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民族识别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这两大事件为研究切入点,从政治、知识社会学、族群意识三个维度分析“民族结构”问题在“国家政权建设”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在社会心理、公民身份认同等方面造成的长期影响。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我国的国家政权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是借助“民族话语”来实践的,国家在广西地区建立国家认同的同时,壮族的知识生产实践也构建起了一套新的话语体系,这不仅会对广西民众的心态层面产生一定影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和政治动员潜力。
作者简介 卢露,2013年9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第二节 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二章 历史背景:传统王朝向现代国家转变下的广西 第一节 中央王朝对广西的建制治理:从荒裔之地到南国屏藩 第二节 登上民国政治舞台的新、旧桂系 第三章 从省到自治区:国家政权建设的维度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广西经验 第二节 社会历史调查背后的国家政治 第三节 民族成分调查:从模糊到清晰的身份边界 第四章 知识社会学维度:从僮人到壮族 第一节 传统语境中的壮族:从“撞”到僮人 第二节 壮族的知识生产与实践 第三节 壮语文工作:改变无文字的历史 第四节 现代语境中的壮族:追溯远古的壮族史诗 第五章 族群意识维度——从乡村社区到网络社区 第一节 “长衣壮”与“短衣壮”的民族识别口述史 第二节 “身份证上”的壮族:邕宁区壮族的身份认同 第三节 互联网中的族群民族主义 第六章 讨论 第一节 《创造壮族——中国族群政治》的书里与书外 第二节 平等与二元——对我国民族问题和政策的再思考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 记
|