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裸妆历史--历代改革悲情人物新说


作者:罗盘     整理日期:2021-12-17 04:13:43


  虽然在这一作品中,屈原正式公开提出了“美政”思想,但在写这一作品之前,屈原已为实现“美政”理想而行动了。他,一个出身贵族的青年,为此奋斗了终生,他为美政而生,为美政而死。他一生的全部政治活动,一生的全部文学事业,都是以实现美政理想为最高和最终目标。
  屈原美政理想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学者游国恩在所著《读骚论微————离骚美政说》中说:“美政者,即合纵以摈秦之政也。”游国恩的意思是说美政的主要内容是合纵抗秦,统一天下。
  学者何其芳在所著《楚辞论文集————屈原和他的作品》中说,屈原的“美政就是尧舜禹汤文那样的政治”。
  学者褚斌杰在所著《诗人屈原研究》中说:…美政’,不是一个政治术语、固定的政治概念,而是指美好的政治,它的内涵是可以因不同的政治思想而不同的。”
  学者聂石樵在所著《屈原论稿————屈原的美政思想》中说:“屈原美政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大一统国家的憧憬,对天下一统的追求。”“此外,屈原的美政思想,还包括民本主义思想,民本主义是他的理想的核心。他主张‘有德在位’、‘举贤授能’、‘勤俭治国’、‘法制观念’等等,正是这种民本思想的表现。”
  学者来层林在所著《论屈原思想的渊源》中,认为屈原美政思想的基本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民本思想和德政主张;二是法制思想和举贤授能;三是大统一思想和匡定天下。认为屈原的美政思想包含了先秦道、儒、法等诸家学派的思想精华。比如屈原美政理想中提出举贤授能,只讲唯才是举,唯贤是用,不讲出身、门第和族别。这,对当时以门第任用干部的风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概而言之,屈原美政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德政惠民,即民本思想;二是修明法度,即法制思想;三是举贤授能,即立国思想;四是主张合纵,即强国思想;五是革新朝政,即兴国思想。这些思想既符合屈原时代的要求,又可以在屈原作品中寻找到例证。
  一个愤青而有如此明确的理想,实为难得。更让人感慨的是,屈原的美政理想,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超出了他所处的出身。他处于那样的社会时代,却能提出以民为本的设想,并且希望使之成为国家的法度;他出身贵族,却提出任用干部不能以贵族论,而要以能力论。这些,完全可以看出,作为那个时代伟大的改革设计者,屈原的思想是超前的,是领先的。
  问题是,越是超前的理想,越难以实现。现实的阻力,超乎屈原的全部想象。毕竟,他还太年轻!
  美政,确实是件美丽的任务。但越是美丽的任务,越是困难啊。尤其当美丽的任务遭遇天敌的时候!
  屈原要实现美政,在人事路线上就要“举贤授能”,在国家政治建设上就要“修明法度”。然而,做这一切事情,都需要明君贤臣。所以,屈原很痛恨那些奸佞小人。所以,他的变法革新,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削弱旧贵族的特权。正是这一点,将屈原自己推向了残酷的政治斗争的风头浪尖,推向了所有旧贵族的对立面。旧贵族,旧思维,旧模式,这一切,正是美丽的任务————美政理想的天敌。
  有人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批评屈原的眼中只有楚国,批评屈原是一个狭隘的民族分子。其实,这些人真的不了解屈原!屈原,有着高远的理想,他渴望楚国能够“一统九州”,能够实现天下的太平。当时三个国家都有统率天下的可能,秦、齐、楚,秦强、齐富、楚大,秦国兵强马壮,齐国国力殷富,楚国的版图是最大的。有句话说:横则秦帝,纵则楚王。这是说的“连横”和“合纵”。如果“连横”,秦国将称帝,如果“合纵”,楚国将成天下之王。屈原是坚持“合纵”的,他的政治敏锐感,使他很早就意识到“秦,虎狼之国也”。所以,他一直主张与齐国联合抵制秦国,但由于上官大夫靳尚、南后郑袖为主的恶势力的阻挠,也由于楚王的优柔寡断,楚国反复地被秦国侮辱嘲弄,并最终亡国。终其一生,屈原的政治抱负也没有实现。屈原尽管政治才华卓尔不群,但他实在不会玩政治手腕,他不能放弃理想,更不愿同流合污,所以一直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而且,由于他行事认真执着而近乎偏执,他的人际关系也一直搞不好,好人坏人都给得罪了,以至于政治道路越走越难,举步维艰,最后寸步难行,愁苦悲绝,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P6-8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什么多有失败?过去一些学者、历史学家,喜欢将改革失败归罪于保守派、反对派的反扑、反攻和阻挠。以这种观点来看,历朝改革的失败,原因在于保守派、反对派的反对。
  其实,事情并不这么简单。纵观历史上的改革,许多次改革,都是轰轰烈烈地开始,无声无息地结束。葬送改革、断送改革的直接原因,有时候就来自改革阵营的内部,来自改革领导人本身。从历史上看,许多改革家自身存在的缺陷、改革方案存在的缺陷,以及改革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叠加起来,造成改革过程中的激烈冲突,造成改革的必然失败。改革家的个人缺陷,主要表现在人品、性格、才能等方面,他们有的贪财好色,有的心胸狭隘,有的急功近利,其自身的缺陷,培养和壮大了改革的反对派。其次,改革方案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往往会伤害很多人的利益,因此促成某些利益集团的联合反对。北宋范仲淹,在诸多改革家中,无论人品,无论文品,都是令人景仰的。但其改革方案和执行方法过于激烈,伤害的利益集团过于庞大,最后,改革遭到大批中央官僚、地方官员和朝廷太监的联合反对。当改革树敌太多时,皇帝只好让你走人。再次,改革方案推进实施过程中的缺陷,也会造成官员们的恐慌、怀疑,迫使许多人群起而攻之。历朝历代,改革者如商鞅车裂、张居正掘坟、谭嗣同杀头,比比皆是。以上三个方面的缺陷,使整个改革不能和谐地实施。正因如此,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一次次破产了,一次次流产了。
  中国历史上,除了和平改革,就是暴力革命。也许因为我们历史上和平改革的成功率太低,所以促成了大量的暴力革命。几千年争斗的血腥史,是周而复始进行的,没有多少政治意义上的进步,更没有什么体制上的创新。而且,一次次政权更替之后,政治、体制、法律,并没有多少变化,并没有多少新鲜的东西,无非是江山换了一个主人,朝廷换了一批官员,陈旧的制度和僵死的体制,仍然一成不变。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岂止春秋!两千五百年来,哪一次改朝换代,又有多少意义?暴力下的中国历史,其实是非常血腥的,是非常残酷的,是非常暴力的,政权更替,每一次总以暴易暴。每次王朝变更,人口减少过半。暴力革命给一个民族带来的无穷灾难,难道还少吗?!
  推进改革,贵在和谐。若要和谐推进,我以为还得从改革本身下工夫。首先是改革的设计者、主导者、领导者,必须有良好的人格力量,有充分的智商情商,有优秀的个人品德。改革,是主导甚至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承担如此重任的人,最好就是圣人一类的人,退而求其次,也应该是贤人一类的人。否则,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人格也不能承受如此之重!同时,设计改革的目的,应该是以全民利益为根本目的;推进改革的手段,应该是以全民参与为重要手段。前些年,一些学者堂而皇之地提出一种说法,说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对此,我不以为然。如果改革是要重新分配利益,那么,怎样重新分配?减少哪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又增加哪个社会阶层的利益?还有学者提出,改革是权力的重新分配。对此,我更不以为然!我倒是觉得,改革,无论是经济层面的改革,还是行政层面的改革,或者是政治层面的改革,科学合理地讲,应该不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也不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改革的目的,是全民获得更多的利益,是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而不是在不同的阶层和人群中的重新分配!如果用改革重新分配权力和利益,那与暴力革命又有多少区别?和谐的改革,是对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以实现科学持续的发展,进而实现全民共赢的最终目的。此外,改革的推进,应该温和而有序,避免大的起伏,避免更多的人失去他们的工作和饭碗。如果某项事业,在推进的过程中造成人民收入减少,造成人民更多地失业,造成人民看病难上学难这也难那也难,那么,这项事业只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不会带来全局的和谐,不会带来全局的发展。这样的事业,我看不推进也罢!
  改革,是民族的唯一出路;和谐,是改革的终极保障。
  和谐养无限天机。





上一本:大清皇室的龙凤梦 下一本:狼烟漫大地烽火燃赣鄱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裸妆历史--历代改革悲情人物新说的作者是罗盘,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