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阿克塞史话
作者:杨晓,周建忠 整理日期:2021-12-17 04:12:44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东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靠敦煌市,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库木塔格沙漠相邻,南依塞什腾山与青海省为邻。甘青藏公路穿越县境南北。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总面积3.3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56%,其中耕地占0.01%,天然草场占29.56%,林地占0.09%,荒地沙漠占68.22%,城镇占1.56%,河流、湖泊占0.56%。 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全县地形狭长,东西长42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东南高而西北低。海拔1500米至5798米,平均海拔3200米左右。阿尔金山、党河南山与塞什腾山之间(苏干湖盆地)广布戈壁沙漠,高原盆地苏干湖地表平坦,海拔2800米~3000米。 境内祁连山西向余脉与阿尔金山东向余脉连成一片,纵贯全境。阿尔金山、党河南山、塞什腾山、土尔根达板山、野牛脊山等5条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环绕全县。这些高山峻岭,其雪线以上终年积雪,现代冰川遍布。 境内河流主要有大、小哈尔腾河,安南坝河,青石沟河,均发源于上述高山地带。其他的间歇性(季节性)小溪小河,主要源于上游冰山和高山积雪融水,流程短,渗漏大,水量小。山区还有泉眼,水量丰沛,水质佳。湖泊主要有大、小苏干湖,水源系大、小哈尔腾河,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其中大苏干湖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属咸水湖;小苏干湖蓄水约为O.24亿立方米,属淡水湖。 全县气候属青藏高原高寒型农牧业气候区。南部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北部属温带干旱气候。荒漠化气候特点明显。干旱少雨,四季和早晚温差大,冬长夏短,冰雪常存约9个月。年均气温3.5℃。7月份平均气温为16.7℃,1月份平均气温为一10.80C。年降水量120毫米,且分布很不平衡,多集中在5月一9月,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左右。日照时间长,全年在30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34%左右,蒸发量为2500毫米,为降水量的二十多倍。无霜期90天。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立体气温分布明显,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寒潮、暴风雪、冰雹、霜冻、大风和沙尘暴等。 刚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古属三危地。战国、秦、汉时为月氏、乌孙等部落驻牧地。今阿克塞县的当金山以北地区,汉属西域都护府,三国、西晋时隶属西域长史府,东晋时先后为前凉、前秦、后凉等所辖。北魏时当金山以北属西戎校尉府,以南属吐谷浑;隋时分属鄯善郡、西海郡、敦煌郡;唐时属沙州;宋时为西夏所辖;元时属沙州路。明代设安定卫,今阿克塞县境大部分归其所辖。清初属沙州卫,后沙州改为敦煌县,阿克塞属安西直隶州。1929年青海建省时,当金山以南归青海,以北属甘肃敦煌县。阿克塞的哈萨克族原驻牧于新疆阿尔泰、哈密和巴里坤一带,因不堪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从1929年开始向甘青边境迁移,长期过着流浪生活,主要游牧在阿克塞、安南坝、哈尔腾、海子一带。随着迁入甘肃的哈萨克族的增多,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于1938年在玉门县区地方设立“哈民设治局”(后移址于5K门赤金),1941年2月撤销。1942年12月废除了百户制,改以军队编制统治哈萨克族。1944年,甘青新三省会议议定鱼儿红、玉门、安西、敦煌南山一带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居住和放牧地。除1946年部分返回新疆外,留在阿克塞地区的哈萨克族四处漂泊,历经沧桑,直至新中国成立。1951年1月,人民政府在敦煌设立了“安置流散哈萨克族工作委员会”,5月,人民政府驻阿克塞地区的工作组由海子转移到前山的博罗转井,哈萨克族牧民也随后搬往前山,逐渐安定下来。1953年3月底到4月初,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甘、青、新边境哈萨克族头人联谊会暨各族团结会”,并拟定了《甘、青、新边境各民族代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安置边境哈萨克族的协议意见》,规定“以花海子(色勒屯)为中心,东至哈尔腾东端的托逊堡、西至安南坝,南至海子的南端,北至燕都尔士(现燕丹图)的地区为哈萨克族居住和放牧的区域”。从此,甘肃境内的哈萨克族人民彻底结束了长期以来漂泊流浪的生活。1954年4月26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正式成立,县府设在博罗转井。 阿克塞县以县城西十多里处的阿克塞沟而得名,“阿克塞”系哈萨克语“纯洁”的意思。1998年9月,县城迁至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红柳湾镇。现在全县辖2乡1镇,10个行政村。P3-5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原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划,两任省委书记苏荣、陆浩亲作总序。原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和原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出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得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人事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总编辑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排版、校对、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既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也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当然还有外聘美编房娴等人的智慧和心血。甘肃文化出版社编辑主任原彦平是本丛书执行编辑之一。他为各册图书的编辑付出了细致而繁重的劳动。 原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家昌、副部长马成洋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管钰年、李玉政、袁爱华、何远志、卢旺存及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盂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领导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的投入,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在本丛书的编校出版阶段,甘肃文化出版社的王奕、温雅莉、李兰玲、贾立、原彦平、郧军涛、周乾隆及马映峰、王天芹、周桂珍、蒋潇、陶伟、何荣昌、宋姝鹏、史春燕、韩凤娜、马高强等以绣花般的细致,挑剔出所有的瑕疵,使该丛书的质量得到了最终的保证。 《阿克塞哈史话》是《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阿克塞的哈萨克族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从新疆迁徙来的,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与整个哈萨克族有其同一性。然而阿克塞的哈萨克族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习俗,本书侧重介绍了阿克塞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及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其现实意义。我们在编写该书的过程中主要参考和引用了散见于民间的民歌、习俗以及《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志》等,特予声明。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热情支持、帮助及有关部门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与一块地域的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