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周是渭水中下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芒老部落,姬姓。周在很早以前就以农业生产著名,到了14代季历时,周渐强盛。季历的儿子姬昌即位,即周文王。有一天,姬昌等乘车前往渭水北岸打猎,见一老翁垂钓不带钩,不以尘嚣为念,便下车与他攀扯。这老翁便是姜子牙(吕尚、姜尚),姜子牙指点汀山,粗述方略。姬昌茅塞顿开,相见十艮晚,深深鞠了一躬,谦恭诚恳地说:“我祖父太公仔生前曾说过,将来会有圣人来到岐山[陕西岐(qi)山县]把周兴盛起来,这指的就是先生啊!我的太公期望先生好久啦!”说罢,姬昌请姜尚一同上车,回宫后拜其为国师。因为姜尚是姬昌太公所期望的贤能,所以后人就称他为太公望,民间则称姜太公。姜尚治军理民十分得体,姬昌在其辅佐下,在位50年,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对商都朝歌形成了进逼的压力。大约公元前1076年,姬昌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姬发以姜尚为师,令其全面负责军事,并任命亲弟弟周公姬旦负责政务,亲弟弟召公姬爽、毕公姬高为左右助手,继承父亲遗志,发展生产,仁爱百姓。公元前1066年,周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史称西周。 周武王灭商后未能完全征服殷商,遂封纣子武庚于殷,并派自己的兄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武辅佐武庚治理殷民,名为帮助,实际是要三个亲弟弟监视武庚,故史称“三监”。周公姬旦,为人仁厚笃实、精明能干,因采邑在周,故人们尊称为周公。周公是武王最忠诚可靠的帮手,武王要传位给他,周公坚辞不受。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病逝,太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 当时成王年幼,天下又初定,周公担心诸侯不服会发生叛乱,便毅然代成王掌管军国大事,成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内心不服的武庚串通不满周公的“三监”,起兵反周。周公立即大举东征,镇压叛乱,杀武庚、管叔,驱逐蔡叔、霍叔,把周族势力扩张到黄河下游。随后,周营建东都洛邑(今洛阳东),加强周族在东方的控制权;同时,为缓和周族内部的矛盾,又把兄弟子侄姻亲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周公锐意改革,确立了一整套新制度。 建立宗法制度。周王既是天下之王,又是姬姓的总族长,掌握着全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周天子由嫡长子继承,是天下“大宗”,其他诸子、弟弟受封为诸侯或官尹,称为别子,是为“小宗”。在诸侯国内,这些被周王所封的小宗国君又分封自己的兄弟以采邑,建立卿大夫之家,在诸侯国内,卿大夫又是“小宗”。卿大夫又可分出他们的亲属组成士的家庭,成为宗子。小宗服从大宗的领导和调派,政权和族权统一了起来。同姓不通婚,周天子、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通过婚姻关系互相结成亲戚之国,相互支持,使宗法制度更为完善。 推行井田制度。周公确定“王畿千里”的制度,即京城周围的土地为天子所有,收入作为朝廷一切费用。王畿以外全国的土地都分封给诸侯和公卿,诸侯在各自封疆内又将土地划分为公田和私田,卿大夫、士所分得的公田不能自由买卖。不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士的土地,都实行井田管理制。一般一百亩为一方块,称为一田,配一夫,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配十夫,奴隶们集体耕作,收入全交给贵族奴隶主。至于私田,则大多为各级贵族疏远的宗族成员所有,因而造就了一批自耕农。井田制的推行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制定礼乐制度。周公规定了祭祀、殡葬、朝聘盟会、婚宴、军旅等一套规章制度,使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化,加强了对全国的思想控制。由于周公的倡导,学校教育也开始有了完整的体制。西周的学校,分国学、乡学两类和大学、小学两级。国学专为上层贵族子弟而设。当时王太子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公卿大夫士嫡长子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其他庶子15岁入小学。乡学是地方行政学校,奴隶无权入学,平民子弟可入乡学接受小学教育,少数经选士可进入国学深造。当时的学校都设在官府,官员兼任教师,政教合一。教学内容是礼、乐、射、御(驾车)、书、数六种艺能。六艺教学中,礼、乐侧重于德育美育,书、数侧重于智育,射、御侧重于体育。文武兼重,知识与能力培养兼求,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先进。 周公还确立了一套长官制度。王之下有太师、太傅、太保,是大臣中最有权力的人。其下设司徒,管理民政和土地;司马,管理军政;司空,管理手工业和建筑工程;司寇,管理刑罚和监狱。另外,还有管理农业的农师、农正、农大夫等。官职多是贵族世袭。诸侯国内的政权机构,类似王朝。 周公待王朝完全巩固后,便还政于成王,自己回到群臣行列。约公元前1043年,周公病逝,成王按天子大礼予以厚葬。 周成王病危,恐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大位,令老臣召公姬爽、毕公姬高等眷辅主,召公、毕公在病榻前接受顾命,辅佐姬钊继位,是为康王。康王遵循先王遗训,勤奋治国,天下安宁。成王、康王40年不用重刑,史称“成康之治”。这是周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极盛时期。 约公元前857年,姬胡继位,是为厉王。周厉王既贪财好利,又很暴虐,宠信只讲个人专利的荣夷公,使之总理朝政。周厉王霸占山林川泽,不准平民上山砍柴打猎,不准百姓下河捕鱼捉虾。平民百姓议论纷纷,强烈不满,周厉王竞用暴力压制国人的批评,变本加厉地压迫、剥削奴隶和平民。人民财穷力尽,无法生活下去,走上了反抗之路。 公元前841年春天,国人发动武装暴动,直接冲击王宫。厉王仓皇逃出京城,渡过黄河,逃到彘(zhi)邑(今山西霍县)。国人没有捉到厉王,听说太子静逃进了召公家,便包围了召公府第。召公无可奈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保住太子一命。“国人暴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群众暴动,暴动驱逐周厉王、杀死假太子的行为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也沉重打击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西周历史随后进入衰亡的后期。 暴动的平民散去后,大臣们商议推举周公(周公姬旦后裔)和召公(召公姬爽后裔)共同主持朝政,暂时代替周天子执政,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周厉王在彘邑不敢回镐京,郁郁过了14年,一命呜呼。姬静即位,即周宣王,14年的共和体制结束。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姬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周幽王昏庸暴虐,不但不整顿朝纲,反而沉溺于吃喝玩乐。他有个宠妃叫褒姒(bao si),长得很漂亮,笑靥更美,但却不轻易发笑。幽王为了博其一笑,听信虢(guo)石父的计谋,带褒姒到骊山游玩儿。晚上,烽火点燃,不久,各路诸侯统兵而来,慌慌张张,忙忙乱乱,惹得褒姒哈哈大笑。诸侯们见无犬戎兵马,只闻奏乐和褒姒的笑声,知道是被戏弄,愤愤不平而散。随后,幽王又为了取得褒姒的欢心,听信虢石父的谗言,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jiu),改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派兵讨伐申国,命令申侯交出逃亡到申国的太子宜臼。申侯求救于犬戎,犬戎联军一路杀向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火征召诸侯兵马,竟无一兵一卒驰援。犬戎联军攻上骊山,杀死幽王、伯服,掳去褒姒,将西周镐京洗劫一空,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即位不久的周平王(姬宜臼)在晋文公、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率领士兵保护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因镐京在西,洛邑在东,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定都镐京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后则称为东周。周平王时,王室衰微,兵力减少,直接管辖的土地和人口所剩无几,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只是名义上各国诸侯的共主罢了。此后,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P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