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这个自称,具有“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住在山南披的人们”、“下山的人们”等几种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的鄂温克族被分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三部分,这三部分人有共同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并且祖祖辈辈都自称为“鄂温克”。1957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根据鄂温克族人民的愿望,这三部分人统一恢复了自己的自称————鄂温克。 鄂温克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鄂温克族人口较少,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共有鄂温克族3[15[]5人。其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有26201人,约占全国鄂温克人的86%。内蒙古鄂温克人的g7%在呼伦贝尔市,有254旧人。在黑龙江省讷河市有兴旺鄂温克民族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黑龙江省的鄂温克族人口为2706人。在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和二十九年(1764年)两批索伦兵丁1000人(其中有达斡尔兵丁500人)携带眷属到达新疆伊犁驻防,并组成索伦营。但因天灾人祸,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新疆的鄂温克人所剩无几,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郢温克人口为72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余年间,有一部分鄂温克人陆续到全国的其他一些城市和地区居住,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除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鄂温克人以外,全国各省市都有鄂温克人居住。 鄂温克族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酆温克)语支,没有市民族文字。分为布特哈、莫尔格勒、敖鲁古雅等三大方言。其中布特哈方言即“索伦”(鄂温克语),又分为辉河、伊敏、莫和尔图、阿伦河、诺敏河、雅鲁河、讷河等地方方言。在索伦鄂温克语中,阿伦河、诺敏河方言中鄂温克语词汇的保存和发音都比较好;讷河方言中虽然鄂温克语词汇保存的也比较多,但有时稍微使用一些达斡尔语词汇,说话发音比较慢,语调稍微类似于达斡尔语:在辉河、伊敏、莫和尔图方言中,说话发音比较快,但蒙古语词汇的使用要多于其它地区。在莫尔格勒方言中,布里亚特蒙古语词汇比较多,是鄂温克语和布里亚特语的混合性语言,有时还使用少量的俄罗斯语。敖鲁古雅方言中使用俄罗斯语词汇稍多于其它两个方言。三大方言的主要差别在语音方面,在词汇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在清代索伦鄂温克人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使用满语为多。现在,牧区的郢温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外,使用汉语和蒙古语(在解放初期使用蒙古语为多),其他地区的鄂温克人在使用市民族语言的同时,也使用汉语。 由于鄂温克族自己没有文字,对市民族在历史上的踪迹,只能参考其他民族的记录。对17世纪以前的各种记载,学者专家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鄂温克族由于频繁的迁徙,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广,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P2-P3 《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是一部专门展现内蒙古独特旅游资源,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大众化旅游读物。 时值该《丛书》出版之际,恰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于2013年3月提出“8337”发展思路,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为更好地体现这一重要的发展思路,同时满足更多旅游者和广大读者的需要,20工3年初,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提议,决定重新编撰出版《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为内蒙古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尽绵薄之力。 此次出版的《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由《内蒙古古塔》、《内蒙古古城》、《内蒙古寺庙》、《内蒙古清真寺》、《内蒙古自然奇观》、《蒙古包文化》、《蒙古族服饰》、《蒙古族民俗风情》、《蒙古族饮食文化》、《春天里盛开的映山红一一达斡尔族风情》、《天边那绚丽的彩虹一一鄂温克族风情》、《高高的兴安岭一一鄂伦春族风情》、《内蒙古考古人发现》组成。此次出版,对2003年9月出版的《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进行了调整,将原《来自森林草原的人们一一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风情》,一分为三:《达斡尔族风情》、《鄂温克族风{青》、《鄂伦春族风情》,同时,除整合《从书》初版时的个别分册之外,还增加了《内蒙古考古大发现}一册作为《丛书》之一种。同时,每种图书,增加了大量的彩色照片。即将出版的《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共计13册,工70余万字。 经过《丛书》全体新老作者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的编撰工作已圆满完成,并再次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宗教局等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在《丛书》付梓之际,我谨对付出辛劳的各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丛书》的出版,得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领导、各汉文编辑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武连生副总编在《丛书》的总体策划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马永真 2013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