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三十年前之哈尔滨 哈尔滨于俄人筑路前,距今约三十年,固一片荒凉野场也。至命名之来源,于汉义绝无讲解,哈尔滨三字,原系满洲之语,有谓为“晒渔网”之义,有谓为“打渔泡”之义,惜不佞不谙满语,不敢率然决定,但敢证其确为满语也。至滨江之名,则设治后之称也。 初辖于阿城副都统,副都统者,清官名之一也。先是清朝对于东三省,以为王气所钟,向持闭关主义,不许汉民前往。沃野千里,荒弃尽多。盖不仅松花江畔之哈尔滨一隅为然也。因之东三省治法,亦别于内地。奉天因系陪都,设府尹等官职。外此有盛京将军,专治军事。吉林与黑龙江,则有将军与副都统。光绪初年,以盛京将军,行总督事。奉天府尹,行巡抚事。 迨日俄战后始改行省,以昭一律,渐准许汉民前往。另设置东三省总督驻奉天,节制三省军民诸政。是以北满地广人稀,有由然也。松花江畔,不过少许渔家,历历可数。虽凄凉况味,寂寞寒村,然渔罢归来,得意洋洋,亦自有乐趣存焉。迨光绪二十二年,俄得铁路建筑权,即筑横贯吉黑之东清铁道。又要求清廷,划地若干,以备建筑总车站。时俄势方张,清廷迫于威力,不敢不允,因划地五百万方尺,为俄租界。俄遂大兴土木,建房舍,辟街市,并藉故扩张用地,侵吞无已,清政府亦惟听之而已。时今道外区域,有傅姓小店,以供渔人之惠顾,因名傅家店。迨设治之后,当地行政官,因店字之意义窄狭,遂改为傅家甸,今沿称之。 第三节 铁路建筑后之变迁情形 东清铁路,于一九○三年,即光绪二十九年竣工。本埠之车站,即建于香房,今称老哈尔滨。一面派工程师,测勘租界地址,即今道里一带,辟街市、建房舍,时人烟渐集。投机者,更争领地基,以着先鞭。于是荒凉原野,渐变为人烟聚处。旋俄人以香房车站,距商市区较远,又建总车站于秦家岗。光绪三十一年竣工,遂迁车站于秦家岗,今名哈尔滨总站。秦家岗者,非衡宇相连,间阎扑地之市镇,不过茅舍三五,风尘满面之贫窭者居焉。中有秦姓者,因沿其名。 以车站之关系,秦家岗遂逐行建筑。但长数千里之大铁路,轮轨飞驶,一旦需修理之时,又将何以济焉,于是建总工厂于三十六棚。初其地有板棚三十六座,故名。凡工人家属,均住其附近,工厂占地甚多,院内深邃,局外人不得入焉。后租界内俄人渐设机关,一切军警行政,皆属之。三十六棚工人,时有作奸犯科之举,藉此地为逃薮,倚俄人为护符。彼时俄人诸政,实不堪闻问,言之曷胜浩叹。同时傅家甸一隅,虽未划入租界区域,但亦人口目聚,街市渐具雏形,屋宇次第建筑。宣统元年,置理事同知,专治傅家甸一隅。旋析双城东北境隶之,后于民国二年设县治。彼时虽人烟日集,要不过一乡镇而已。 当时租界区之东偏,与傅家甸之间,有地名粮台,时尚一片荒凉,荆棘纵横。粮台者,即今之八站是也。目俄交战时,俄曾设粮台于此,故名。旋内地各著名都会、各大商店,皆思拓植营业,企图发展,渐次向斯地集聚,分设支店;投机商人,亦趋之若鹜。曰多一目,租界区之西大部,与傅家甸,渐有人满之患。东清铁路公司,遂将八站划成街基,按号拍卖。我国商民,争先购领。俄人乘机居奇,每沙绳竟售至二百元羌洋之多,当时羌洋与国币价值相仿,俄人遂得大批巨款,此实堪痛恨者也。 此时租界区域,与傅家甸相毗连。租界地域,俄军警戒备森严,如防敌寇。我国军警,率不敢越雷池~步,划地各守。如我军警戎装入租界,非但解除武装,且饱尝棍棒况味,可慨孰甚。厥后东西马家沟,亦逐次建筑,人口麇集。民国四年,欧战猝起,俄因与英法协约国之关系,加入漩涡,无暇顾及远东。我国遂将已失之主权,乘机渐次收回,其详情当分载于下各章。 彼时滨江县知事张曾矩,以傅家甸商市曰盛,人口日多,为兴通地面,以广招徕计,遂请准上峰,将四家子,江沿一带,地基开放。四家子者,即今所谓之滨江新市街是也。修筑马路,并建法厅、监狱、公园,平康里等处,规模日大,市街愈广。后经各绅商等组织殖滨公司,欢迎入股,修筑江沿。初松花江南北岸,均沙滩广漠,并无定岸,水涨则泛滥成灾,水落则沙滩外露。于是有定岸,不致有泛滥之患矣。旋拟将太平桥、圈河一带,自辟为商埠,因感羌帖之影响,遽而中止。此滨江自铁路建筑后变迁之概况也。 迄今楼宇冲宵,商贾幅辏。地价飞腾,尺土寸金。荒凉原野,瞬易为繁华大埠。追忆当时地方官之折冲樽俎,苦心经营,内图发展,外御强俄,实有足多者。嗟呼!沧海桑田,变迁无定。人事兴发,更属靡常。吾于已往之滨江,尚复何言?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