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海外做外交官时,压倒了西洋人的气焰,居然能使一个弱国代表受到许多外人的敬重。”
——胡适 回顾百多年前,中华帝国面临着一场况所未有的大变局,几千年来从未触动过的人的观念、社会体制、经济方式、文化习俗,无不受到巨大的冲击;而闯到门前,带来这场大变局的,正是西方。从此,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发展虽然可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认识,但其中总有一条主线贯穿着,那就是面对西方,如何应变。自千年长梦给西人打破,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国人,几经大起大落;曾追随过西方,曾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曾向西方去学习,也曾拒西方势,又看不到西方的弊端。急切之中,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站在今天,回首上个世纪之交,也许很难体会到那时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面对国门前闯来的庞然大物,而感到的切肤之痛,他们有的因国人的麻木而深感绝望、心灰意冷;他们有的激愤痛心、誓守祖宗之法,结果甚为悲壮;但其中不家人,在历史大变局中,看得清楚他们深知自己身边有哪些文化传统要保留,痛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紧迫,争的就是东方的自强,东方的自尊。 这本书于1914年出版,深受欢迎,至少又增印3次。读其前言,就能了解伍廷芳写作此书的起因,以及他的写作思路。因时光流逝,书中些许细节,于今已不大相关,但正好作历史的见证。而其中更多的感触、见解、比较,今天读来,仍裨益颇深。
——译者 作者以精炼之笔描述美国,而以拳拳之心着意于中国。 本书的作者伍廷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大清国末年,刚刚打开国门,伍廷芳奉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等国。在美国时间zui久。在西方当中,又属美国为大。如书中前言开篇名义。“世界诸国,中国人zui感兴趣的,是美国。”伍廷芳驻美八年。不辱使命;同时,他也细心观察这个在历史文化上十分年轻。以共和制度创立来看又相对老道的新奇国度。大到总统选举、教育理念、经商方式,小至衣装时尚、举止言谈、请客吃饭等。无不进入他的视野、经过他周全理性的分析,时而又同华夏文化作两相比较。其笔调或庄重,或诙谐,或直率,或委婉。读来如聆听一位智者的感悟,给人启迪。 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风口浪尖上,在新旧政治交替的历史时期,伍廷芳表现得相当从容。从东方到西方,又从西方到东方,他有着宽容的心态和沉稳的个性;亦具备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好的机遇一一无论是作为政治家、外交家还是作为知识分子,伍廷芳在历史上都独具一格;以清末中国在国际外交中的弱势地位,伍廷芳的个人信念、职业操守、相对先进的政治和法制观念,都更加彰显了他出色的个人作用,他对国家尊严和华侨地位的维护,也让世人记住:“弱国无外交.但有外交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