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高台史话


作者:张志纯,王爱琴     整理日期:2021-12-17 04:12:44


  大禹姓姒,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水患的治水英雄。舜帝年老欲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舜帝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禹继位后,称国号“夏后”,又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帝禹元年,封禹少子于西戎,世代为首领。大禹少子受封的地方在黑河流域,由于他是黑河之祖的儿子,被尊称为河宗,管理黑河水系与当地部落。
  据说周穆王西巡,进入今武威和张掖一带,中途受到河宗柏天的迎接。穆王在众人的陪同下,“大朝于燕然之山,河水之阿”,观看了当年大禹开凿的峡口。后亲自选择戊午吉日举行祭河大典。这天,穆王身穿天子大服,乘八骏之乘来到河边。事先宰好的牛马豚羊全牲50具陈列一旁。典礼开始,穆王向黑河宣念颂词,然后将全牲50具投入河中。
  为了怀念大禹治水,张掖好几个地方都修庙立碑。明代在镇夷峡建造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大禹祠,祠在洄澜山北侧,相传是大禹勘察水情、并在河边的树上拴马歇脚的地方。祠内供奉着大禹像,还有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像。宫内还陈列有大禹治水文献,以及关于纪念大禹的遗迹记载等。清光绪年间,大禹祠由天城村人阎伯宽、肖裕本等人筹资重建,1958年被毁。
  (蔺学伦)
  崆峒”作为地名,分布全国,传说各异,各有其理。山西临汾、河南临汝、江西赣县也有崆峒山。最为有名的,要数甘肃平凉境内的崆峒山。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有商代始祖契的后代分封于空桐(崆峒亦写作空同、空桐,为同名异写),遂以国为姓。《汲冢周书》载:“崆峒”是大夏、莎车、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楼烦、月氏、奸胡、北秋等十二个氏族的首领。远古时,这十二个氏族部落分布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北高原,成为部落联盟。在河西,十二部落中的大夏、匈奴、月氏等古老民族就长期生活在走廊黑河两岸。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考证说,中华民族先从西北高原开始,逐渐向黄河下游发展,到了三代以下,便形成了中原文化。这样,在“崆峒”部落联盟的故地出现多处崆峒山,也就不足为怪了。甘肃除平凉外,酒泉、高台也有崆峒山,也都流传着黄帝在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
  高台县城西北140里处有正义峡。古称“镇夷”,黑河在这里咆哮而过,折北流向居延。河两岸峰林耸峙,危崖突兀,民间传说这里是大禹治水施工之所。周围幽壑纵横,怪石嶙峋,多见山洞石穴,地势险要。河旁有一古城,名日“天城”。据考,汉代在此置酒泉都尉东部障,明代设镇夷守御千户所,是兵家必争之地,亦是人文荟萃、华夏之风相袭不绝的古老村落。天城北有黑山,古名崆峒山。《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据旧县志记载,《林屋秘本》云:“黄帝访广成,初到北崆峒,不遇,;15西行,经涉雪山,过甘泉直至西崆峒,峰岭似鸡头,今为黑山。登山见合黎弱水,实黄帝圣迹所经处。”
  黄帝修德振兵,败炎帝于阪泉,杀蚩尤于涿鹿,诸侯遂尊为天--子。传说他即位十九年,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修道,便去请教修身治国的“至道”。广成子答日:“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并谓守其一,而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未尝衰老。”。
  地方志的记载有两点让我们信服:崆峒山有“北崆峒”和“西崆峒”,不止一处。黄帝先到平凉“北崆峒”,访广成子不遇,然后到高台“西崆峒”,才得以拜会。这即是说广成子这位崆峒氏族的“高人学士”居无定所。谁能说“千二百年而未尝衰老”的广成子就永远在某一个地方修行?再说,黄帝西行至西崆峒的路线很是清楚:涉雪山、过甘泉,登山见合黎、弱水。此山只能是高台崆峒山。记载这一传说的《林屋秘本》今已无存。据考,清代有个叫王维德的学者,字洪绪,人称“林屋先生”,出生医道世家,聪颖好学,凡星相、算命、卜筮之书无所不览,著有《外科证治全生集》五卷,乃荟集祖传效方及其四十余年亲治验方所成。维德兼通阴阳家言,喜欢地方历史文化,尤其是对地方志有研究,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编撰成《林屋民风》十二卷。《林屋秘本》可能是其流传在民间的著述,它所载黄帝问道广成子于西崆峒,必有所稽。P5-6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划,两任省委书记苏荣、陆浩亲作总序。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和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出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得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排版、校对、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外聘美编房娴等人的智慧和心血。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张家昌副部长、马成洋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管钰年、李玉政、袁爱华、何远志及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孟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领导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的投入,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在本丛书的编校出版阶段,甘肃文化出版社的原彦平、陶伟、郧军涛、周乾隆、王奕、温雅莉、李兰玲、贾立及马映峰、王天芹、周桂珍、蒋潇等以绣花般的细致,挑剔出所有的瑕疵,使该丛书的质量得到了最终的保证。
  《高台史话》是《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本书以“史”为记述主线。以“话”为文体笔调,讲述了高台县自古至今-的远古神迹、历史演变、景观揽胜、物产资源、轶事追述、文物故址、人文民俗和红西路军血战等县情。希望世人藉此了解高台,认识高台。史话内容主要来源于档案史料、方志文献、出土文物,其次为口碑传说。叙事依据可靠,陈述秉笔直书,整个著录具有较强的可信性、可用性、可读性。它对领导决策、资治教化、公务参考、弘扬正气、励精图治,更快更好地建设高台,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高台史话》编写,得到中共高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方面鼎力参与,保证了《史话》的撰稿与编排。2006年8月,原地区史志办公室主任张志纯拟出《高台史话》篇目并与有关同志座谈。2007年至2008年。张志纯分别约请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丹庭、今高台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寇克红、县档案局副局长段进泓和市上有关高台籍同志撰稿。2009年4月,中共高台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爱琴因事到甘肃文化出版社,恰遇主管史话工作的管卫中副社长,管建议王部长抓紧落实史话编写。此事不久提请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并由县政府拨款4万元。5月19日,王爱琴部长偕同王延金、石建军专程前往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与张志纯共同协商确定了书稿编写事宜。尔后,县委宣传部召集撰稿人,王部长安排题目,提出限期与要求。于是,5月下旬至6月下旬,仅1月时间,突击撰稿八九万字,连前合计18万余字,快速完成组稿、编稿、审稿;6月16日,书稿电传甘肃文化出版社。为争取在8月1日高台县举行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开馆仪式上向来宾赠送《高台史话》,出版社将此书列为紧事紧办之务,拟出进度安排,落实分工责任。经过编辑和编撰人员一月夜以继日的劳动,《高台史话》终于如期出版。
  与一块地域的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陷。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上一本:阿克塞史话 下一本:漳县史话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高台史话的作者是张志纯,王爱琴,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