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中部事情--汉口


作者:(日)水野幸吉     整理日期:2021-12-17 04:13:11


  第二款 衣料
  第一项 概说
  往昔用麻据说往昔中国没有棉花,一般服装材料几乎都是用麻。估计汉口的住民无论冬夏都以麻为衣服的材料。自从学得棉花栽培法及习得养蚕法以来,绸布的使用几乎普及全国。麻的使用退居到仅做炎暑之时的衣服材料,当严寒之际,衣服内里置以狐、羊之毛皮,以此御寒。汉口住民不像日本或欧美人用暖室、暖炉、火盆御寒,可能是由于燃料缺乏之故,为此,直接通过改变衣服的材料来御寒。《史记·商鞅传》记载:“赵良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由此可见,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有使用、重视毛皮的记载。
  第二项 麻布
  麻布种类在汉口所产的麻,实际上就是我国“苎麻”(Ramie)的一种,英国人特地将此麻命名为“China Grass”。中国四川的青麻、山西的片麻、湖南的原港麻或粗线麻都是“苎麻”的一个种类,作为宿根性草本植物的“苎麻”,其宿根一年间可收获3~4次。湖南浏阳、江西广昌以及广东用此“苎麻”手织夏布(其线亦用手工纺),此夏布类似于日本的“奈良晒”。中国此类麻布除有用线粗细之异和漂白布与浅色之别的特点之外,未曾见过染有图案的布面纹饰。汉口地方,夏季颇为炎热,为此,夏衣越轻薄越好,在习惯上麻布倾向于向“轻罗薄纱”方向发展。从生活习惯来看,夏季饮茶,会出很多汗,夏衣每日要2~3次地洗涤,由此,布料需要结实且不褪色乃是不言而喻之要点。
  夏布的尺寸夏布的幅宽根据产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体上,一般幅宽为1尺3寸~1尺4寸,一匹布有4丈8尺~5丈。价格依据布料的粗细而定,一般的夏衣用料,每尺70文至150文之间;也有每尺300文以上的上等货,当然,其需求量不会很多。假设,每尺为100文,做一长衫需要2丈4尺的材料,这样就是2,400文。当然,也可做成“对接”的长衫,所谓“对接”就是:用此麻布做上半部,以浅色纱罗为下半部。总之,顾名思义,所谓夏布就是作为夏季平常所穿的衣服的布料。出门穿的盛装或日行头,多用浅色的纹罗、纺绸等轻薄的绸布衣料制作。也有穿葛布之人,此布乃多为老人及雅士所爱用。葛布的产地在湖南的浏阳、湖北武昌的葛田等地。
  第三项 棉布
  土布与西洋棉布棉布四季皆需,为此,对其需求量甚大。据说在汉口附近地区所产的棉花每年有40~50万担的程度。汉口本地人所生产的布被叫做手工棉布或土布。另外,还有一种土法制作的产量很多的白棉布,英语称谓为Nankeen,这种白棉布的工艺是:将进口的日本或印度的棉纱(机纺纱)与本土农民自制的手纺纱混在一起使用①。这样的手工织作的土布,幅宽为1尺3寸~1尺4寸,其经纬纱均为平织的14~16支纱。此布虽外表粗陋,却质地结实,为下层劳动者所喜爱,作为便衣随时穿用。然而,在欧美各国大量输入的以机械织制的宽幅细棉布的冲击下,其土布的销路逐渐受到蚕食。不仅如此,由于西洋纺织技术精巧细致,能纺制出“仿绸布类”的细棉布,此类棉布能投合中国实用主义之风气,为此,其供应量每年都有增加之趋势。这其中,英国曼彻斯特的棉布、美国的花纹棉布(Drill)以其经纬纱的组织匀称齐整、布料结实牢固为优势,远远超过中国本土的土布。此外,可以印染天蓝、二蓝、鱼白、玉色、深蓝、天青等颜色,由于具有这些优势,渐渐成为中等以下的一般民众所需的常用衣料。
  分析起来,这些西洋棉布之所以能迅速打人市场,主要是在布料设计之初,首先考虑了结实,其次是布料表面比土布光鲜,并且其价格与土布区别不大,这是被中国中等以下民众接受的主要因素。
  日本方向是仿土布目前日本纺织业所织造的纺织品尚处于幼稚阶段,暂且无法与英美的细棉布类相竞争,今后日本可使用动力机械,织出有特色、优于中国土布的产品,即织造出能胜过中国传统土布的产品,以此赢得市场销路。
  棉布的用途非常广泛,甚至将涉人传统的丝绸服装面料的范围。被称作西洋仿丝绸的“棉羽绸”(Cotton ltalian)、“棉羽绫”(Cotton I.asting)等棉织品,由于价廉,很有竞争力,汉口民众开始用此面料制作裙子、背心、套裤等,而这些服装的面料原本都是以丝绸来做的。换句话说,西洋人之所以开发仿丝绸面料,其目的就是想以此来取代中国传统的缎子及丝绸面料市场。由于价格与质量上的优越因素,西洋的仿丝绸面料被汉口中产以下男女民众所看中,逐渐成为常用的服装面料。
  ……
  P8-9





上一本:黄土与青铜 下一本:广东通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中部事情--汉口的作者是(日)水野幸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