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陶器


作者:简洁     整理日期:2022-01-14 02:38:38


  几何纹是陶器上非写实规则图案的概括性称谓,以点、线、面组成,类似几何学图形,其中包括网纹、回纹、条纹、弦纹、带状纹、锯齿纹、菱格纹、垂幛纹、贝叶纹、云纹、篦纹、剔刺纹等,以及其他一些抽象图案。从原始陶器上纹饰的发生发展过程看,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纹样多为简单的划、刻、剔、刺、压印、堆贴装饰,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纹饰的形态结构渐渐复杂起来,几何纹样走向成熟,几乎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所有文化类型的遗存中。到了商周时期,陶器上的几何纹更加复杂,尤以吴越地区的几何印纹硬陶最为发达。秦汉以后的各代,几何纹始终是陶器上常见的装饰图案或辅助纹样。
  网纹又称“网格纹”、“方格纹”,是陶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将方格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形式展开,呈鱼网状,有直线网格、斜线网格和曲线网格之分。网纹的表现方法有刻划、拍印、压印、镂孔、彩绘等多种,尤以彩陶上的彩绘网纹最为生动。网纹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渔猎生活在原始制陶及审美意识上的反映。到了商周时期,陶器上的网纹虽渐趋消失,但在浙江地区的印纹硬陶上,网纹则是常见的花纹。
  回纹是陶器装饰的一种传统纹样,因纹样如“回”字而得名。回纹线条作方折形卷曲,有单体间断排列的,有作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俗称“对对回纹”,也有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用于装饰器物的口部或颈部。
  条纹又称“条形纹”、“线纹”,是一种原始的陶器装饰纹样。条纹是由较短的相对独立的线条构成,有竖线、横线、斜线、弧线、宽线、窄线、单线、复线等多种形状。条纹的表现技法主要是刻划、压印、拍印、彩绘等,有的单独成立,也有的与圆点纹、旋涡纹等组成复合纹样。条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磁山文化遗址中,装饰方法稚拙原始。商周时期的灰陶、印纹硬陶仍大量使用条纹,但线条排列有一定规律,表现力加强,趋于成熟。自汉以后各朝代的陶器上条纹虽然仍比较多见,但已属辅助性的装饰。
  弦纹是一种原始的陶器装饰纹样,作细而长的线条形,水平展开并环绕器物周匝。弦纹的出现与原始制陶中轮制方法的产生有关,是由旋刻产生出来的弦纹,故又称“旋纹”。由于使用工具及处理方法的不同,弦纹有凹凸、粗细、尖方、圆弧等不同形状,也有单线弦纹与复线弦纹之分。除此,还有用彩绘、堆贴等方法形成的弦纹。弦纹被广泛应用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到了商周时期,陶器上依然比较强调弦纹的装饰作用。春秋时期的灰陶器上以宽旋纹作为主要纹饰。汉魏以后各代,陶器上对弦纹的运用仍然绵绵不息,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时代风格。
  带状纹是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为陶器上条带形状纹饰的统称,其外形为环绕器物的二方连续图案,上下夹以边线。其内容包括带状鱼鸟纹、带状网格纹、带状云雷纹、带状曲折纹、带状几何纹等等。带状纹可装饰在器物上的口沿、颈、肩、腹、胫等部位,有作辅助性边饰的,也有作纹饰主题的。而狭义上的带状纹也可专指素面上单一的“宽线纹”或叫“宽带纹”,习惯上多将作为边饰的纹样称作“带状纹”。
  锯齿纹是一种常见的陶器装饰纹样,以连续的线条折曲而成。锯齿纹普遍存在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陶器上,此后的商周灰陶上也有锯齿纹出现。其表现技法有刻划、拍印、彩绘等,彩陶器上的彩绘锯齿纹尤为生动活泼。
  菱格纹是新石器时期彩陶的主要纹饰,由连续排列的菱形格组成,通常绘于壶或罐的上腹部。菱格纹的绘制方法一般是在连续的红色菱形框架内边,再绘带锯齿纹的黑色菱形框架,然后内填网纹、圆点纹、十字纹等。菱格纹有单层排列、多层排列、横向排列和上下交错排列几种形式。早期的陶器上菱格纹多为主体纹饰,晚期的多在菱格内填充网纹或涂黑,且菱格纹变小,逐渐变为辅助纹饰。
  垂幛纹为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纹样,以连续下垂的圆弧线条画成形似垂悬的幕幛,又称“垂弧纹”。其在当时的陶器上使用率较高,是马家窑文化独特的装饰纹饰。
  贝叶纹为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纹样。早期的贝叶纹一般仅用单一的黑色绘制单独的贝形,中间有线条将贝分为两半,贝腹部的花纹用锯齿纹来表现;中期除了用单一的黑色绘制,也有用黑、红复彩绘制,一般为单个的贝叶纹横向排列,或用红色粗线绘制贝的外形,再在内填入橄榄形黑线纹;后来出现了成串的贝叶纹,排列方式有竖排、横排和斜排。
  云纹是陶器上的一种传统装饰纹样,极具中华文化特色。云纹的形态和用法都很多,有单独完整、左右对称的云头,也有不成规则的流云。战国至汉魏时代的瓦当上流行云纹装饰。
  P113-124





上一本:阿登之战 下一本:当阳峪窑鹤壁窑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陶器的作者是简洁,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