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最完整的帝王宫殿故宫完成 永乐五年(1407)至十八年(1420)建成故宫,历时14年。 明故宫是在元大都宫殿基础上,依照明南京宫殿的格局规划建造的,当时集中了全国的优秀匠师,动用了30多万士兵和民工。 明故宫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周长3420米,周围筑有高10余米的城墙,墙外环以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有4门,正南名午门,正北名玄武门(清改名神武门),东名东华门,西名西华门。城墙四角矗立结构精巧、形制华丽的角楼各1座。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多层砖木结构。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全部建筑可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奉天(后改称持极殿,清代改称太和殿)、华盖(后改称中极殿,清改称中和殿)、谨身(后改称建极殿,清改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各种典礼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内廷以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以及养心殿、.宫后园、外东路、外西路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居住之处。 午门,紫禁城正门,上有崇楼5座,以游廊相连,两翼前伸,形如雁翅,俗称五凤楼。楼内设有宝座,东西两侧设有钟鼓,每逢朝会或庆典,均在此鸣钟击鼓;战争凯旋,皇帝亲临午门,举行盛大的受俘礼仪。午门以外是一条石板御路,称天街,可通承天门(清改称天安门)和端门。御路两侧廊庑整齐划一。进入午门,庭院宽阔,在弓形的内金水河上,横跨5座雕栏白石桥,庭院正北即皇极门(太和门),为明代皇帝御门听政处。由午门至皇极门,形成外朝建筑的前奏。 三大殿,即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位于皇极门内。奉天殿,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建筑。建于高8米的3层白石台基上,面宽63.96米,进深37.17米,高27米,殿内面积2377平方米,上盖重檐庑殿顶。蟠龙衔珠藻井高悬正中,6根缠龙贴金柱分别左右,皇帝宝座置于中央一座雕镂精美的高台上,座后有九龙屏风相护。奉天殿是皇权的象征,御路、栏杆和殿内彩画图案,均以龙凤为题材。皇帝的即位、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以及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等重大典礼,均在此殿举行,皇帝在这里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华盖殿是皇帝举行典礼前小憩之所,平面呈正方形,四角攒尖顶,上盖黄琉璃瓦,正中鎏金宝顶。谨身殿是皇帝赐宴和科举殿试之所。每年除夕和元宵节,皇帝在此大宴王公大臣。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上盖黄琉璃筒瓦。三大殿前还陈设有香炉、日晷、嘉量、铜龟、祥鹤等,借以衬托皇权的尊贵和至高无上。 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在谨身殿后,是内廷的最前殿,即内廷正殿。正门日乾清门,两侧有八字形琉璃影壁,和外朝高大的宫殿相比,内廷宫殿显得精巧别致。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之所。每逢元旦、元宵节、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和万寿等节日,皇帝均在此举行内朝礼和赐宴。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 东西六宫和东西五所,属于从属地位,陪衬在内廷两侧,其布局和空间形象没有中轴线上的宫殿那么起伏跌宕,而以相同的空问和处理手法重复建造构成大片的整体效果。每宫平面略成方形,前后两殿大多为五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与两侧配殿将宫分成两个院落,犹如扩大的四合院住宅,前后三宫重复,左右两宫并列。东西五所位在东西六宫之后,也类似六宫布局,只是规模略小而已。 宫后苑(清改称御花园),在坤宁宫北,为中轴线最末端。占地11700平方米,有建筑20余处。正中的钦安殿,为祭祀玄天上帝之所。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以布局紧凑、古典富丽取胜。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此登高。园内古树交柯,花木锦簇,园路用五彩石子拼成各种图案,清幽宁静。 为了满足帝后们奢侈生活的需要,还建有看戏的戏楼,供神拜佛的佛殿等各类建筑,穿插于内廷宫殿之间。 故宫宫殿建筑附会古制,师承必有来历的设计思想最为突出。例如宫殿在都城中的位置,附会匠人营国的规定;宫门之上建城楼,城隅有角楼,大体上附会古代传说的三城门隅制度;宫城内重要的建筑也多是依据古代礼仪传说而设置的。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模仿,而且同使用功能相结合,给以美的艺术加工,三者紧密而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古制外朝有天子五门三朝,还有天子九门之说。宫殿深邃门自然也多。明故宫宫殿的中轴线上,共有8个广庭,5座南向的宫门。这5门不完全与古代传说的阜、库、雉、应、陆一一对应。只是其中的午门和乾清门与传说中雉门、陆门的形制和地位有些相似。明故宫内的金水河,是按照“帝王阙内置金水河,表天河银汉之义也,自周有之”的古代传说而设置的。河水从金方(西方)来,至巽方(东南方)出,流经半个紫禁城。这条按古制设置而且规定流向的河,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不仅是宫城内最大的水源,救火及建筑工程施工都用金水河的水;而且又是宫城内最大的排水渠,全部南北及东西方向的下水道口都设在河帮上;同时它又给宫城景观增添了风采。金水河要流过外朝3座宫殿,重点是在横穿皇极门广庭部分。为显示河的特点,不用直线而采用曲线,为与规整的环境谐调,不用自然变化的曲线,而用几条对称的弧线。河正中设5座桥,桥的前端随河的弯曲不在一条直线上。中间的桥为皇帝通行专用,突出在前,两侧为文武官员设置的,依次退后。皇帝通行桥的石栏杆望柱头雕龙云纹,官员通行桥的栏杆望柱头雕24气。河中部宽,两端渐窄,由于两端要穿过东西朝房的地下,这样利于施工,也显得有变化。武英殿门前金水河处理形式与皇极门前不同,因为武英殿等级低于奉天殿,故仅建3座桥。金水河流近文华殿时,转向北流经文华殿西侧,从文渊阁前地下穿过,然后在东三座门前再现。它一路有直有曲,往复返环,有时地上,有时地下,河面上架设多座桥梁,具有丰富的艺术效果。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