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毓一生都在魏(国)朝做官,历经五代君王(魏王曹操、皇帝曹丕、皇帝曹教、先是皇帝后被司马师废为齐王的曹芳、先是皇帝后被司马昭所杀的高贵乡公曹髦),世受君恩,本应尽忠曹氏,可这位卢毓却是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属司马,归附司马氏后更是成为司马懿父子的心腹爪牙。 曹爽集团中的何晏、毕轨等人,对卢毓的无节操“投敌”痛恨至极,卢毓投靠司马氏是朝野公开的秘密,也因此,曹爽集团掌权后,便以何晏取代卢毓的吏部尚书,将人事权夺走,以便安插自己的亲信。卢毓与时任司隶校尉的毕轨更是水火难容。 尽管如此,鉴于卢氏在中原的声望,曹爽也不愿与卢氏交恶,还是想尽力争取,于是抢不到父亲就抢儿子的曹爽提拔卢毓的儿子卢钦为尚书郎。 卢钦(?一278),字子若。曹爽对卢钦十分尊敬,曹爽的一个弟弟曾私下里找到卢钦,有所请托,卢钦不但未给情面反而将此事告知曹爽,曹爽训斥了自己的弟弟,对卢钦表示赞许。 曹爽集团覆灭后,卢钦在司马昭当政时期升任吏部尚书,晋封大梁侯。父子两代在司马氏治下做吏部尚书(人事部长),卢氏父子的政治立场,还需多说吗? 太原王氏亦是中原五大名门之一,论族望不逊于范阳卢氏。 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王昶,字文舒,并州太原人。曹丕太子在东宫时的太子文学。魏明帝曹教曾下诏求贤,时任太尉的司马懿向朝廷推荐王昶,司马懿举荐王昶除其本人才学外,更看重其家族门第。 司马懿举荐太原王昶,曹爽就征辟王昶之子王浑、侄子王沈,暗中跟司马氏较劲。不过,与之前的几大名门不同,太原王氏在曹爽当政的正始年间,并不活跃,他们的发迹在之后的晋朝。 王昶的孙子王济娶了司马昭的女儿常山公主,在政治婚姻颇为流行的政治上层,婚姻关系就是政治关系,从其子弟的婚配嫁娶,便可探知他们的政治倾向,百试不爽。 荥阳郑氏————天下郑氏出荣阳 荥阳郑氏是汉唐之际的北方名族,北魏隋唐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家。荥阳郑氏先祖最早可追溯到周分封的姬姓郑国,国亡后以国为姓,故地荥阳是其郡望。东汉末年,从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直至唐代,郑姓仍是望族。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荥阳郑氏之得名始于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当时从司州河南郡分出一部设荥阳郡,此前或称河南郡开封郑氏,魏晋之际荥阳郑氏见于正史《三国志》的便有郑泰、郑浑等四十人,《晋书》收入郑冲、郑袤、郑球、郑默、简文帝郑太后等郑姓人物四十二人。 说起三国郑氏,有一个人不能不说,没错,他就是曾为大将军何进僚属后巧妙劝阻董卓募兵的郑泰郑公业。据说郑泰后与苟攸谋诛董卓,因事泄出逃,东归袁术,袁术表奏郑泰为扬州刺史,未及上任而卒。郑泰弟弟郑浑为避乱南投袁术,后转投曹操,曹丕时先后做过山阳、魏郡太守。 郑袤(189——273),字林叔。荥阳开封人。郑泰之子、郑浑之侄。 郑袤早孤随叔父郑浑避难江东。苟攸见过郑袤说,郑公业不亡矣(意思是说,郑袤才学见识不逊其父,郑氏后继有人)。曹操大封诸子,临淄侯曹植广选宾友,郑袤被选为临淄侯曹植的侍从文学,后入朝为尚书郎,又在地方做过县令、太守。 大将军曹爽辅政,将郑袤召入幕府做从事中郎,拜散骑常侍。 与之前不同,对荥阳郑氏的争夺,曹爽难得一次抢占先机,走在了司马懿的前面,但这并不能为曹爽挽回颓势。 当时,曹爽与司马懿的隐秘暗战已渐趋白热化,司马懿这次也想将荥阳郑氏从曹爽那里拉过来,但直接拉人过于明显,于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采取迂回策略,司马懿亲自找郑袤“聊天”,其间,盛赞郑袤的叔叔郑浑做太守时的爱民勤政,委婉地劝说郑袤暂时去地方出任太守,其用意在使郑氏避开政治旋涡,到外面躲避风浪,待局势平稳再回来。 郑袤何等聪明,当即领会了司马太傅一番好意,去广平做太守。 曹爽被司马懿搞掉,司马懿言而有信,又将郑袤召入朝中做侍中,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受命迎接新君曹髦的就是少府郑袤与司马氏姻亲河南尹王肃。 P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