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出于开辟苗疆之需,对黔桂两省交界处的都柳江河道进行了疏浚,此后都柳江联接西江直至珠江水路畅通,形成了由江河体系构织而成的市场网络。闽粤籍商业移民在这一背景下溯江而上,于广西三江富禄定居经商,与当地“苗”、“侗”人群交织居住,构成了地方族群的多样性。同时,随着区域商业化过程,人与物诸要素汇集于富禄,使之成为流域内重要商埠。 本书则以富禄镇为中心,梳理都柳江下游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过程,探讨多元族群交织共生的区域以及区域文化如何在历史过程中被生产并变迁。通过对都柳江贸易活动、族群互动、文化流动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考察,讨论“地方”、“区域”如何被构织与呈现,又如何在不同的时间中发生流变,将关注的重点放置于“区域结构过程”之上,力图呈现一种与“人”的活动与观念紧密相关的“区域”概念,并探讨区域概念所具有的动态性质。 另外,结合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视角,本文细致考察以富禄为中心的诸人群关系历史,以及不同文化逻辑之下的历史观念、地方观念,试图说明,对于居住在山地、河流此种特定生态环境下的都柳江下游诸人群而言,“区域”并非固化的地理空间范畴,而是不同人群以多种机制维系起来的多层次社会关系网络,同时,因族群互动与观念的流动,区域不仅是“实在的”,也是“想象的”与“文化的”,不同人群在历史互动过程中,从自文化逻辑出发,理解“他者”并在彼此文化参照下形成文化上的“他性”,建构共通的区域文化认同,从而也在文化层面,探讨富禄地方多元人群的文化再创造与再生产,如何建构出了内部极具差异且丰富的区域观念。王彦芸,1985年生于贵州遵义,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8~2013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长期致力于南岭通道都柳江流域的人类学研究,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西南民族研究与区域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