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山上啊.山上!


作者:于硕     整理日期:2018-11-13 08:56:40

  ★ 16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课程的学生2014年、2015年两度深入鄂伦春腹地,倾听兴安岭的王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ZUI少的一个,记录他们的故事成为拯救鄂伦春语言和民族的行动★ 37段鄂伦春人口述史,将萨满信仰、敖包祭祀、歌舞传说、打猎技艺、工具器物、婚嫁丧葬、民族关系……娓娓道来★ 500多个鄂伦春常用词汇、鄂伦春文化遗产及迁徙、狩猎、家族图表、鄂伦春民族乡文化重建及生态旅游设计方案鄂伦春人的处境如同一滴水珠,折射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大历史变迁对边缘地区民族命运的冲击,包括边疆移动、人口迁徙、民族识别、“条”“块”管理、改革开放、遗产保护、diyi代和第二代民族政策”……鄂伦春人的命运和生存博弈也是全球人类处境的一个缩影。或许我们无法挽回一种语言或者一种文化,但是运用民族志技能去记录底层边疆族群的口述历史,已经迈出了人类知识建构独特的一步。
  ——于硕,超文化人类学教授这项鄂伦春文化遗产保护服务学习计划,于2014年和2015年在内蒙古的鄂伦春民族聚居地展开。学生们经过艰苦顽强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口述史访谈、记录的誊写及影像数据的分类,zui终成果已经返回给服务社区。
  ——赵式庆,香港鄂伦春基金会董事长这部口述史不是后代人的“想象”,而是史诗符号的“真实”传递,是族群生命的主位言说。大学生们不是从“华夏”往外看,而是站在鄂伦春人的中心“此在”(Dasein)往外看。于是,娓娓道来的是某种互为边缘性。
  ——纳日碧力戈,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这本大学生田野日记节选生动地再现了学生们各自的心路历程。从远距离想象到进入社区的近距离接触,学生们边做边学;与鄂伦春人的每一次交谈都是两个世界的相遇,他们的生存状态、承受苦难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

  ——于硕,超文化人类学教授感人的是:“学生们以拳拳之心搀扶着鄂伦春老猎民回到历史主人的席位,让他们从主位视野(emicview)叙述自己的过去和今天。”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课程为大学人文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让各专业的大学生都能直接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记录被忽略的历史。学生们的倾听本身就是对濒危民族的精神慰藉和鼓励,他们像消防队员一样,投身抢救濒危的少数族群的文化。

  ——张小军,清华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主任
这部鄂伦春猎民口述史由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记录完成,对于鄂伦春文化和民族的保护,对于人类学的学术研究方法都有全新的意义。
以鄂伦春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只是简单的民族志的记录,还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视野。如同英国社会史学家保罗·汤普逊所言:是重新赋予当地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由自己的口讲述自己的过去,以便用自己的手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未来。”口述史构成了历史人类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它像人类学家那样收集与使用口头证据,同时激发历史学家反思谁是历史权威,历史为谁说话,过去的声音是谁的声音。“鄂伦春”是民族自称,一说为“山岭上的人们”,另一说为“使用驯鹿的人们”。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ZUI少的一个,记录他们的故事成为拯救鄂伦春语言和民族的行动。这些小人物的亲身经历通常被史家忽视,却充满了智慧和对自然宇宙丰富的知识,体现了人在自然万物中的整体生态关系。书中包含了探险的新奇,“自然人”的舒畅和顽强,北方民族的狩猎文化,使读者感同身受地投入到鄂伦春文化的保护之中。
  本书是香港理工大学服务学习课程的学生在人类学教授于硕、学者赵式庆带领下2014年、2015年两度深入内蒙古鄂伦春腹地采访当地鄂伦春猎民汇集而成的作品。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少的一个,记录他们的故事成为拯救鄂伦春语言和民族的第1个行动。这些小人物的亲身经历通常被史家忽视,却充满了智慧和对自然宇宙丰富的知识,体现了人在自然万物中的整体生态关系。书中包含了探险的新奇,“自然人”的舒畅和顽强,北方民族的狩猎文化,使读者感同身受地投入到鄂伦春文化的保护之中。





上一本:解码历史现象背后的秘密 下一本: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山上啊.山上!的作者是于硕,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