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后期史》主要收录了戴逸先生关于晚清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文章,反映了戴逸先生对晚清中国变迁历程的思索。面对内忧外患,清朝统治者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自救举措。然而,这些自救举措受到中外势力的阻挠、反对,而且作为自救举措的谋划者与组织者,清廷的核心领导层墨守祖宗成法,同守既得利益,缺乏全面改革的勇气、决心、智慧和力量,最终使清朝从风雨飘摇走向灭亡绝境。与此同时,在艰难的历程中,中国社会内部诞生了新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而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力量和希望。 戴逸,192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2002年8月至今,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戴逸教授最初从事中国革命史、近代史研究,后从事清史研究,是清史学科开创者之一。他勤于笔耕,著作等身,据不完全统计,个人撰写或主编的著作有四十余部,代表作包括《中国近代史稿》《简明清史》《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帝及其时代》《履霜集》《语冰集》《涓水集》《繁露集》《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戴逸卷》《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发表文章80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