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不宣而战偷袭荆州,从刘备手中“夺回”梦寐以求的半壁荆州后,孙权就已经预料到了可能的后果。杀人夺城,且杀的是刘备的二弟关羽,夺的是战略重地荆州江陵(南郡南部),孙权与刘备就此结下血海深仇。孙权知道刘备不会善罢甘休,在对关羽下手之前,孙权就想好了对策————投靠曹操。 在曹操、刘备、孙权的三角关系中,最能打的是曹操,最能跑的是刘备,最会搞关系(外交)的是孙权。孙权不比曹操、刘备,后两者“汉贼不两立”,是天然的死敌,绝无谈判交好的可能。而孙权却没有这些束缚羁绊,他的外交政策很灵活,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转向。拉拢刘备时,曹操就是汉贼;讨好曹操时,曹操便是汉相。 赤壁战前,孙权跟曹操关系本来不错,反而跟刘备素昧平生,但当曹操南下威胁到他的利益时,孙权立刻翻脸,转而与刘备联手对付曹操。 把曹操赶回北方后,孙权与刘备共饮长江水,两人成了邻居,孙权慢慢发现,上游的刘备才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刘备当年兵败势穷落魄来投,只有残兵数千,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被曹军一路追击,无处投奔,是自己收留了刘备并帮刘备大败曹操。短短数年,刘备已然跨有荆、益二州,势力大到让孙权都感受到了来自刘备的威胁,没了安全感。 偏偏守在荆州的关羽还总是一副气吞江东的气势,孙权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这才决定与曹操再度牵手,共同对付大耳贼。 孙权占了荆州就开始拍曹操的马屁,他知道刘备早晚要打来,他不想两线作战,所以必须拉住曹操。孙权玩弄权术很在行,拍起马屁来也是一把好手,曹操也乐于看到孙刘反目,孙权与曹操开始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双方关系迅速升温。 曹操“西游”后,孙权又开始拍曹丕的马屁,低三下四,讨好曹丕。一方霸主为了生存,不惜委曲求全,这叫大丈夫能屈能伸,决不吃眼前亏。 曹丕那边刚把汉献帝逼下台,孙权这边祝贺的使节就到了。曹丕也是好面子的人,看孙权如此识大体,龙心大悦。即位才一个月,曹丕就封孙权做了大将军、吴王,派太常邢贞作为使节南下江东为孙权册封。 但曹丕看人的眼光实在差劲,挑来挑去,偏偏挑中了邢贞,差点儿误事。邢贞向来喜欢摆谱,早年在魏国当中尉时就曾跟卫尉程昱因争仪仗而闹得不可开交,这么多年过去了,本性依旧。 天朝使臣邢贞到了吴国,可算有了抖威风的机会。牛气哄哄的邢贞一进吴国就摆出一副傲视江东鼠辈的派头,孙权因为有求于人,也只能装孙子,亲自到都亭迎候。 邢贞的车队进入宫门后,按外交礼节,邢贞应下车步行进入吴宫。但邢贞自负地认为自己乃天朝使者,根本不把江东君臣放在眼里,当着孙权手下众文武的面,一点儿面子都不给孙权,趾高气扬地坐在车里堂而皇之进了宫门。 孙权受此大辱,倒还沉得住气,没什么表示,虽然心里早已把邢贞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几十遍,可表面却不动声色。但手下人就没这个修养了。 军师张昭看着傲慢自大的邢贞冷冷地说:“阁下妄自尊大,是欺辱我江东没有杀人的兵器吗?” 威胁赤裸裸,邢贞不敢再嚣张,赶紧下车。 小将徐盛年轻气盛,看着邢贞那张嚣张欠揍的脸,怒发冲冠。若不是因邢贞是外交使节,徐盛真恨不得冲上去,把邢贞砍了。徐盛对身边同样怒不可遏的同僚说:“我们不能为国家吞魏灭蜀,而让主公与邢贞会盟,真是奇耻大辱!”说罢,涕泪横流。 邢贞听得真真切切,回头对手下随从说:“江东有如此君臣,不会久居人下的。”他说对了。 其实,孙权的心思,谁都看得出,只不过,曹丕很享受被人捧的感觉,所以谁都不说,孙权称臣,群臣祝贺,只有侍中刘晔将孙权的秘密公开化。 刘晔说:“孙权无故俯首称臣,不过因为,之前他偷袭荆州杀了关羽,他知刘备定会兴兵报仇,内部又有山越作乱,他担心我们趁机讨伐,这才不得已向我们低头。 孙权向我称臣,一来,可以让我们没有打他的借口,二来,想狐假虎威,意在向刘备夸耀,他与我们结盟,让刘备不敢轻举妄动,以此吓退蜀兵。 当今天下,陛下三分有其二,刘备、孙权不过依仗崇山峻岭、长江天堑才得以苟延残喘,保全一时。如他们联手结盟,尚能勉强与我抗衡,现在他们自相火拼,这是上天要让他们灭亡。我军若能渡江南征,与蜀军东西夹攻,不出旬月,吴国必亡。吴亡,即使把吴国土地分给蜀国一半,蜀也不能独存。更何况我们得到的是吴国的腹地,蜀国所得的不过几个边郡。” 曹丕却很享受孙权的恭维,说:“人家既已称臣,再去攻打,如何让天下人心归附。”刘晔见曹丕执迷不悟,又劝:“刘备已被激怒,必然起兵攻吴,听说我们南征,知道吴国必亡,必深入与我争地,肯定不会救吴。吴亡,蜀不能独存。陛下统一天下此正其时也。” 其实,曹丕并非不知孙权打的什么主意,只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坐山观虎斗,让刘备去找孙权拼命,待双方打得精疲力竭,他再出来收拾局面,这个计划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才是曹丕的真实想法,不过,时机未到,不便跟刘晔说罢了。 但爱读书的孙权也熟悉这个成语,曹丕最终还是没当成那个占便宜的渔夫。 孙权受到册封,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派南阳人中大夫赵咨到洛阳朝觐谢恩。 曹丕问赵咨:“吴王何等主也?” 赵咨见了“天子”不卑不亢,从容答道:“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曹丕一听这口气,明显是不服,竟敢在自己面前夸夸其谈,当即便追问道:“吴王若果如你所言,试为朕言之,吴王如何聪明,如何仁智,又如何雄略?” 对曹丕的反应,赵咨早有准备,不紧不慢地回答:“主公选拔外表愚钝胸有良谋的鲁肃是他的聪明之处,提拔吕蒙于行伍是明于知人,从牢狱中解救于禁是其宽仁,兵不血刃夺取荆州是其智谋,据有三州虎视天下是其雄武,屈身于陛下是其策略。” 曹丕见难不倒赵咨,很不甘心。曹丕一向以学问渊博自诩,就问:“你们主公读书吗?” 曹丕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他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扳回一局,把面子找回来。赵咨知道曹丕的用意,故意说:“我主日理万机,但只要有闲暇就读书,不过,他只读那些历史纪传,从中学习治国安邦之道,不像一般的儒生只会寻章摘句罢了。” 本想羞辱人家,没想到被人反唇相讥,曹丕急于挽回颜面,但赵咨实在难对付,曹丕黔驴技穷,只好使出了最后一招————武力威胁。 曹丕看着赵咨,看似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我想征讨吴国,你看如何?” 赵咨毫不示弱说:“大国有征讨之兵,小国有防守之法。”曹丕又问:“吴国怕大魏吗?”赵咨回答:“我们吴国可战之兵近百万,还有长江天堑做屏障,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曹丕册封了孙权,随后就来找孙权要东西,还开列了具体名目,什么珍珠、象牙、玳瑁、孔雀、翡翠等等,都是北方少有南方特产的高端奢侈品。 吴国群臣一看清单当即就炸了锅,曹丕如此贪得无厌,狮口大开,简直就是敲骨吸髓,群臣纷纷表示不能接受魏国的无理要求。但孙权知道现在有求于人,只要能示好于曹丕,多送一些珍珠翡翠又有何妨。孙权并不吝惜财物,马上指示有关部门,照单准备,只多不少,火速送往魏国。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