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39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益世报》《边疆周刊》发表一篇题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文章,明确提出中国只存在一个“中华民族”,把中国的汉、满、蒙、回、藏等群体都称为“民族”,是帝国主义分化和瓦解中国的策略和阴谋,“伪满洲国”即是一例。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关于“中华民族”定义的激烈争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费孝通先生曾撰文明确表示不同意见。距离当年那场围绕“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辩已经过去70多年,今天中国固然没有面临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的直接威胁,但一些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中国的“民族构建”(nation-building)究竟应当以“中华民族”为单元,还是以56个“民族”为单元,直至今日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本书汇集了1939年围绕着一议题的重要论文以及对这一争论的回顾文章,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当年这场大讨论的原貌并思考应如何理解今天中国的民族问题。
作者简介: 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1968-1973年在内蒙古东乌旗插队,1973-1976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农机系学习,1979-1982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1984年、1987年获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90-1991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年、2000年和2006年先后为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基分校和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同时受聘为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贫困问题等。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华夏出版社)、《民族社会学》(2004,北大出版社)、《民族社会学导论》(2006,北大出版社)、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2008,中国藏学出版社), 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2011,香港大学出版社)等。
目录: 如何认识“民族”和“中华民族” ——回顾1939年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代导言)【马 戎】 “中国本部”一名亟应废弃【顾颉刚】 中华民族是一个【顾颉刚】 读了顾颉刚先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之后【张维华】 论边疆教育【吴文藻】 《来函》【白寿彝】 中华民族与回教【孙绳武】 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费孝通】 坚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信念【马 毅】 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顾颉刚】 来函两封【鲁格夫尔】 名词的讨论——关于“国家,民族,华北,华南”等【方 豪】 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续)【顾颉刚】 用历史的观点对鲁格夫尔先生说几句话【徐虚生】 再论中华民族与回教【孙绳武】 云南没有民族问题【陈碧笙】 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胡体乾】 致朱家骅、杭立武【傅斯年】 论所谓汉族【杨向奎】 国族政策与民族研究之分类与关系【杨成志】 论中华民族与民族主义——读顾颉刚《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后【翦伯赞】 我为什么写“中华民族是一个”?【顾颉刚】 如何可使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在伊斯兰学会的讲演词【顾颉刚】 顾颉刚先生百年祭【费孝通】 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学术论辩的考察【周文玖 张锦鹏】 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抗战前后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争【黄天华】 吴文藻与民国时期“民族问题”论战【王炳根】 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黄兴涛】 徘徊到纠结:顾颉刚关于“中国”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解 ——读《顾颉刚日记》随札之一【葛兆光】 只有一个中华民族——民国时期改废国内各族称谓的历史考察【娄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