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提到的《蒼頡篇》,由三部分組成,包括《蒼頡》、《爰歷》以及《博學》,是秦代為了統一文字而頒布的字書,采用四言韻文的形式。此書是了解秦漢時期規範語言文字的重要資料,對於研究文字的傳習史也有重要作用。但早已失傳,所幸在出土文獻中,我們有幸又見到了相關資料。出土《苍颉篇》研究通過對已公布的斯坦因所獲敦煌漢簡、居延舊簡、居延新簡、新中國成立後所獲敦煌漢簡、尼雅漢簡、阜陽漢簡、水泉子漢簡以及部分北大漢簡中的《蒼頡篇》殘簡的對比研究,**程度上復原了這部亡佚已久的字書,進而探討了此書的文本結構以及流傳中的不同版本。大致弄清楚了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基本弄清楚了“閭里書師本”**、五、六章的文本面貌,“姓名簡”由于見于多個出土本,現在可以肯定屬于《蒼頡篇》;其次,《蒼頡篇》文本結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再次,在“李斯本”與五十五章的“閭里書師本”之間,還存在一個合《蒼頡》、《爰歷》與《博學》三篇爲一體的、未經“閭里書師”斷六十字爲一章的版本;*後,《蒼頡篇》在流傳的過程中,在文字、結構以及用韻等各個方面,都經歷了或多或少的改編。 出土《苍颉篇》研究適合漢語言文字學、歷史文獻學、中國古代史等相關方向的研究者閱讀和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