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不错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李牧破匈奴: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 历史事件: 当初赵王派李牧攻打匈奴。李牧连续数年不出战,只是操练兵马、收集情报,匈奴都以为李牧胆怯。公元前244年,李牧觉得时机成熟,果断出兵,一战而定。 华杉讲透: 李牧之计,在于一战而定。要一战而定,就要创造一战而定的条件。条件不成熟,就不战。很多人以为,等待就是不作为,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而不能等,其实才是一种焦虑。一焦虑,就容易乱动作;容易吃亏,还不如不动。 王翦伐楚:成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 历史事件: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让王翦去伐楚,王翦要求60万兵力,而将军李信只要20万兵力。秦始皇认为王翦胆怯,便派李信伐楚,结果大败。秦始皇又来找王翦,王翦依旧要求60万兵力,秦始皇准许,王翦果然大破楚军。 华杉讲透: 王翦始终要求60万兵力,是因为他懂得成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而李信则贪巧求速,以致身败名裂。人们往往想要“多快好省”,即投入很少、回报极多、速度很快、质量还很好,这就是自欺欺人,要上当受骗了。 所以,当我们面对投入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金钱,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能不能再多投入一点,而不是能不能少投入一点。要尽可能多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省钱。想省钱的人没出息。 秦始皇一统天下:团结不是大家的事,是你一个人的事 历史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华杉讲透: 六个国家,是无法相互团结的,只能团结在一个国家周围。你拿个大喇叭喊:“大家一定要团结!”有用吗?没用!团结,就必须有一个带头的,你只有自己站出来,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付出,愿意牺牲,才能把大家团结在你周围。如果六国中有一个这样的国家,那就不是秦国征伐天下,而是两雄逐鹿了。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