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月19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修复南粤古驿道,提升绿道网管理和利用水平”,要求结合绿道提升工作,将古驿道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融人绿道建设中,形成“驿道网+绿道网”两张网,共建幸福广东的健康之路,为公众提供新的户外运动场所,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休闲需求,同时带动沿线区域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报告指出:“寻找南粤古驿道,讲述广东好故事,将户外体育运动、旅游活动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宣传广东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为沿路村镇带来新活力,保护历史文脉,而且能够激发新的消费点,促进经济发展。”许瑞生副省长在广东省第十七期市长(书记)城建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提出“以古驿道绿道串联乡村地区,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的工作要求,要求充分挖掘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内涵,以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凸显岭南地域特色,实现“精准扶贫”。古驿道系统是我国古代邮驿制度的物质载体,不仅是中央集团与地方的交通、信息的依托,同时也是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文化、经济、社会,军事信息交流的通道。历史上有组织的邮驿制度可追溯至周代,盛于隋唐,臻于宋明清,至清末没落,共逾千年历史。饶平县地处闽粤边界,素有广东东大门之称,又有“大山大海,控扼全闽、屹然岭东锁钥焉”,乃“滨海重地”(《潮州志》),自古以来便是闽粤边界及海防的军事重地。可见饶平虽地处偏远,但因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特殊性,而在古代广东乃至闽粤沿海地区的古驿道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陆路上,饶平县古驿道是宋、明、清时期广东与中央及邻省驿道东行干线的必经之地;水路上,柘林古港为海丝之路的粤东一港,潮汕地区向来有“未有汕头埠,先有柘林港”之说,为通往泉州、厦门、台湾、广州等地古海舶之必经之路。饶平古驿道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北宋前的萌芽开端期、南宋至元朝的建设发展期、明清时期的成熟稳定期以及后清末时期的衰败转型期。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饶平置县,是饶平古驿道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后,饶平县域古驿道有了更为系统的发展,这些古驿道很大程度上衍生为饶平近现代交通干线的雏形。从古驿道现今的保护状况而言,受新近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破坏较大,前景堪忧,亟待系统地保护,并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