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49年五月,石遵在姚弋仲等人的拥立下,于李城起兵,率兵十万直扑邺城。镇守洛阳的洛州刺史刘国随即宣布支持石遵,而后,邺城中的不少羯胡贵族和士兵也翻出墙外,前去投靠了石遵。一时间张豺慌了神,只得将派去攻打李农的部队撤了回来。 刘太后作为一介女流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她紧急召见了张豺,哭着说道:“先帝尸骨还未入土,这国家就乱成这样,如今我和幼主的性命就全依托给将军您了!假如我们给石遵加以更高的爵位,能安抚得了他吗?” 张豺这时也像只没头苍蝇,只能唯唯道:“试试看吧,试试看吧。”于是刘太后便发下诏令,任命石遵为丞相、大司马、大都督、督中外诸军,并授予他持黄钺、加九锡等特殊权力和礼遇。 对于这一纸诏书,石遵只觉得可笑,如今自己大权在握,还需要谁的施舍吗?于是,石遵当下命令冉闵为先锋,急攻邺城。无奈之下,张豺只得出城到安阳亭乞和,结果反被石遵给扣了起来。随后,石遵身披明铠,脚蹬金鞍,耀武扬威地从凤阳门进入邺城,直驱太武殿。 到了大殿之上,他召集来文武百官,做出一副悲戚之态捶胸顿足地历数张豺诸多罪状,并将其押送到闹市斩首,顺带夷灭了张豺三族。紧接着,石遵又召见了刘太后这位小妈,勒令她赶快下一道诏书,就说新帝年幼,全因先帝个人喜好才得以立储,可如今国事艰危,不是他这个小孩儿能摆得定的,所以应当让位给石遵。 此时的刘太后早已魂不附体,哪还敢拒绝,连忙照石遵吩咐行事。于是石遵便即皇帝位,实行大赦,贬石世为谯王,废黜刘氏为太妃。没过多久,便把他们全都杀了,以绝后患。可怜的石世,从登基到被废,仅仅22天,连一个月都未满。 而这时候,李农一看张豺倒台了,心里乐开了花,连忙跑来邺城向石遵表忠心了,石遵则让其官复原职。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李农是欢喜的那位,而冉闵则一肚子愁,为何?还得从石遵的一张空头支票说起。 原来,当初石遵任命冉闵为先锋进攻邺城之时,为了调动其积极性,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努力!事成,以尔为储贰。”啥意思呢?就是石遵让冉闵豁出命去干,大事成了就封他做储君。有人会奇怪了,这石遵会这么大方,而且这冉闵会天真地认为石遵放着自己的儿子不立而立他? 事实上,冉闵也确实是有天真的理由的,因为咱们这位石遵是个天阉,压根就没子嗣,所以也不排除他册立冉闵为储君的可能性,毕竟冉闵也得喊石虎一声“干爷爷”嘛。然而,问题恰恰是冉闵太过天真了,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政治模式怎么可能会让权力转移到外人手中呢?虽然冉闵也姓了石,可毕竟不是羯胡人啊。 残酷的现实狠狠地甩了冉闵一巴掌!石遵尊生母郑氏为皇太后,立妃张氏为皇后,以石斌之子石衍为皇太子。而冉闵拼死拼活换来的是什么呢?————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前一个职称是虚的,充其量是个花架子,而辅国大将军地位如何呢?我查了下,三品杂号将军,和横海大将军等同,而横海大将军是当年姚弋仲北上打段部鲜卑时的封号。也就是说冉闵出生入死了半天,最后的封号还仅仅只是若干年前姚弋仲的封号,简直是忍无可忍啊!更可气的是,爵位方面连个王爵都没捞到,白姓了一回“石”了啊! 其实呢,石遵不立冉闵为皇储倒也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在封号方面如此吝啬却显得有些过分了。之前打东晋,灭梁犊冉闵并非是主力,封赏不多倒也无可厚非,可是这一次摆明了用他为先锋的,而一贯出尽风头的姚弋仲和蒲洪却在这时没能留给史书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相信,此次夺位之战冉闵是首功,但赏赐却少得可怜。 也许一个人可以容忍一时的不被待见,可无法容忍永远的受人歧视;也许一个人可以不计较一时得失,却无法容忍长期被人剥夺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许从那一刻起,冉闵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终究和羯胡不是一类人,或许也是在那一刻,他萌生了与石赵的决裂之心! (二) 当然,冉闵是对石遵封赏结果表示不满的一个,可是,他却不是唯一的一个。因为有一个人和冉闵一样,不止对石遵封赏不满,而且还把这种不满转化为实际行动,他就是当时驻守蓟城的沛王石冲。 石遵上台后为了笼络人心,给自己的几个兄弟都依次加官晋爵,封石鉴为太傅,石冲为太保,石苞为大司马,石琨为大将军。但是,问题来了,仔细一看这些官职都是虚职,而当时石苞在长安,石冲在蓟城,石琨在襄国,谁又会跑来京城当官呢?尤其是沛王石冲,他平日里素来看不惯石遵,现在更觉得石遵依靠政变上台属于“野路子”,既然是“野路子”,自己就该替天行道了。 然而,石冲还没来得及起兵,在后赵国的西部边境,就有人先交上火了。这一次砸场子的人是东晋的梁州刺史司马勋,他见张豺扶持幼主后导致国中大乱,便有心想趁火打劫,于是他进兵骆谷,准备直取长安。 说起这个司马勋,还真有笔烂账要说道说道,很多人看他姓司马定然会猜想这人是司马家的宗室。是的,据他本人交代还真是司马家族的宗室,但是,注意下是“据他本人交代”,他自称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恂的玄孙,济南惠王司马遂曾孙,略阳太守司马瓘之子。这一连串的关系肯定都把大家给绕乱了吧,别急,他还有一个身份,即前赵皇帝刘曜的武卫将军令狐泥的养子。 后来前赵被后赵灭亡,司马勋顺带跑去投奔了东晋,或许是长期与匈奴人打交道吧,与衣冠南渡的司马氏宗族相比,司马勋更像是一位猛将,据说他可以在马上左右开弓,同时射箭。当然,乱世当中,武艺高往往和野心大成正比,投奔东晋后的司马勋被任命为梁州刺史。只不过,以往梁州的治所都是设在汉中,可由于成汉的存在,司马勋这个梁州刺史只能在西城(今安康)设一个临时治所。 也该司马勋走运,不久桓温伐蜀,司马勋作为助战将领,终于在消灭成汉后取得了汉中的控制权,做上了正儿八经的“梁州刺史”。不过,对于野心勃勃的司马勋来说,区区一个梁州刺史算得了什么?他可是想做正儿八经的“关中王”呢!石虎死后,后赵局势大乱,这就让不甘寂寞的司马勋看到了机会,于是他欣然出兵。 当时镇守长安的是乐平王石苞,前番他打不过梁犊,此番他依旧打不过司马勋,几次交战失利后便向石遵求援。石遵刚刚即位,也自然想立立威,他随即命令麻秋麻大帅率领关中的地方部队阻击司马勋,同时,又派车骑将军王朗(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率两万中央军入关协同作战。 只不过,王朗一到关中,第一件事不是和司马勋交战,而是把关中地区最高长官石苞给抓了起来,押送去了邺城。据石遵自己讲是为了这个兄弟的人身安全,实则也是怕这个弟弟日后趁机在关中独立。在此期间,司马勋斩杀了后赵的京兆太守刘秀离,关中各地也纷纷出现响应司马勋。 王朗见势不妙,便率领主力火速迎战司马勋,司马勋和王朗交战数次,互有胜负。但司马勋考虑到自己毕竟是在他人国土作战,长期逗留必将出事,于是转而攻打南阳城(已经在河南境内了),在斩杀了后赵南阳太守袁景后,率部返回了梁州。 虽然说司马勋这次试探性的进攻并没有给东晋王朝带来多大收益,但是,如果和后来在中原大乱期间由东晋政府亲自策划的北伐相比较,这次以地方偏师杀入关中,接连击毙赵国两位地方大员的战绩不可谓不是重大胜利! 关于司马勋到底带了多少人马,有资料说是五万,但可能水分较大。因为桓温的几次北伐规模也仅仅是十万以内,况且他还占据着实力仅次于扬州的荆州,以梁州的贫瘠和狭小,司马勋拿出五万人马实在是难以置信。我个人觉得此番出征人数大致在一万到两万间,所以在面对王朗的两万人马时,司马勋一时才难以取胜,只得打道回府了。 P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