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第454窟是曹氏归义军时期所建大窟之一,其壁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该窟的窟主及重修学界存有争议,前室、甬道、主室的有些内容已有学者作过专门的研究,但大多数内容榜题未抄录公布,也未作详细考证。本书从结构、重修、供养人、壁画等方面着手,在对内容进行详细地榜题抄录、画面考证的基础上,从整体考虑,对全窟进行佛教义理、洞窟功能、政治、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探讨。
敦煌莫高窟第454窟是曹氏归义军时期所建大窟之一,其壁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该窟的窟主及重修学界存有争议,前室、甬道、主室的有些内容已有学者作过专门的研究,但大多数内容榜题未抄录公布,也未作详细考证。本书从结构、重修、供养人、壁画等方面着手,在对内容进行详细地榜题抄录、画面考证的基础上,从整体考虑,对全窟进行佛教义理、洞窟功能、政治、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探讨。本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有许多创新之处。供养人方面,新识别出二身女供养人像题记,这二身题记的辨识,有助于对莫高窟第454窟窟主的判断。前室新考证出一些内容,有药师经变、十一面观音经变、文殊五台山化现图等。另外,对毗沙门天王赴那吒会中的赴会神众进行了图像学的一一考证,认为它是毗沙门天王造像的一种形式,并论述了其对明清小说的影响。该窟中心坛原塑像已失,论文认为中心佛坛内容为灵鹫会,与西披的法华经虚空会相呼应,再与两侧重绘临坛大德画像共同考虑,应与法华礼忏仪有关。该窟的中心意旨与天台宗有关,是宋代天台宗兴起的一个反映。本书中的大量资料均为作者于莫高窟拍摄抄录获得,皆为一手资料,其中部分资料为*次公开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