰《史记毛本正识》、李蔚芬撰《史记正义佚文纂录》、李笠撰《史记订补》、周尚木撰《史记识误》、龙良栋撰《景祐本史记校勘记》、佚名撰《史记校注》。《<史记>订补文献汇编》类例精密,取材广泛,对史家,尤其是无缘接近国家档案数据的史家来说,无异是一座丰富的史料宝库。他们可以据此研究历史,还可据此撰写其它类型的史书。基本上反映了古代史学发展概况的古典图书目录。
治中国史学者,不能舍弃历代正史。但历代正史在编撰过程中由于统治者的干扰,编撰者在才、学、识方面的局限等诸多原因,确实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中国古代史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类:一是注释,如《史记》三家注、《唐书释音》、《五代史记注补》等;二是补作,如《后汉书》、《晋书》、《梁书》等书的补表,《三国志》、《梁书》、《陈书》等的补志、《五代史补考》等;三是校正,如《史记识误》、《汉书正误》、《汉书地理志校补》等;四是考订,如《晋书考证》、《北齐书旁证》、《元史考订》等。此数项工作可称为“订补”。 经过众多史家的努力,有关二十四史的订补之作,已具相当规模,仅从历代史目来看,即不下数百种之多。三十年代中期,开明书店出版《二十五史补编》,集二百四十余种订补之作于一炉,从而为学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筚路之功,实不可没。然《补编》所及,只包括各史之表、志;对于纪、传等的订补之作,仍难寻觅。为此,北京图书馆在一九九六年于《补编》之外,扩大收书的范围,编辑出版《二十四史订补》,共收书一百六十余种。我们编选的原则是:一、凡与二十四史有关之订补著作,一九四九年以前编撰或出版的稿本、抄本、刻本、影印本等均在选择的范围之内;二,为免重复,《二十五史补编》已收之书,本书不再选入;三,所收之书以影印的方式制版,在内容和文字上未作任何改动;四,所收之书的底本,侧重稿本、抄本、初刻本与足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