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要国民党方面保证者 (一)实现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方针,全国停止剿共。 (二)实现民权,释放政治犯,在全国各地分批释放共产党员,不再拘捕共产党员,容许共产党在适当时期公开。 (三)修改国民大会组织法及选举法,使各党各派、各民众职业团体、各武装部队均能选派代表参加,以制定民主的宪法。 (四)修改国防会议条例,使国防会议成为准备与指导对日抗战的权力机关,并使共产党亦能参加。 (五)实行准备对日抗战工作及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方案。 丑、恩来见蒋时,口头说明中共拥蒋的立场,系站在为民族解放、民主自由、民生改善的共同奋斗的纲领上的。因此中共为表示合作之诚意,特承认上述书面中之六项条件,同时要求蒋及国民党给以上述五项保证,并附口头声明六点: (一)陕甘宁边区须成为整个行政区,不能分割。 (二)红军改编后的人数须达四万余人。 (三)三个师上必须设总部。 (四)关于副佐及政训人员不能派遣。 (五)红校必须办完本期。 (六)红军防地须增加(因此六点均为在西安与顾祝同谈判到最后时的争执要点)。其次,复说明中共为国家民族利益计与蒋及国民党合作,但决不能忍受投降收编之诬蔑。对各省分裂运动,我们坚决反对,但愿蒋与南京给以机会,提高他们对抗日民主的认识,以彻底实现和平统一。 寅、蒋谈话大意 (一)承认我们有民族意识,革命精神,是新生力量,几月来的和平运动影响很好,要我们检讨过去决定,并坚守新的政策,必能达到成功。 (二)承认由于国共分家致十年来革命失败,造成军阀割据、帝国主义者占领中国的局面,但分家之责,他却归过于鲍罗廷。他指出彼此要检讨过去,承认他过去亦有错误,其最大失败,在没有造出干部,他现在已有转变。 (三)要我们不必说与国民党合作,只是与他合作。一个党在环境变动时常改变其政策,但一个政策,必须行之十年、二十年方能有效。人家都说共党说话不算话,他希望我们这次改变,要能与他永久合作,即使他死后也要不生分裂,免得因内乱造成英日联合瓜分中国。 (四)要我们商量一永久合作的办法,恩来答以共同纲领是保证合作到底一个最好办法。他要恩来赶快进来商量与他的关系及纲领问题,恩来再三问他尚有何具体办法,他均说没有,但要我们商量。 (五)关于具体问题,他认为是小节,容易解决。他说国民大会国防会议在几个月后,我们可以参加。行政区要整个的,须我方推荐一个南京方面的人来做正的,以应付各方;副的以下均归我们,并由我们自己干,他不来干涉。军队人数不同我们争,总的司令部可以设,他决不来破坏我们部队,只是联络而已,粮食接济定愿设法,即使永久合作的办法尚未肯定,他也决不再打。 卯、总观蒋的谈话意图,中心在领袖问题,他明知: (一)共产党的独立组织,不能改变,宋美龄亦承认共党可在中国公开。 (二)共产党的国际关系不能取消。 (三)共产党不会无条件的拥护他,而他又不能满足于党外合作,故他要我们想新的办法,他认为这一问题如能解决,其他具体问题自可放松一些,否则必从各方面给我们困难,企图逼我就范。 辰、我们现商定办法如下: (一)我方起草一个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以抗日十大纲领及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为共同基础),征求蒋的同意,并提议在这个纲领基础上,结合新的民族联盟(或党),包含国共两党及赞成这个纲领的各党派及政治团体,共同推举蒋为领袖。 (二)我们提出修改国民大会组织法、选举法的草案,征蒋同意,如蒋同意上述统一纲领及这一修改,我们可以答应赞助蒋为总统。 P4-P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让广大民众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江西在全国抗战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江西省档案局于2014年7月组织人员,着手编纂《狼烟漫大地烽火燃赣鄱————一解码江西抗战历史记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本书顺利出版,奉献给广大读者,藉以表达我们档案工作者对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热忱,并在“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尽上一份绵薄之力。同时,我们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要让历史告诉人们,殷忧启圣,多难兴邦,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与和平环境,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凝心聚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为实现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书编纂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和挖掘江西省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广泛收集和搜寻江西省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抗战史料;同时还奔赴外省市综合档案馆、图书馆等查找有关江西的抗战史料、图片等。虽然这些史料来源不同、载体不一,但都非常珍贵,它从不同的视角、侧面记录和反映了江西在抗战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影响,回放和再现了江西在抗战时期“既是前方,又是后方”的特殊地位,还原和印证了江西在全国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书在编纂内容上力求做到史料翔实、记录客观、脉络清晰、信息量大,具有较强可读性。在编纂期间,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材料的收集、分类、筛选、编纂,为本书顺利出版付出了大量的辛勤汗水。 本书的编纂工作,始终坚持在编委会的领导下开展:主编汪晓勇高度重视、亲自谋划,执行主编史火金编纲定目、统稿把关,副主编郑海滨抓具体工作和组织实施;参加材料收集、分类、录入、编辑工作的有郑海滨、欧阳东、袁建英、张元飞、樊晓星、何兆光等,高航在后期参加了部分材料的校对,王丹、万志容也参与了材料的录入与校对工作。 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广东省韶关市档案馆和本省南昌市、九江市、萍乡市、赣州市、宜春市、上饶市、吉安市、抚州市、德安县、九江县、瑞昌市、湖口县、彭泽县、星子县、庐山管理局、信丰县、龙南县、大余县、高安市、上高县、宜丰县、铜鼓县、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德兴市、吉州区、泰和县、宜黄县等综合档案馆及江西省图书馆、赣州市图书馆、庐山图书馆、庐山博物馆、赣粤边三年游击战纪念馆、上海市图书馆、南京市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由于编纂时间短,材料收集不够充分,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误,敬请读者谅解和给予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