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魏忠贤引诱天启帝玩乐,使天启帝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结,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和六部。魏忠贤常常趁天启帝在专心制作木器时启奏,这时天启帝总是厌烦地说:“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了。” 由于没有文化,天启帝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天启帝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 天启帝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因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自己也不喜欢朱常洛这个儿子,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16岁的天启帝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 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皇帝身边的一个叫何费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比”。解释时,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比”说成是“追求赃物”。天启帝听了大发雷霆。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一年,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扶余进贡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进贡的是温玉椅、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进贡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鎏金乌枪等。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宦官魏忠贤接了,由于也是目不识丁,忙转手递给天启帝,天启帝装模作样地看了半晌,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不由大怒起来,将奏章往地下一掷,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罢拂袖退朝。 以上说熹宗文盲不是史实,但能说明天启皇帝文化水平不高,不可否认,由于神宗不喜欢太子,所以让太孙的学业荒废。但是也不至于文盲,天启的后期老师就是著名战略家孙承宗,还有董其昌、袁可立也都担任过天启的老师。一般皇子、皇孙,在不到八九岁时,都会请名师授学,可能当时给天启请老师不受重视,但是绝不可能是文盲,因为天启帝很小就没有母亲,父亲朱常洛自身太子之位都不稳,母亲的地位又低,宫里几乎没人看好朱由校,所以几乎除了客氏没什么人会看重这个小皇孙。也只有乳母客氏对他关爱。 古代的老师非常严格,皇子常常是冬天的晚上还要在灯下看书,客氏经常给小朱由校送茶送点心。对他关心备至,十几年没变过,朱由校也都记在心里,所以后来即位对客氏言听计从,客氏的儿子都封了官。魏忠贤也勾结客氏作恶。天启从一般人来说并不坏,只是不管朝政,朝政被魏忠贤把持,而且天启与明武宗朱厚照比,也不一样,天启帝朱由校比较安静,一般只在皇宫里玩,玩累了就做木工。而明武宗好动,常常会出去扰民。这两个皇帝也都是16岁即位都不亲自管理朝政,只是武宗时,有贤臣辅佐,而天启没有,但是要注意的是,熹宗在位期间,虽然本来不理政,但是对付后金的宁锦防线,却是在他在位时建立好的,这成了明朝抗击后金的主要防线。而且孙承宗、袁可立、毛文龙等名将也是在天启朝前期提拔的,抗击后金的功绩也都是在天启朝获得的。 明熹宗朱由校不仅贪玩,而且还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分,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部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P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