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齐鲁文化
作者:王勇,王全成 整理日期:2021-12-17 04:11:13
一、后李文化时期 “后李文化”发现于1992年,主要分布在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地带。当时,山东省文物部门在临淄齐陵镇的后李家村进行考古发掘,于古车马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古代的陶器碎片。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些碎片距今约8200--8500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之一。由于是在临淄后李家村发现的,所以叫做“后李文化”,那段时间也被人们称作“后李文化时期”。 后李文化遗迹主要包括房址、壕沟、灰坑等。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多圆角方型或长方形,面积一般30~50平方米,大者50余平方米。居住面有的经过烧烤,有灶址和一些陶、石器等生活用具。陶器以红褐陶为主,红、灰褐、黑褐、青灰褐陶次之。制作工艺为泥条盘筑,器表多素面,器形以圆底器为主,仅有少量平底器和圈足器。器类主要有釜、罐、壶、盂、盆、钵、碗、形器、杯、盘、器盖和支脚等。 由此可见,“后李文化时期”的生产力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能够制出造型古朴、质地松软的陶瓷器皿,并对颜色有了很好的认识和使用。 二、北辛文化时期 北辛文化是在1978——1979年间的考古中被发现的,因发现于滕州官桥镇北辛村附近而得名,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原始社会开始趋向繁荣的重要阶段。 据考古发现:当时的北辛地区是一个氏族部落的聚居地,部落中的人们已经能够手工制作鼎、罐、釜、钵、碗、盆、壶、支座等多种类型的陶器,还会在器物上刻画窄堆纹、蓖纹、划纹、压划纹等饰纹;石器磨制的工艺已非常精细,如斧、铲、镰、磨盘、磨饼、凿、匕首等的器形非常规整,有很好的光滑度;懂得了农耕,会使用石铲、鹿角锄等各种石器翻松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而且会使用石磨盘来加工粮食;手工业生产出现萌芽,开始使用野生纤维和动物毛绒进行纺织、缝纫、编织;建成了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居住条件较后李文化时期的人类有了很大进步;家畜饲养、狩猎、捕鱼等也比较发达……这一切都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真正走向了定居生活,农业与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熟食制作技术非常进步。 三、大汶口文化时期 大汶口文化分布于我国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距今约6500——4500年,总体成熟程度很高,堪称东夷文化史上光辉的发展阶段,表明当时的社会已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发展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据考证: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制作工艺比较高超,已经能够制造鸟造型的三足陶器;玉器的制作、雕刻与雕塑艺术相当发达;人们开始从事祭祀活动,并将自己制作出来的器皿用于祭祀;占卜之风逐渐盛行,龟甲成为占卜的工具;人群居住密度越来越高,村落现象更为明显;文字出现萌芽;社会生产劳动有了性别之分,男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女人主要从事纺织等家内劳动;私有制出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些人的墓穴非常大,随葬品比较丰富,有些人的随葬品却很贫乏。P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