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
◆西汉灭亡启示录,争议改革家王莽登场!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不错案例集”。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赵充国平定边疆:制定战略要服务于很终目的【历史事件】公元前61年,羌人先零部落胁迫罕、幵两部落联合叛变。酒泉太守辛武贤认为,罕、幵都是先零的帮手,应该马上攻击他们,取得军事胜利。而赵充国计划先招降罕、幵,逐步瓦解叛军联盟,再一举击败先零部落,达到边疆安定的目的。很后赵充国的计策被采纳了。【华杉讲透】人们总是急于行动,急于解决问题,却不知道自己根本没找对问题。制定战略要始终服务于很终目的,而军事胜利不是很终目的,安定边疆才是。任何一个战略,都有其战略重心。赵充国正是抓住了战略重心——只要解决了先零部落,其他的便会自然瓦解。如果军事行动不聚焦于这个战略重心,而是投入到其他地方,则既有损失,又无利益。冯奉世平叛:不要根据“实际困难”进行决策【历史事件】公元前42年,陇西地区出现叛军。将军冯奉世要求发兵四万,以敌军两倍的兵力迅速解决战争。但丞相韦玄成等人争辩 “发兵一万即可”,因为秋收农忙正需人手。于是汉元帝决定发兵一万两千,结果前线惨败。幡然醒悟的汉元帝发兵双倍增援,叛乱才迅速平息。【华杉讲透】冯奉世要求调兵四万,为的是一战而定:投入大,风险小,成本低。而韦玄成等人的反对理由则毫无逻辑可言——秋收农忙和应该发兵多少有什么关系呢?汉元帝刚开始的决策,是典型的根据“实际困难”而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进行决策。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人性弱点,人人都会犯这个毛病,所以尤其要警惕。梅福上书:没有自家人,也没有心腹之人【历史事件】汉成帝时期,太后母家王氏一族占据要职,权势滔天;靠前刑罚严酷,不少人因大胆谏言而获罪。前县尉梅福建议汉成帝下诏广开言论,以招揽人才,避免外戚专权,酿成大祸。但汉成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华杉讲透】所有人都一样,没有自家人,也没有心腹之人。自家人会祸起萧墙,心腹之人会成为心腹大患。就像一个企业,你如果信不过“外人”,把权柄都交给自家亲戚,那肆无忌惮贪污的就会是这些亲戚们;如果你有一些心腹,那你就是区别对待了另一些人,这不是一个正大光明的组织应该有的。作为,应该让所有人的才能都得到发挥,一起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样,这个企业才会成为大家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可汉成帝无法理解这些,很后被舅舅家的王莽篡夺了天下。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