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教授十年前開始推動「從周邊看中國」研究計劃,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保存的有關中國史資料作為「新材料」,試圖提供重新認識東亞和中國的多重視角與立場。為此,葛教授陸續出版了《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著作,在國際學界受到廣泛關注。本書是葛兆光教授有關東亞與中國研究系列論著之一。為了對「周邊」及其相對應的「中國」概念做一個清晰的界定,作者在這本書中梳理歷史上中國疆域、族群和文化的移動與交錯,說明「內」與「外」之變化,並嘗試溝通原本分屬中外關係史、中國民族史(包括「邊疆民族」)、歷史地理學(包括「邊疆史地」)、全球史(和區域史)等各學術領域的資料和方法。
作者简介 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台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及中國的思想、文化與宗教史。著有《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宅茲中國》、《想像異域》、《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
目录: 引言 「從周邊看中國」到「歷史中國之內與外」 xv 壹 「周邊」的重新界定:移動與變化的「中國」 1 一 從〈禹貢〉到《史記》:「九州」與「中國」 二 統一與統合:帝國內部政治、制度與文化的同質化 三 內與外:古代敵國的爾疆我界 四 有疆無界:移動的「周邊」 貳 成為「中國」:「外」何以成「內」 27 一 從《職貢圖》說起:「朝貢之邦」與「神州帝宅」 二 「胡化」與「漢化」:帝國向南再向南 三 宋明之「中國」:仍是「九州」? 四 歷史的頓挫:大清帝國的擴張 參 成為「外國」:「內」何以成「外」 47 一 「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北宋的西北與西南 二 「限山隔海,天造地設」:安南成為異國 三 「少虧尺寸」:帝國疆域贏縮之無奈 肆 核心與邊緣:凝聚、雜糅、延續 67 一 「歷史過程」:如何書寫「中國」形成的歷史? 二 制度、社會與文化:「中國」得以延續的基礎 三 穩定的、移動的和交錯的 四 傳統帝國與現代國家的糾纏 伍 重思所謂「漢化」、「殖民」與「帝國」 85 一 政治史與文化史:如何重新理解「漢化」 二 同與異:大清帝國也是「殖民主義」嗎? 三 何謂「帝國」:歷史中國何時是帝國? 結論 如何解釋「中國」? 在現代概念與古代歷史之間 123 附錄 對「天下」的想像 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131 後記 199 引用文獻 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