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盟与小算盘 日本的南进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当地时间,中国时间为12月8日),农历十九日,自午夜起,广袤的太平洋洋面在皎皎月光下,亮如白昼。日本酝酿的偷袭珍珠港阴谋在这月光下开始悄悄实施。这天是星期日,美军的休息日,日本人算准了这一天美国珍珠港基地的大多数军舰都会归港,他们企图利用偷袭大败甚至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由此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这个争议重重的偷袭计划是日本南进计划中的关键一步,在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获得批准,他们企图借此摆脱其在侵华战争中因战线过长带来的资源不足等困境。 随着法西斯轴心国德、意在欧洲战场的闪电攻势,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纷纷沦陷,英国也危机重重。这些老牌殖民国家纷纷沦陷,导致它们在南亚、东南亚的殖民地政治地位发生变化,法属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引起了日本的垂涎。日本派出使者询问德国的态度,德国明确向日本表示不会干涉东印度。此前,在1938年、1939年,中国战场中日逐渐陷入相持阶段时,日本在资源供应等各方面开始紧张,国内部分大臣对“北进”苏联跃跃欲试,并且也付诸实践,曾对苏联进行过两次军事挑衅,但都以失败告终。 “北进”政策的失败及对南洋资源的极度渴求,同时也为了彻底断绝英美等国从越南、缅甸等地对中国的外援,日本的“南进”政策逐渐出台。1940年7月,日本近卫文磨组阁,提出《基本国策纲要》,确立要“以日本为核心,建设以日满华坚强团结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改变之前的“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策略。7月27日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制定《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随着欧洲战场局势的发展,日本不仅以重庆政府为工作对象,还要以第三国尤其是美英放弃援蒋政策为目标,决定用军事行动直接切断援蒋补给线。对于中国方面,“设法集中政略战略的综合力量,尤其应尽一切手段断绝第三国的援蒋行为,迅速迫使重庆政权屈服。”对于美国,日本仍不想挑战,尽量不激怒,采取避免主动增加摩擦的方针。“使用武力时,应极力将战争对手只限于英国一国。但是,即使在这种场合,对美开战也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做好充分准备。。” 1940年9月23日,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开始试探性地南进,并封锁了中国经越南与国外的联系。9月26日,美国宣布,除西半球和英国以外,禁止向其他国家输出废铁和钢铁。罗斯福还任命了主张对日施加经济压力、加大援华力度的史汀生和诺克斯分别担任陆军、海军部长,显示出美国对太平洋局势不会袖手旁观的态度。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同盟条约,规定如缔约国之一被目前尚未参加欧战或中日冲突的一国所攻击时,三国应以政治、经济及军事手段互相援助。意图明显地指向美国。罗斯福第三次连任总统成功后,宣布向蒋提供1亿美元贷款。10月8日,英国宣布重开滇缅路。 进入1941年后,日本曾和美国进行过一系列劳而无功的谈判,但由于双方的目标相差太远,根本无法达成一致。1941年3月,美国的租借法案正式生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向盟国提供战略物资,表明其对越来越炽的战火不再完全奉行隔岸观火的态度。1941年6月11日,日军大本营陆、海军部讨论决定《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决定迅速南进,“在推行本施策过程中,如遇到美、英、荷的阻碍而又无法打开局面,日本为了自存自卫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时,则不惜孤注一掷地对英美开战”,并认定美国实行对日全面禁运措施之日,就是日本决定开战之时。随着局势的发展,罗斯福于7月24日宣布停止向日本运送石油。次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财产,英国、荷兰相继响应,日本对外贸易几乎陷入停顿。8月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的一艘军舰上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摧毁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P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